三眼花翎为何那么重要,权臣和珅都没有,只有7个人获得?

忠肝义胆岳老三


物以稀为贵,被皇帝赏赐配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少了,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荣耀非凡了。

在清朝官服制度中,不同级别的官员,帽子的质地和装饰是不同的。帽子的装饰共分为两种,一种是顶戴,另外一种就是翎羽。

顶戴就是帽顶的装饰物,比如一品官顶戴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等等,一直到九品官皆有顶戴。如果没有顶珠,则表明这只是一名无官品的吏。

除了顶戴之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清朝官员的帽子后面还拖着一条尾巴。这条尾巴当然不是清人留的辫子,而是鸟羽,即翎羽。一般在帽子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左右的翎羽管,专门用来安插翎羽。

翎羽分为两类,一类是蓝翎,用鹖鸡尾羽制成,蓝色无眼,一般赐予六品及以下的官员佩戴;另外一类就是花翎,使用孔雀的尾羽制成,带有“眼”型花纹。花翎又分为单眼、双眼和三眼花翎。

按照清朝的定制,亲王、郡王、贝勒等高级别宗室,是不准佩戴花翎的,贝子及以下的宗室可以佩戴花翎。后来又进一步细分,贝子及固伦额驸(嫡公主的丈夫)可以佩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父(庶公主的丈夫)可以佩戴双眼花翎;五品及以上的内大臣、上三旗统领、参领按定制,达到一定级别可以佩戴单眼花翎。

根据定制来看,有权佩戴三眼花翎的人还是挺多的,只要有贝子爵位的宗室,都可以佩戴。但在非宗室大臣中,想要佩戴三眼花翎,就只能是皇帝御赐了。而皇帝御赐佩戴三眼花翎,又非常的慎重,非功勋卓著者是不会赏的。因此,三眼花翎就成了类似现代稀有“勋章”一样的荣耀标志。

从乾隆时期到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

傅恒,在乾隆三十三年,即1769年,接替之前战败的明瑞,进攻缅甸,取得首战告捷之后,被乾隆赏赐三眼花翎。

福康安,在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平定苗民叛乱,解了正大营、嗅脑营、松桃厅三城之围,获赐三眼花翎。

乾隆对傅恒和福康安的确比较的照顾,傅恒本是乾隆富察皇后的亲弟弟,乾隆的小舅子,福康安是傅恒之子,据传福康安又是乾隆的私生子,关系比较的复杂暧昧。

和琳,这可是和珅的亲弟弟,和珅都没能得到的荣耀,他的弟弟却得到了。嘉庆元年,即1796年,和琳接替刚刚去世的福康安督办军务,继续平定苗变。和琳夺取了云山炮台,收复了乾州,被赏三眼花翎。

和珅,没有得到三眼花翎,是因为他没有军功,否则,估计也会被乾隆赏一枝三眼花翎带带。

长龄,道光六年,即1826年,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有功,被赏赐三眼花翎。

禧恩,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接替平定连州瑶民叛乱不利的两广总督李鸿宾之职,在一个月内迅速平定了诸瑶,被赏赐三眼花翎。

李鸿章,洋务办得好,生意做得好,死后留下了巨额财富给他的子孙后代。但是呢,采购了一堆战舰,就是大炮不够,炮弹不足,加上用错了人,导致甲午战败。李鸿章最大的功绩,就是他帮慈禧卖国,卖的好。慈禧一高兴赏了李鸿章三眼花翎。

徐桐,这是一个有气节的顽固守旧派,对于其品格要赞,但对于其因循守旧的作为要反对。徐桐力主抗击八国入侵,清军战败后,宁死不屈,自缢殉国。相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伪道学而言,此老夫子虽然顽固,却也至少是言行一致,敢言敢为,有担当之人。只是,他的守旧与顽固,让他“恶西学为仇”,反对变法革新,因此,颇受慈禧信任,被慈禧赏了三眼花翎。

跟慈禧沾上边的清朝大臣,即使被赏赐了三眼花翎,也少有荣耀可言了。李、徐二人还不如不要呢,此时的“三眼花翎”已经并非荣耀,而是耻辱了,一个卖国,一个守旧,这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都洗不清了。这两枝三眼花翎,令人叹息,汗颜呀!


