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雲遊戲真的是門好生意麼?

想象一下,一臺普通電腦(4000元以內即可),再加上一條25M的光纖(視具體遊戲和平臺而定),就能順暢地玩市面上大多數的大型遊戲,對於任何一個玩家來說,這樣的事情做夢都能笑醒。

如今這樣的夢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前不久,谷歌在今年舉行的GDC2019大會上發佈了被稱為“Stadia”的新遊戲平臺,據瞭解該平臺完全在雲服務器上運行,拋棄了傳統硬件,可以使用戶在不購買昂貴的專業遊戲設備和電腦的情況下就能玩上高品質遊戲,谷歌CEO Sundar Pichai稱其為“這是適合所有人都能玩的遊戲平臺”。

5G時代,雲遊戲真的是門好生意麼?


與此同時國內最大遊戲公司騰訊也迅速跟進,上線了Start雲遊戲平臺,目前開放廣東、上海地區內測,雲計算巨頭AWS也不甘寂寞,表示自己正在搭建雲遊戲服務,一時之間雲遊戲大有成下一個風口之勢,那這門生意真的吃香麼,巨頭們又在打怎樣的算盤,有料君決定給大家扒一扒。

5G時代,雲遊戲真的是門好生意麼?



雲遊戲的前世今生


“雲遊戲”這個概念其實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了。彼時在2009年的舊金山遊戲開發者大會上,雲計算遊戲公司OnLive通過遊戲《孤島危機》展示了自己的雲遊戲技術,成為了展會上最大的亮點。

在這種雲遊戲模式下,玩家不必花大價錢購買強大的圖形運算(如GPU)與數據處理(如CPU)的設備, 要知道如今主流顯卡的價格從三位數不斷攀升至數千元,其間的落差並不是所有玩家都負擔得起。此外,雲遊戲終端設備不受限制,它可以是主機、PC、電視,甚至是移動設備,玩家不僅僅是擺脫了硬件的限制,還擺脫了時間、地點的限制。

另一方面對開發者而言,他們可以專心投入遊戲的研發,而無需顧慮玩家的硬件限制,同時還減少了遊戲移植到不同平臺時所花費的成本。

因此“雲遊戲”一出世就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引得國內外眾多公司追捧,如OnLive、Gaikai等商用化雲遊戲平臺紛紛出現,但彼時的市場環境似乎並未做好準備來接受這個新生事物,當時受制於網速,玩家的遊戲體驗非常差,一位曾經嘗試過雲遊戲的玩家回憶“在大學宿舍四個人共享20M帶寬的情況下玩雲遊戲的體驗,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

另外雲端存在很多技術難題,導致維護費用居高不下,再加上內容版權的限制,使得雲遊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成了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雲巨頭們的野望


經過多年的技術儲備,再趕上5G網絡的商用化大潮洶湧,一度離開大眾視線的雲遊戲又如雨後春筍一樣捲土重來。

不過不同於上一次由遊戲廠商(如索尼、任天堂)全力推動的產業熱潮,這次的雲遊戲的玩家加入瞭如谷歌、亞馬遜這樣的技術大廠,甚至在亞馬遜官網招聘信息中,出現了“雲遊戲軟件開發工程師”這樣的崗位,那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像亞馬遜這樣幾乎沒有遊戲領域經驗的公司也要來做雲遊戲?

1. 雲計算對“雲遊戲”的加持

首先最直接的,雲計算的快速發展讓谷歌、亞馬遜這樣的企業不用像過去那樣租賃大批服務器,大幅度降低了運營成本,運算能力的提升也讓遊戲在雲端的運行效率得到改善,對資源的佔用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然後就是網絡環境的改善,以及5G網絡的到來,都降低了數據傳輸的難度,大大改善了玩家的體驗,創造了雲計算廠商入局的絕佳環境;

