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为什么唯独德国尊重了瑞士的中立?

我也很绝望351


二战中德国并非只尊重了瑞士的中立——在整个二战中北欧的瑞典也是中立国,甚至连德国和意大利一手扶植起来的佛朗哥政权统治下的西班牙也保持了中立。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当时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被卷入到了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中,像瑞士、瑞典、西班牙这种保持中立的国家在当时的确是比较罕见的,而相比瑞典和西班牙而言:瑞士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其实是最危险的——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41284平方公里,即使时至今日也只有850.89万人口,是个十足的弹丸小国,而在二战中瑞士的国土曾完全被轴心国控制区包围。奇怪的是直到二战结束横扫欧洲的纳粹德国始终没对这个弹丸小国采取过任何军事行动。事实上不只是二战,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可谓由来已久。

在古代瑞士曾属于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这个帝国用伏尔泰的话说“既不神圣,也非罗马,甚至根本不是一个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13世纪哈布斯堡家族的领主鲁道夫试图在瑞士确立王权,1291年8月1日反抗哈布斯堡的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3个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瑞士国家的历史由此开始。在此之后相当漫长的时期瑞士一直处于西部的法国和东部的德意志邦国的争夺之中。1798年拿破仑入侵瑞士,1803年瑞士将法军驱除出境后扩张到19个州,1815年瓦莱州、纽沙泰尔州、日内瓦州三个州加入瑞士,由此奠定了现代瑞士的的版图。同年英、俄、普、奥等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正式确立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此后瑞士作为法、德之间的战略缓冲得以长期保持和平状态。事实上瑞士得以长期保持和平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德两个邻国的势均力敌以及致力于维持欧陆均势的英国担保,然而二战中瑞士周边的地缘战略平衡被完全打破——西部的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东部的奥地利被德国合并,南部的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德国可不会因为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就高抬贵手——毕竟希特勒本来就是要颠覆当时欧洲的既成格局,在此之前德国已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几个中立国下手了。要知道秉承“日耳曼民族至上”理念的希特勒可是有心将集结所有说德语的力量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德语国家,以对抗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强权。瑞士曾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尽管后来在经历领土扩张后将一部分法语地区纳入了版图,可在瑞士境内仍居住着大量说德语的居民。按说希特勒不应该放过瑞士,正如他曾对捷克斯洛伐克所做的那样,那么为什么没这么做呢?

事实上瑞士自古以来就以尚武闻名——瑞士雇佣军曾是一支闻名欧洲的劲旅。在成为永久中立国后瑞士并没放松国防建设:实行全民皆兵制度。二战时期瑞士面对轴心国的四面包围先后进行了3次总动员,集结起50万部队。事实上早在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前41个小时瑞士就进行了第一次动员,这与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几个中立国面对德国的闪电战袭击时的手足无措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瑞士不参战,但却在莱茵河畔的国境线上筑起了防御工事,瑞士的军事动员效率极高——当时只有700多万人口的瑞士能在几十个小时之内集结起50万人的军事力量。二战爆发之初担任瑞士武装部队总司令的亨利·吉桑就制定了“内堡计划”:将整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巨大城堡,而在城堡之中还有内堡,即使敌人攻陷了城堡的外围工事仍必须逐一夺取内堡。当时瑞士在全国的交通要道、桥梁、隧道、山口等地都安放了炸药,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就立即引爆。由于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一旦桥梁隧道被炸毁就会与外界失去联系,然后瑞士就能发挥自己全民皆兵本土作战的优势关门打狗。事实上希特勒的确曾一度制定过入侵瑞士的计划,然而这一计划却被瑞士人掌握了,于是他们迅速动员起来在阿尔卑斯山的隘口修建了大量堡垒并加强了对边境的巡逻管理。他们还计划在德国入侵之后放弃巴塞尔、苏黎世、沙夫豪森这些谷地城市,直接转入阿尔卑斯山区跟德国人游击到底。德国擅长的是打闪电战——先用飞机炸,再用大炮轰,最后坦克碾,而瑞士的山地地形限制了德国这种战术的发挥,而更利于本土作战的瑞士人。同时瑞士在军事上还有一个特殊优势——那就是拥有德国通往意大利的圣哥达隧道,德国必须通过这条隧道才能把物资和武器运输到意大利以支援南线的战局。对此心知肚明的瑞士在圣哥达隧道埋下了大量地雷,一旦德国入侵他们就会立即炸毁圣哥达隧道,从而使德、意法西斯之间唯一的陆路联系被彻底切断。