奕天读历史


花翎是清朝特有的“冠饰”,就是官员帽子上那个像尾巴一样的东西。之所以叫花翎,一是因为它是佩戴在帽顶上,二是因为它是用孔雀翎做的,花里胡哨很好看。

花翎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装饰帽子,二是用来赏赐贵族,花翎表面看起来都一个样,实际上大有文章,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眼”是指孔雀翎毛上的圆形花纹,因特别像动物的眼睛而得名,所谓单眼、双眼、三眼,指花翎上“眼”的数量,分别是一个、两个、三个,数量越多,表示越尊贵。

花翎由皇帝赏赐给贵族,但赏赐有严格规定,不同身份赏赐不同的花翎。

1,单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

2,双眼花翎,皇族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爵位)的宗亲、和硕额附(即嫔妃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

3,三眼花翎,皇室中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

至于比贝子爵位更高、最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在清初反而是不佩戴花翎的,从乾隆年间,他们兼任内大臣,才开始佩戴三眼花翎。

由上述规则可见,有资格佩戴花翎者均为皇族、宗室和满清贵族,其他官员品级再高也没有资格佩戴。整个清朝前期,只有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并在平定台湾立下军功后,力辞“靖海侯”爵位,恳求赐戴花翎(单眼),康熙才“特旨许之”。

到乾隆时,规则有所放宽,非宗室贵族,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赐戴。即便如此,皇帝赏赐花翎时也极其谨慎,从乾隆至清末,被赐双眼花翎的大臣(非皇族宗室)约20多人,被赐三眼花翎的,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7人。

为什么这7个人能获赐三眼花翎呢?

1,傅恒,乾隆孝贤纯皇后的弟弟,满洲镶黄旗人,大金川之战、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清缅战争的统帅,因军功获赐三眼花翎。

2,福康安,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儿子,乾隆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的主帅,生前被赐贝子,因此获赐三眼花翎。

3,和琳,满洲正红旗人,和珅的弟弟,追随福康安在抗击廓尔喀斗争立功,因军功获赐三眼花翎。

4,长龄,蒙古正白旗人,参与平定白莲教起义,主持平定张格尔叛乱,因军功获赐三眼花翎。

5,禧恩,满洲正蓝旗人,皇族成员,睿亲王淳颖第二子,主持平定湖南瑶族叛乱,因军功获赐三眼花翎。

6,李鸿章,汉人,具体事迹大家都清楚,被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获赐三眼花翎。

7,徐桐,汉人,因顽固守旧,反对变法,力挺慈禧废掉光绪,深得慈禧器重,获赐三眼花翎,这位仁兄的“三眼花翎”完全是拍马屁得来,最不能服众。

我们看和珅的情况,这位乾隆最信任的“红人”享戴的是双眼花翎。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他一生担任过数十个重要职务(爵位),但始终没有资格享戴花翎,一直到乾隆四十五年,和珅领侍卫内大臣,才具备佩戴单眼花翎的资格;又到乾隆四十八年,才因功赏戴双眼花翎。

至于三眼花翎,由于和珅不是皇室,又没有特别卓著的军功,即便他在乾隆面前红得发紫,乾隆也没有“徇私”给他搞例外,所以和珅一生并未获得三眼花翎,反倒是和珅的弟弟和琳因军功获赐三眼花翎。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三眼花翎指的是清朝礼帽后面的翎的一种。古代阶级明显,不同职位的官员,不同品级的官员所带的礼帽是不一样的。三眼花翎是最高的一种等级,花翎也是很高的一种等级。所谓的花翎指的是孔雀翎(孔雀毛),三眼花翎不是说这根翎上有三个眼睛一样的“日”(就是有三个同心圆)。<strong>

先不提插孔雀翎有什么寓意,单单看一下三眼花翎就知道了。一般孔雀翎只有一个眼,两眼花翎是两个孔雀翎重合制成的,有一个支漏出一只眼。同理,三眼花翎就是三支孔雀翎叠加,漏出三只眼。用料多,用料足说明重视,高贵。