2. 前景廣闊的消費市場

在文化產業領域,遊戲行業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如果沒有巨大的市場等待填補,各大巨頭也不會耗費巨資搭建雲遊戲平臺。當前全球各類遊戲玩家大約有20億人,按照平臺按月收取訂閱費的變現模式,假設每月訂閱費為10美元,以雲遊戲玩家的轉化率為30%計算,那麼每年的市場規模可以達到600億美元。

尤其是近年來移動端遊戲蓬勃發展,截至2018年,亞太手遊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65%,未來隨著5G普及,硬件輕便性提升,“雲遊戲”降低用戶獲取門檻,進一步帶動遊戲市場擴張。樂觀估計,今後雲遊戲佔據遊戲市場的份額可以達到80%,如此一來,市場規模將成幾何倍數增長。這也是各大遊戲巨頭進入行業廝殺的最大動力;

3. 雲遊戲潛在的數據價值

一個好的雲生態離不開各種大數據的收集,要收集這些數據,除了社交網絡和各種應用軟件之外,雲遊戲在未來也會成為一個必備的選項,遊戲中玩家的所有操作、人機交互、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原本單機遊戲難以收集的信息,都可以被雲平臺採集。尤其是對亞馬遜、谷歌、微軟這樣的生態型公司,可以通過雲平臺提供數據給雲生態的那些合作伙伴,幫助合作伙伴更好的成長,從而達到一個相輔相成的影響。

撥不開的產業烏雲


可以說雲遊戲在未來充滿了想象空間,如果全面普及,將打破產業壁壘,改變遊戲的發行形態,盜版遊戲將不復存在,甚至可能會取代家用主機,整個遊戲行業發生鉅變。但是拋開這些,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雲端遊戲技術在商業應用上還不成熟,有短板和風險。

首先輸入延遲一直是雲遊戲沒有解決、甚至是無法解決的痛點,儘管隨著技術的發展設備的性能在不斷提高,但是不能改變光的傳播速度,當玩家在控制端即時操作後,指令發出去要經過光纖再到服務器計算後然後返回,路徑的長遠會導致遊戲操作的延遲,而這個延遲時間完全無法人為改變。因受限於這一技術水平,雲遊戲對內容就有了一定的選擇,即它適用於策略類和經營類遊戲,卻無法支持動作遊戲玩家對操控的高要求。

5G時代,雲遊戲真的是門好生意麼?


另一方面,正如索尼CFO十時裕樹所說,雲遊戲在未來五年之內不會上升到威脅的程度,主機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是雲遊戲難以逾越的。

對雲遊戲而言,脫離硬件限制是其主要優勢之一,追求極致遊戲體驗以及資金充裕的玩家並非雲遊戲的目標用戶,更何況這些玩家在全球遊戲市場並不佔據主體。既然如此,雲遊戲是否需要4K畫質,而僅僅需要做到能在1080P分辨率下穩定運行?雲遊戲又是否需要支持大型多人FPS遊戲?因此這也導致了目前為止,玩家玩AAA級高品質遊戲只能在本地遊戲機或者客廳的電視上,雲遊戲實際帶給玩家的體驗與廠商所描繪的大相徑庭,完全不能與家用主機相提並論。

最後雲遊戲的安全性問題則顯而易見,因為雲端遊戲隨時有“人走茶涼”的可能。理論上,雲端服務的遊戲所有權屬於服務供應商,玩家僅僅是租借遊戲。如果遊戲廠商倒閉,服務關閉了,玩家花費真金白銀買的雲端遊戲就可能徹底消失,不留下一片雲彩。與此同時,海量用戶的私人數據也被掌握在服務商手裡,即使運營商不濫用私人數據,用戶數據存儲的安全性也難以100%得到保障。

可以預見,雲遊戲的出現是時代潮流發展的結果,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還只是處於雲遊戲的初期發展階段,根據有關機構預測,距離雲遊戲行業真正的發展高峰至少還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

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位玩家在手機上玩了一小時格來雲遊戲,產生了5個G的數據流量,直接把手機玩到欠費,所以最後的問題來了,我是那種差玩遊戲錢的人麼?明明差的是流量費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