尽管瑞士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可话又说回来了——实力的差距摆在那儿,即使瑞士再怎么战备还能打得过德国不成?事实上德国并不是打不下瑞士,而是打下瑞士可能获得的好处不如保留瑞士。实际上瑞士全民尚武不假,可相比之下真正使其得以在二战中维持中立地位的还是在于:和纳粹德国暗中的合作关系。其实这点我们上文已有所提及——既然圣哥达隧道是瑞士震慑德、意的有力工具,那么这里的潜台词就是在正常状态下德、意是可以通过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境内这一陆路通道取得联系的。除此之外二战期间瑞士曾向德国出口军火、提供贷款:瑞士在二战爆发之初就像德国提供了1.5亿贷款,瑞士还向德国出口电力以使德国工厂能保持生产,直到1945年法国光复使瑞士面临的战略压力大大减轻后瑞士才停止向德国供电。瑞士还曾接受纳粹德国从欧洲各国搜刮而来的价值4.4亿美元(按物价水平核算相当于现在的150.3亿美元)的纳粹黄金,除此之外还有超过3亿美元的德国黄金通过瑞士的中转分别流入了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时任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的瓦尔特·芬克曾毫不掩饰地声称:“如果没瑞士帮助把德国的黄金兑换成外汇,使德国得以有钱购买钨和铬等战略物资,那么第三帝国的战争恐怕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下去”。这话也许有夸张的成分,可这间接证明对德国而言:保留瑞士这一洗钱通道是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那么德国为何还要冒险去和瑞士打仗呢?一旦陷入到瑞士人的游击战中就会大大牵制自己在正面战场对抗美英盟军和苏联红军的兵力,同时也将彻底失去联系意大利的陆路通道和自己的资金中转通道。攻打瑞士需要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可即使打赢了又能得到什么?一个基本都是山地的弹丸小国而已。

瑞士可没一根筋跟德国混:二战期间有30万难民和移民获得了瑞士的临时或永久庇护。在向德国出口军火的同时瑞士也接受盟国的军事订单,甚至1940年盟国在瑞士的军事定会几乎与瑞士的生产能力持平。瑞士媒体甚至敢于抨击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犯罪行为以及在欧洲各国的残暴统治,弄得希特勒也恼火不已。这主要是因为瑞士深知:不能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如果德国战败也能使自己置身事外。瑞士曾召见轴心国和同盟国各方驻瑞士大使,要求各方在瑞士国境线外交战。在二战中绝大多数时候交战双方都尽量避免刺激瑞士,以免在与对方激战正酣之际再给自己增加一个主场作战的难缠对手。二战后期美国飞机曾误入瑞士领空并误投弹炸死了瑞士平民,于是瑞士空军当即升空击毁了数架美国飞机。直到二战战局已明朗化的1945年2月一架迷路的B51轰炸机还在瑞士的圣加仑州布克斯被迫降,美军飞行员还成为了瑞士的俘虏。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诚邀,如题。中立国是指在战争双方交战时,两不相帮的国家。所谓的永久中立国即是永久保持中立国姿态,不参与任何战争的国家。二战之前,国际公认的国际中立国有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瑞典、瑞士,挪威,比利时等国家,但这这些中立国也没能逃过法西斯的毒害,比如挪威和比利时就曾经遭受到希特勒的侵略,西班牙的佛朗哥根本就是一个法西斯,那么二战中为什么唯独德国尊重了瑞士的中立呢?