清朝的礼帽制度。

这个得由清朝的礼制讲起。清朝的时候改变了礼帽的制度,将明朝和以前的汉政权的礼帽制度全盘否定,采用了一种新的制度。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对于明朝的礼帽有详细的介绍和描写,材料是乌纱的。大家经常说“小心你的乌纱帽”说的就是礼帽。

清朝的礼帽一共有两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这个就是大家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的“圆顶红帽子”。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很多电视剧中夏天很热的时候还带着暖帽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暖帽是平常的时候戴的,凉帽是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戴的。两者只是戴的时节不同而已,没有其他区分,至于什么时候戴什么帽子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不可能出现一个大臣戴暖帽一个戴凉帽的情况。所以笔者在看一些清宫剧的时候常常感到很尴尬。

清初规定只有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才能使用孔雀翎翎。其他官员是不能使用的,使用了就是重罪,而且离职之后必须还给上面,不能再次使用。其他人使用的是蓝翎,就是没有眼的孔雀翎。既然连对使用花翎的人要求都那么高,花翎中的三眼花翎作为所有翎中最高级的也就显得最高贵了。

什么人能戴三眼花翎。

三眼花翎既然那么高贵,那什么人才能戴呢?这个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乾隆之前,第二个是乾隆之后。在乾隆之前,所有的亲王,贝勒爷等是不能戴花翎的,别说三眼花翎了,连花翎都不能带。只是到了乾隆时期,很多在内阁或者朝廷工作的亲王郡王等人多次向皇帝祈求花翎,于是乾隆同意了这个请求。

从此以后所有的满清亲王、郡王、贝勒爷都戴三眼花翎。他们的三眼花翎只是一种象征意义,说明了自己身份的尊贵,并不能说明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多大贡献。也就是在乾隆时期,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只是这显赫军功可不好得呀。也就是从那以后,三眼花翎成为了满清王公贵族的装饰品。意义和地位有所下降。

在清朝获得三眼花翎的大臣一共有七位,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和珅为什么得不不到三眼花翎。

和珅是一个文臣,他只是得到了乾隆的喜欢而已。就算是乾隆再喜欢也要按规矩办事。能得到三眼花翎的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亲王、郡王、贝勒爷、有显赫军功者。和珅没有一样能够满足要求的,倒是他的弟弟和琳因为有显赫军功,得到了三眼花翎。但是到了清朝的后期,也就是慈禧年间,花翎竟然是可以捐出来的,明码标价。

所以越往后花翎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小,赏赐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只是三眼花翎依然是少之又少,珍之又珍。


无笔史官


在清朝赏穿黄马褂是对有功牛人的荣耀,然而更大的荣耀则是对更有功的牛人赏戴两眼花翎,最荣耀的就是对最有功的牛人,赏戴三眼花翎!不过题主赏戴三眼花翎历史上只有七人的说法,不免有些错误。福垊举个栗子,《东归英雄传》里的渥巴锡的朝服就是三眼花翎就连堂侄也是。

现在大家对三眼花翎有个初步印象,那么福垊就简单谈谈清朝的顶戴花翎。清朝的官帽分为春夏的凉帽,以及秋冬季的暖帽。上图渥巴锡戴的官帽就是暖帽,无论凉帽还是暖帽,在其顶部都有一个翎管,用以插翎枝。翎枝分为两种,一种是孔雀羽毛所制,也就是花翎;一种是鹖羽毛所制,即蓝翎。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官员,可以戴插有蓝翎的顶戴,也就是没有眼的翎枝。五品以上的皇宫内大臣及统领、参领(三上旗即正黄、镶黄、正白旗人担任)可以戴单眼插有花翎的顶戴。宗室、外戚内的镇国公、辅国公以及和硕格格的额驸可戴两眼花翎。皇宫内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及固伦额附还有就是蒙古的亲王都可以戴三眼花翎。

