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散養的小鴨子,會自己回家?

樂壇外星哥


說到小鴨子讓我又回想起了兒時童年的記憶,小學的時候經常放學回家我就被媽媽安排去田裡看鴨子,當然那時候喂的就是小鴨子,小麻鴨!

媽媽從街上買回來喂上幾天能下水田了就叫我往田裡趕,第一天就到離我家最近的一個田,鴨子天生就是下水的,剛被我趕下水就知道游泳,兩個小腳就會在水裡劃來劃去,不會沉下去,當時的我非常好奇!到了天快黑的時候它們不知道回家,我就脫掉鞋下田裡去趕,很快就趕上了回家的路,這樣到了到了第三天因為我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留到比較晚才回家,那時我們上下學都是要走路的哦,那像現在出門就有車!到家就快黑了,我趕緊去看鴨子,當我走到半路時就看到了我家的那群小鴨子浩浩蕩蕩的往家裡回來了,我趕緊讓路,很乖很乖它們就這樣順利的回家了!後來媽媽給我說,鴨子也是有靈性的,熟悉了自己的家就自然知道怎樣回家了!

後來我還發現了一個事就是它們每晚回家走在最前面的一隻鴨子是頭鴨,每天都是早上它帶隊出去,晚上晚上它帶隊回來!有意思吧!感謝你的閱讀!喜歡就關注點贊加轉發!




鑫雲記


一,長久形成的生物鐘習慣

一般農村人在養雞的時候,一開始總是將它們固定養在特定的地方,並且一到晚上的某個時間點都會用特殊的聲音像是“咕咕咕”這樣,喚來這些雞給他們撒糧食吃。而久而久之這些雞們在體內有個一個生物鐘,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或者一聽到這種“咕咕咕”的呼喚聲就會主動來之前的特定地方取食吃。

之後養雞的人便會將這些雞放出去養,但是一到那個點就在家裡“咕咕咕”地喚食,這時放出去的雞都會循著聲音回到家中。

二,雞也有一定的記憶力

在農村一直有一句諺語那就是“雞記二里半”,也就是說雖然雞類的記錄功能不算完善,但是在兩三里的範圍內是完全可以記得住路的。而在農村,一般就算將雞放出去它們也最多是在家附近的草叢裡,或者一些樹枝上。也不會離家太遠,所以它們完全可以熟記回家的路。也就可以到了晚上自動回家了。

三,民風好,不會偷抓別人家的雞

一般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雞,並且大家都不會去抓別人家的雞或者將別人家的雞誘引到自己家來。在農村在外面散養雞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了,並且在古代中國農村也是這樣養雞的。一旦有人家去抓別人的雞別人發現了那一般會被全村人都看不起影響一輩子的聲譽。所以大家不會為了這點蠅頭小利而冒這麼大風險去抓別人家的雞。那麼這些雞也就可以安全自由地在外面取食玩耍了。

四,雞比較認群

現在在農村一般養雞都是成群一起養的,並且這些雞一般在外面都是在一起戲耍或者取食。這樣也就讓它們在晚上回家時不會迷路。因為群體性具有很大的認知力,一旦有一隻雞走錯了路它看到自己和雞群慢慢分離,也會主動跑到群體中去。

經過上面四個小點地分析想必大家知道了,為啥在農村散養放出去的雞會在晚上主動回家了吧。這其實也是農村勞動人民長期以來的養雞經驗造成的,這樣養雞不僅減輕了管理的負擔還可以讓雞群健康的成長。





X華仔


這讓我想起一個掌故。

說的是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有一次在說到紅軍內部之爭時,曾引用過一句流傳頗廣的農村俗語,叫“家雞打了團團轉,野雞打了滿山飛!”

意謂如果紅軍乃至整個共黨都是真正的同志一路人,即使內部有激烈的路線方針戰略戰術之爭,也不會真正的鬧到分離分家敵對乃至背叛、分道揚鑣的地步。而如果不是真正的同志真正的自己人,貌合神離,各懷私心,那麼隨便的一打一鬧就可能導致出走甚至散夥!

這就是內部爭議爭吵的家雞哲學,其本義就來自養殖動物的認家本能。

家雞打了團團轉,

野雞打了滿山飛!


太陽詩學


天黑了該回家吃晚飯了。大部分動物晚上都會回到自己的棲息地休息的。


湖北小龍蝦之鄉


作為一個農村人的養鴨經驗,小的時候就要靠每天在家裡喂他們,讓他知道這裡有吃的。認路的本事是鴨子的本能,只要小時候走過就會記住。鴨子是不是很聰明。


鄉村小戈


所有的動物都是“第一眼”動物,第一眼看到的主人是它媽媽,第一眼看到的窩是它的家。晚上了當然要回家找媽媽,聽媽媽安排到窩裡睡覺了。


海內存知己711


其實每個動物都是有情感記憶的。


叨叨的生活記


鴨子是大雁的馴化版,大雁可是有全球定位能力的!

另外,動物經過長期飼餵,也會建立條件反射。


妞妞汪niuniu


從小到大!不迷路!


芯梵依諾


要看它心情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