其实这与瑞士的历史和妥协有关,众所周知,瑞士是一个高原小国,同时也是一个发达国家,瑞士的钟表业,金融业和旅游业都很不错,世界最大的瑞士银行更是瑞士的国家象征,然而希特勒不对瑞士下手的原因肯定不是陶醉于瑞士的风景,而是另有原因

其一:瑞士是真正的中立国

早在1291年,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向扮演着中立国的人物,从来没有过军事降服其他地区的行为。其实在国际法中供认的永久中立国只有瑞士一个,瑞士的中立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而且此后从没有更改,不像比利时,虽然通过1831年《伦敦协约》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是在一战中,比利时也出兵作战,破坏了自己的诺言,所以在一战后被剔除永久中立国名单,是以德国侵略比利时和侵略瑞士不是一个意义。

其二,瑞士在二战时期对德国采取了让步屈从的情绪

二战中,当世界各国都与德国断交,停止贸易的时候,瑞士坚持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供给1.5亿瑞士法郎贷款,瑞士还向德国工厂供电,使其坚持生产,甚至于苏黎世的军工厂还給德国供应供给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瑞士简直成了德国的大后方,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希特勒这又吃又拿的,估计也不好意思对瑞士人动手吧

以上就是小编的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虽然在二战期间,德国对外声称尊重瑞士的主权和中立性,但是在法国沦陷后不久,德军总参谋部就制定出了一份入侵瑞士的计划书《圣诞树作战计划》,并且希特勒本人曾在1941年的一次演讲中表达过对瑞士的真实看法:瑞士拥有最令人作呕且糟糕的人种和政治体制。瑞士人将会是新德国不共戴天的敌人。”

由此看来,德国所谓的“尊重瑞士的中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为何德国在整个二战中都未入侵瑞士呢?这跟德国的扩张政策以及瑞士自身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德国侵略和占领哪个国家或地区,是在战略资源是否丰富、工业地区是否发达、对德国能否产生军事威胁这三点的基础之上而决定的。而瑞士境内既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工业在整个欧洲也只是中等一般的水平,对德国也构不成任何军事威胁,因此德国在短期内根本不需要将瑞士纳入囊中。


瑞士和德国的合作一直都非常密切,密切到什么程度呢?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瑞士就向德国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用来支持德国发动战争。瑞士向德国卖电来维持德国工厂的生产,这项能源贸易一直持续到了1945年3月德国战败前夕才停止。纳粹德国90%的黄金交易都是由瑞士银行进行的,并且其掠夺的巨额财富也有一部分存放于瑞士银行。当时的纳粹德国银行副行长对此甚至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几乎是承认了德国与瑞士之间不寻常的“关系。”


在二战爆发初期,瑞士便保持了“中立”这条对外路线,既不支持英法,又不支持德国。因为对于瑞士来说,这时候还不确定到底是英法能够在这场大战中占据上风,还是德国能在这场大战中占据上风;因此瑞士就需要在战争前期观察形势,等到形势明朗时再做出新的对外决策。当然,在瑞士目睹了欧洲两大军事强国被德国直接手撕,另外一大强国被德国一路揍回了英伦三岛后。才确定了短期内的对外决策——在表面上宣布中立,在暗地中支持德国,并且尽量避免和英国的任何合作,以免引火上身。


而瑞士为了避免德国主动找自己麻烦,甚至在对代犹太难民方面与德国都配合的很好,瑞士当局在二战爆发前就宣布“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在二战爆发后,瑞士更是阻挡了将近十万左右的犹太人入境。

瑞士是一个多山地带的国家,根据这一地形特点,瑞士就索性在围绕整个国境线的山脉内建立防御要塞。要知道,这种地形对德军所擅长的闪电战是极为不利的,德国就算成功的占领了瑞士,付出的代价也将会是巨大的。德国人也不是傻子,放着能够成为得力助手的瑞士不用,偏偏要开动坦克飞机大炮搞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说,到最后还得继续贴钱管理这块没工业、没资源、没有开发价值的“三无”土地。就凭这一点,德国何必要大动干戈去攻打瑞士呢?