至于其他人要戴两眼花翎甚至三眼那得看功劳,关键是你的功劳朝廷认可不认可。曾国藩牛人一枚,消灭了太平天国。皇帝曾经要说封王的,结果给人家一个侯,别说三眼花翎,连个两眼花翎也没有。还有左宗棠镇压回乱,收复新疆,功劳大于天,清廷也认可,就是不给,这左宗棠也不好意思要啊。再说了,当初他是举人出身,朝廷已经满足的他的虚荣心,都给赏过进士了。

福康安有三眼花翎虽然他不是宗室,但他是外戚,最后还封了郡王,这三眼基本上是送的,所以福垊认为福康安应该从那七个人中剔除。福垊认为真正符合大臣符合三眼的只有四人。和珅虽然是乾隆的红人宠臣,但他没有什么军功,乾隆再把他当铁哥们也得避免别人说闲话不是。福垊猜想,他弟弟和琳不全是因为军功才得到三眼花翎的,跟他这个哥哥是皇帝的红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傅恒,也就是福康安的父亲更外戚出身,其姐乃孝贤皇后。傅恒因为裙带关系,加上屡有战功,不久就升任镇国公的爵位,自然两眼花翎到手。后来,军功越来越大,皇帝也就恩赐戴三眼花翎,见下图。这个似乎也应从六人剔除。

另外四人是长龄、禧恩、徐桐和李鸿章。长龄在新疆平定张格尔之乱,张格尔不姓张,不是汉人。全称是张格尔和卓,汉语意思是世界和平。看到和卓有没有想起大小和卓之乱啊,他还真跟大小和卓有关系啊。大和卓是他爷爷,小和卓是他二爷。平定大小和卓的人,也没戴上三眼花翎。其中禧恩也应剔除,因为他是睿亲王淳颖的儿子,这下就剩下四个了。徐桐是个老顽固,但八国联军侵华后,他率全家灭门殉国,也算对的起他那三眼花翎了。李鸿章就不用说了吧,他这个裱糊匠对清朝对慈禧绝不可少,给三眼花翎戴戴也不多。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文臣武将,他们的功劳也很大,但依然没有带三眼花翎的资格。而对于袁世凯来说,估计他对三眼花翎并不稀罕,他稀罕的是当总理大臣,稀罕的是当总统,甚至稀罕的是当皇帝。

如果统计没有错的话,清朝也就四人获得三眼花翎。满人一名,和琳。蒙人一名,长龄。汉人两名徐桐、李鸿章。当然傅恒,这个有点争议,算上也不多。最后,福垊再放上一张三眼花翎的画像,他就是福垊首段提到的,渥巴锡的堂侄策伯克多尔济,土尔扈特部的首领。


福垊


印象中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好像有这么一个场景:康熙朝的重臣纳兰明珠因为犯了错误,惹恼了康熙,被康熙重罚,拔去了头顶上的花翎。

这个场景虽然是一个电视剧虚构的场景的,但也并不是导演无中生有。在清朝,被拔去花翎可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处罚,也可以说明花翎在有清一朝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

经常看清宫剧的筒子们可能会发现,清朝大臣的帽子上有根尾巴一样的东西,这个叫做翎枝。清朝的翎枝分为两种,蓝翎和花翎。

蓝翎是用鹖鸟羽毛制作而成,通体被染成蓝色,一般是皇帝用来六品以下,在皇宫或者王府当差的侍卫。

花翎是孔雀羽毛制作而成,根据上面“眼睛”的多少而分为三眼花翎、双眼花翎、单眼花翎。

花翎可不是一般人能佩戴的。

在清朝时期,只有亲王(包括蒙古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这些人,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这些人可是皇室成员中地位较高的那一波人。

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可以佩戴双眼花翎。这些人同样属于皇室成员。

至于单眼花翎,要求要低不少,但是也只有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品级在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

简单来说,花翎这玩意,只有皇帝自己人才可以用。什么是自己人,一是宗室成员,二是满洲上三旗高级成员。

但是,这偌大的天下,光靠“自己人”是治理不过来的,所以清朝的皇帝还得依靠外人来治理国家。怎么能让这些外人死心塌地的帮自己干活呢?自然是要给他们一点甜头!什么甜头?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因此,赏赐给本没有资格带花翎之人以花翎,那就是意味着皇帝把他们当自己人了,那就是莫大的荣誉!而能赏赐三眼花翎之人,那更加是荣誉之中的荣誉。

当然,花翎也不能随意赏赐,三眼花翎更是如此,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自乾隆朝以来,能被赏赐三眼花翎者寥寥7人而已,赐双眼花翎的也不过二十余人。


那么这7个获得三眼花翎的幸运儿又是谁?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傅恒,富察皇后之弟弟,乾隆的小舅子,本是也是乾隆倚重的大将,指挥了大小金川之战,还参加了清缅战争。


福康安,傅恒之子,也是乾隆重点培养的对象。参加了第二次金川战役。

李鸿章:慈禧时期的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和琳:此人也是双重身份,既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弟弟,也是乾隆所依赖的大将,镇压过贵州的苗民起义。

长龄:蒙古人,参加了平定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的叛乱。

禧恩:清朝宗室,世袭铁帽子王睿亲王淳颖之子,封镇国将军,按规定可以享受双眼花翎。

徐桐:晚清大臣,慈禧太后的铁杆支持者。

上述七人,除了李鸿章、徐桐是慈禧太后离不开的汉人大臣之外,其他几人都是满蒙贵族,有的本是就是宗室或者外戚。可见这三眼花翎并不好得。

以和珅的身份和地位,乾隆赏赐一个三眼花翎倒也不为过。但是和珅家族已经荣耀满身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是乾隆最爱十公主的丈夫,是固伦额驸,有佩戴三眼花翎的资格;和珅的弟弟和琳也是赐的三眼花翎。


所以说和珅没有获得三眼花翎也是正常,毕竟和珅家族已经有了两根。


小镇月明


首先三眼花翎在整个清朝并非只有七个人获得。清初年间,贝子和固伦额附(皇后所生的女儿的丈夫)都可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而到了乾隆年间,凡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固伦额附也都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所以说真正拥有三眼花翎的人可不在少数,远非七人。

但是清朝除显贵的皇族外,作为满清的大臣们被赏赐三眼花翎的的确只有七人。这七人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和徐桐。

花翎是清朝官员和贵族独有的冠饰,是有孔雀翎制作而成,主要分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在清朝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护军营的各统领和参领可佩戴单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及和硕额驸这些爵位的获得者可有资格佩戴双眼花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固伦额附可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但是需要注意除了和硕额驸和固伦额附这两个身份是一旦拥有就可佩戴花翎的,其余的镇国公、辅国公、亲王和郡王等这些爵位仅仅只是有资格佩戴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不过如果想真正的佩戴花翎,他们必须在十岁的时候经过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可佩戴对应的花翎。

可以说花翎对于满清来说就是王公贵族特有的身份象征,它代表的是地位和身份。在乾隆之前五品以上的可佩戴单眼花翎的非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上三旗的人莫属,而且必须是皇家禁卫军中人,而双眼和三眼花翎更是非辅国公以上爵位的皇族中人不可得,可以说在满清花翎的赐予是较为严格的,单眼花翎的获取条件非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中人不可得,而且还得是满清皇家禁卫军的人才可以,而双眼和三眼花翎更是需要辅国公、辅国公和亲王等这些爵位的拥有者经过骑、射考试才能佩戴。

虽然自道光年间,因第一次鸦片战争需要赔偿巨额的战争赔款,满清开始有了“捐翎”的制度,在当时满清官员们花费7000两白银就可获得佩戴花翎的资格,且道光一朝的花翎的赏赐范围也被逐渐扩大,只有皇帝认为他有功即可得到花翎的佩戴资格,比如在道光时期,一个向朝廷汇报张格尔叛乱被平定的报捷士兵就被开心的道光赐予佩戴花翎。不过虽然说在道光帝花翎的赏赐已经开始逐渐泛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泛滥的花翎仅仅只是单眼花翎,而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满清从始至终都没有被滥封过,即使满清的国库如何的空虚,朝廷有多么的腐败,终清一朝被赏赐双眼花翎的只有二十余人,而三眼花翎更是只有七人,可想而知满清皇帝对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的赏赐是多么的严谨,也是多么的看重。