二战吐槽君


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一次。

“静Yes”分享补充如下:

简单说来,瑞士之所以被“中立”,绝对不是因为瑞士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宣言》中被确定为欧洲的永久中立国。因为德国发动战争,根本就视国际文件为废纸,所以,瑞士的保全,除了自己的实力,还在于瑞士会左右逢源。

1、瑞士虽小,但全民皆兵

我们潜意识就认为瑞士这个弹丸之地方一定非常弱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但瑞士并没有那么简单,它就如同夹在辽国和北宋之间的西夏一样,瑞士之所以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独善其身,说明它本身是有一定实力的。

要知道,指望着法西斯因为你是中立国就放你一马是不现实的,日军就多次袭击红十字会组织,造成多起惨案。

所以,保护瑞士的,还是它自身的实力。简单说,瑞士虽然小到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但全国境内大部分是山地,这里是阿尔卑斯山的腹地,所以地形崎岖。而德国擅长的是打闪电战,先用飞机炸,再用大炮轰,最后坦克碾。瑞士的地形恰恰是德国的克星。

除地形外,长期生活在阿尔卑斯山地的瑞士人可以说个个都是猎手,瑞士士兵就来源于这些人,所以说瑞士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在进入战争状态时,瑞士可以征集超过50万的军队,在山地和德军打游击,全民皆兵会让德军苦不堪言。

所以,在这个德国闪电战基本失灵的地方,德国人明白,攻打瑞士将要付出多么大的成本。而且,这样一个基本都是山地的小国家,打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瑞士得以幸存。

2、瑞士随机应变,做德国的左膀右臂

这是瑞士能够独善其身的最重要武器。

瑞士也清楚,虽然瑞士很强悍,但如果希特勒笃定要不惜血本拿下你,瑞士离完蛋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所以,瑞士必须有自己的生存哲学。

这就是给德国人行方便。

首先,瑞士银行享誉全球,在二战期间,瑞士银行接受了纳粹德国大量的资金,这里成为纳粹德国洗钱的最重要场所,从犹太人手中掠夺的资金在这里成为德国的巨大收益,帮助德国横扫西欧。不仅如此,富裕的瑞士银行还在二战期间大量贷款给德国,帮助希特勒度过了资金紧张的日子,这是德国能够叫板苏联的重要基础之一。

除此之外,瑞士作为纳粹德国和纳粹意大利的中间国,积极做双方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渠道,由于瑞士是中立国,所以德国和意大利的沟通能够有效避开同盟国的袭扰,这是瑞士助纣为虐的典型案例。

但是,随着意大利投降,二战接近尾声,瑞士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改换门庭,将德国的资产冻结转交同盟国,帮助瑞士逃过了同盟国的制裁和报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二战中为什么唯独德国尊重了瑞士的中立?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有趣,这些年有个流行的说法,说德国没有入侵瑞士主要归功于瑞士的民兵和国防体系,并说德国如果入侵瑞士,可能会损失100万兵力。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在桃花石杂谈看来,事实远非这样简单。


瑞士的中立历史

确实瑞士能够成为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和它自身的军事实力比较强,接近全民皆兵的国防体制有些关系。瑞士是处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也就是这一地区几个公国的联盟。而开始它能够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被给予自治地位就是因为能打,其军队曾经多次击败主导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军,其善战的名声整个欧洲都知道。

瑞士领土变更历史,颜色越暗的地区越早成为瑞士的一部分

不过能打也是相对的,虽然瑞士人在中世纪自保没有问题,但向外扩张时却敢曾经遭受重挫,在公元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被法国和威尼斯联军大败,此后瑞士人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不再寻求对外扩张,所以和外界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力量平衡,即没人打占领它,它也不会去招惹外界。就这样,在公元1648年欧洲各国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上,瑞士的中立地位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接受。