当然三眼花翎本身并不是什么珍贵的稀罕物。它之所以让人觉得它很重要,其实是因为终清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里除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固伦额等显贵皇族外佩戴三眼花翎外,只有七位大臣可佩戴三眼花翎,所以就这样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三眼花翎才会会显得如此的珍贵。但是说实话,这是满清“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事物会被王朝的皇帝“故意”弄的很稀少,比如明朝是蟒服,而清朝就是三眼花翎。只有这样当一些“劳苦功高”的功臣们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下,皇帝才不会出现没有东西可赏赐的情况出现,等到那个时候皇帝就可以把这些“极其稀少”的东西赏赐给功臣,这样既能让功臣们感受到皇恩浩荡,又不会让皇帝封无可封,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作为领导者总是需要留下一点“存货”来赏赐那些功劳特别巨大的功臣们,而怎样才能让这些功臣们感恩戴德呢?当然就是用一些看似特别稀少的东西来赏赐功臣啦,毕竟99.99%的人都没有的东西,只有你才有你说你开心不?那么作为清朝只有亲王、郡王、贝勒和贝子等这些满清金字塔尖上的人物才能佩戴的三眼花翎,如果把它送给满清的臣子们佩戴,你说那些臣子们会怎样?当然就是只剩下感激涕零啦。


澳古说历史


历朝历代都讲个等级分明,森严的等级是之分是人治社会的一大标志,这不仅体现在国内各个阶层的划分,也体现在某一个群体的划分,官员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自然也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怎么分呢?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服饰上。

清朝官员的服饰跟前代一样繁复,有朝冠、补服、朝带等等区分,要说三眼花翎,就得先提一下清朝的礼帽。

清代的礼帽有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所有礼帽的顶珠下都有翎管,可以用来安插翎枝,三眼花翎就是最高级别的翎枝。

翎枝也分两种,蓝翎是用鹖羽所做,花翎则是用孔雀羽所做,孔雀羽毛带有“目晕”,被称作“眼”,按照“目晕”的数量,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地位越高。

一般情况下,只有五品及以上官员才能戴花翎,而且绝大多数戴的都是单眼花翎,只有少数是双眼花翎,至于三眼花翎,清朝两百多年间获得者都寥寥无几。

物以稀为贵,花翎赏赐得如此之少,也使得其成为众多大臣的追求,比如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获封靖海侯,但他却请辞,并请求赐戴花翎,康熙皇帝准许。

官员们获得三眼花翎艰难无比,宗室王爷们却容易得多,按清初的规定,亲王、郡王、贝勒等都是不戴花翎,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上表乞翎,乾隆帝也就赏赐给他们三眼花翎。

至于和珅为什么没有获得三眼花翎,原因很简单,因为乾隆帝曾下诏表示有卓著战功的官员能够获得三眼花翎(宗室另算)。和珅并无战功,也不是宗室,没有三眼花翎很正常,他的弟弟和琳却是有战功的,再加上和珅的关系,获得三眼花翎也就顺理成章了。

乾隆朝还有两人获得三眼花翎,那就是傅恒和福康安这对父子俩,他们都受乾隆宠信,且有战功傍身,也捞得三眼花翎。

随着清朝的腐败,花翎也渐渐变得不那么稀缺了,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到得后来更是出现了捐翎,也就是花钱买,花翎明码标价7000两实银。

当然,三眼花翎勉强保住了它的地位,即便在清末,也只有徐桐和李鸿章两人获得,在他俩之前,也只有长龄和禧恩两人获得,总共就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


平沙趣说历史


和珅只是双眼花翎,但是,和珅的弟弟和琳却是三眼花翎!

在清朝,和珅和其弟弟和琳也是“文武相成”。

和珅自己虽然是侍卫出身,“上山能擒虎,下还似蛟龙”,绝对是武官。但是,等他得宠以后,便开始往文官方向发展。毕竟,历来朝廷都是重文轻武,文官贪钱也多。随着和珅权势的发展,政敌越来越多,他也想到了不能放弃“武官”。

于是,和珅就把他的弟弟和琳捧了出来,让和琳在武官里面立威树信。这样,有和琳掌兵在外,和珅在京城也算是有外应了。也是有和珅的支持,和琳在“武功”上,也是成绩颇多,曾镇压苗民起义。所以,和琳依靠”武功“获得三眼花翎。

而和珅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早放弃了“武官”这条路,没有战功。所以,和珅只得了双眼花翎。

下面,我们简单说说清朝的“顶戴花翎”制度。

清朝官员的穿戴也是有讲究的,出了官服上面“补子”图案有品级之分外,头上戴的“礼帽”也是有等级区分的。

清朝官员礼帽的顶部最高处,有顶珠: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品级者,没有顶珠。

顶珠往下,就是“翎(líng)管”,上面可插翎枝(鸟尾上的长羽毛)。这个翎枝分为两种:蓝翎和花翎。

蓝翎为染成蓝色的鹖(hé)羽所做,又叫"染蓝翎",为六品以下官员佩戴:例如,皇宫和王府内的侍卫,以及下层武官。

与蓝翎相比,花翎的级别就要更高一层,为五品以上官员佩戴。花翎是用孔雀羽毛制作,因为孔雀羽毛有眼状圆形图案,又被称为“眼”。花翎根据眼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眼”越多,越珍贵。

单眼花翎比较常见,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就是“稀有动物”了。纵观清朝,被赏赐双眼花翎的只有二十多人;被赏赐三眼花翎的只有七人!

三眼花翎是皇帝给的特赏。

在清朝初期,三眼花翎只赏给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普通官员是没有资格的。

等到乾隆时期,开始把三眼花翎赏给“战功卓著”的武官。到清末,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获得三眼花翎。这七人都是有战功在身的,所以才获得如此赏赐。

(和珅画像,头戴双眼花翎)

除了上面七人外,就是兼任“内大臣”的亲王、郡王、贝勒们能带三眼花翎。但是,他们是“乞翎”,以职务为由,乞求皇帝赐予的。而上面七人是奉赏。

和珅不符合上述条件。所以,不能佩戴三眼花翎。

其实,和珅的双眼花翎已经很了不得了。毕竟,乾隆到清末,只有二十余人获得过双眼花翎。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每一个历史年代里,每个国家都拥有着自己象征着无上荣耀的物品,在近代史中的美国,美国军队将领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耀是五星上将军衔,而在清朝时期,对于一些文臣武将们来说,他们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耀是三眼花翎。


从单纯的意义上来说,三眼花翎和美国五星上将的军衔是有些类似的,都代表着非常高的荣耀。

但是与此同时,三眼花翎本身的来源和美国五星上将军衔中的那几颗星星一般,都不是特别珍贵的物品,更多时候还是意义上的附加价值。

乾隆之后皇亲国戚大多能佩戴三眼花翎

三眼花翎所说的花翎就是雄性孔雀的尾羽,雄性孔雀的尾巴羽毛上一般会有一个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之为“眼”的花晕,把三枚这种带有孔雀眼的羽毛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眼花翎了。


在整个清朝,虽然三眼花翎确实只被清朝皇帝授予给过七个外臣,但并不意味着在清朝只有七个人获得过三眼花翎。

首先这个提问中的说法就是错的。

从乾隆时期开始,是有很多人拥有三眼花翎的。

这些人基本上是清朝真正站在了地位、权力顶端的皇亲国戚们,他们虽然不曾建立过什么功勋,但却因为自己崇高的身份拥有了佩戴三眼花翎的资格。

在乾隆之后,三眼花翎成为了几种人物身上的标配饰物,亲王、郡王、贝勒都是可以佩戴三眼花翎的,三眼花翎在他们的身上,就如同皇帝带着皇冠一般,是标配物品。


除了他们这些人物之外,皇后女儿所嫁的驸马也拥有着佩戴三眼花翎的资格。

而除了拥有这些崇高身份的人物,清朝确实只有七个人被赐予了三眼花翎。

清朝获得三眼花翎得七个外臣

这七个人分别就是傅恒、和琳、福安康、禧恩、长龄、徐桐、李鸿章。

他们这七个外臣虽然更多是凭借着巨大功勋获得三眼花翎的,但是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能获得这个巨大荣耀,其实还是和他们的身份有关系的。

其中傅恒和福康安我们都很熟悉,他们是父子俩,其中傅恒是乾隆皇后的弟弟、是乾隆的小舅子,又有着战功在身,凭借着身份和战功,拿到这个荣耀是不奇怪的。


福康安同样有着战功在身,再加上他和乾隆之间的关系,拿到这个荣耀也是很正常的。

和琳的身份同样很不简单,他的哥哥是乾隆皇帝最为宠信的奸臣和珅,凭借着他哥哥的关系以及他本身建立的不菲战功,他也得到了这个荣耀。

禧恩是嘉庆年间位高权重的人物,首先他是清朝一位亲王的儿子,有着满清上三旗的背景,再加上他在嘉庆年间建立下的种种功勋,他也斩获了这个荣耀。

长龄是一个蒙古人,他立下的功劳很大,平定了各种战乱,是完全有资格获得三眼花翅的。

徐桐是一个汉军旗的大臣,是慈禧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前最为信任的大臣,凭借着慈禧对他的厚爱,他轻易获得了这个荣耀。

李鸿章就更不用说了,李鸿章被人们称之为大清糊裱匠,是帮慈禧稳住了她大清江山的功臣,对清朝来说,他是绝对有资格获得这个荣耀的。


三眼花翎是关系和功劳的相加

除了他们七人,再无外人可以获得三眼花翅,无论是和珅还是左宗棠、曾国藩等权柄滔天的人物,都是如此。

从以上获得这个荣耀的七人来说,我觉得这个荣耀并不是完全由功劳堆积起来的,和皇帝或者最高权力者的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从这点我们就不难知道为什么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没能获得这个荣耀了。

而和珅这种和乾隆关系非常亲密的人之所以没能获得,是因为他本身没有战功,所以乾隆皇帝就把这个荣耀给了他弟弟,他弟弟本身是有战功在身的,乾隆皇帝把这个荣耀赐予他弟弟,其实也等同给了和珅,是乾隆侧面表露出自己对和珅赞赏的一种态度。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的三眼花翅,在清朝并不是只有七个人拥有,而是只有七个外臣拥有,这种感觉又有点王爵,皇帝的儿子、兄弟随随便便一出生就拥有这个崇高的爵位,而如果其他外人想要获得这个崇高爵位,没有泼天的功劳根本不可能接触得到。


孤客生


顶戴花翎,算是清朝官员所特有的官帽特征!我们在看清朝相关的影视剧的时候,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台词:来啊,给我摘去他的顶戴花翎。其意思就是要将其罢官,和乌纱帽是差不多的意思。



所谓顶戴就是帽子,而花翎就是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一般是孔雀羽毛。这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其中“顶戴”代表品阶,因为在其帽子顶上会有“顶珠”,不同品阶顶珠的颜色材质都是不同的。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而“花翎”则是代表荣誉,其荣誉大小,会以“眼”来区分。分别是一眼,二眼,三眼:眼越多,荣誉越高!



当然,“花翎”是极其稀有的,你如果不是王公贵族,或者封疆大吏,基本上是没有资格佩戴的。

乾隆皇帝曾下令,有资格佩戴“花翎”者,要么是朝廷亲贵,要么是军功卓著。所以佩戴“花翎”乃是千古犹荣的恩宠。堪称皇恩浩荡!而三眼花翎作为其中的最高荣誉,能佩戴者更是稀少。

在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而像和珅,曾国藩这些人都未曾获此殊荣。



很多人想问,为何同时代的傅恒,福康安,和琳都有,和珅却没有。如果说傅恒,福康安二人是皇亲贵族,那么和琳呢?他的身份可不比和珅高贵,因为他是和珅的亲弟弟。



这主要还是一个军功的问题,和琳虽然不是皇亲贵族,但他和福康安,傅恒一样,都是乾隆时期的名将,战功赫赫,这是深居大内的和珅所不曾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