拿破仑时代主导瑞士政治变革的文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瑞士的强盛军力也渐渐变成过去时了。比如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就曾经完全征服了瑞士,其部分领土被并入法国和意大利北部的奇萨尔皮尼共和国,没有被割让的领土则成为了法国的附庸国赫尔维蒂共和国。在拿破仑统治被推翻之后,瑞士才于公元1815年重新获得了独立,其中立国地位也重新得到认可。

瑞士对纳粹德国的价值

所以瑞士的中立尽管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但确实也是历史比较悠久,而且得到欧洲各国普遍接受的,因此在二战期间,如果德国敢于将瑞士吞并,确实要承受极大的国际压力。

而除此之外,不吞并瑞士其实对德国来说是明显利大于弊的。而这个利主要就是来自于瑞士闻名世界的银行体系。在近代以来,瑞士以其高质量的银行服务而闻名于世,而瑞士银行业最闻名于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比任何其它国家都要严格的保密机制。《瑞士银行法》很早就规定,银行对第三者必须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及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违反者不但要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还要受刑法制裁。

瑞士苏黎世地区始终是全球银行业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而这种特点就让瑞士银行体系可以存入许多有争议的财富,比如纳粹在战争期间从其它国家掠夺来的财富,又比如一些纳粹高官的秘密财产,而这一点在纳粹失败之后也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一些纳粹高官在战后就是通过在瑞士保存的资产逃到了南美一些国家,很长时间内逃避了制裁。同时,瑞士还能在战时发挥在纳粹德国和其它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等活动的中转站的作用。比如当时很多国家制裁纳粹德国,但瑞士是中立国,这样有些交易和瑞士做就没有问题,而瑞士再和德国贸易也没有问题,这样实际上就成为了德国和其它很多国家开展中转贸易的窗口。

而如果把瑞士吞并,瑞士的银行业对德国来说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因为它也会被同盟国所制裁。而瑞士境内除了山之外什么都没有,工业制造能力连德国的零头都比不了,等于瑞士会很快转变成农业地区,反而会成为德国的累赘,所以德国在战时虽然也制定过对瑞士进行军事行动的“圣诞树行动”计划,但综合利弊考虑,德国其实始终没有认真想过要入侵瑞士,因为保持瑞士的独立对当时的纳粹德国来说绝对是更加有利的。

德国国防军为入侵瑞士制定的计划文本原件


所以整体来说,瑞士的独立有利于纳粹才是纳粹德国在战时没有去动瑞士的根本原因。而瑞士本身的武力只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因素。而且德国不动瑞士也是阶段性的,如果德国当时按照其计划在很短时间内征服了整个欧洲,那么瑞士对它也就会失去利用价值,它也会吞并瑞士,但它没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也就始终没有去动瑞士了。


桃花石杂谈


十分讽刺的是,瑞士在二战的中立背景是建立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利时、荷兰、瑞典和瑞士都是中立国。比利时对应对德国的战争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在法国战役中由于战略防守的失误,比利时很快就被德国放弃并且退出了法国战役。而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考虑到和德国之间的种族关系,从来没有考虑过德国会发动进攻,所以在法国战役爆发之前,荷兰从来没有组建起一支足以应付德国入侵的军队。而瑞士自德国开始入侵波兰之后,就开始有系统地重新扩大自己的军队,假如瑞士没有强大的军队,中立地位也很容易会不保。

除此之外,瑞士自19世纪开始做有计划地在国内建筑防御工事。一战之后,瑞士更是通过了建设全国性防御工事的防御方案,到了30年代中期,瑞士在南部边境的防御工事数量已经达到了2.5万个,每个村庄甚至每个房子都经过了特殊的加固。德国想完全占领瑞士并且获得胜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德军侦察机的情报日益明瑞士境内的防御工事的时候。

德国高层更是很早就意识到,进攻瑞士不仅会付出巨大的伤亡。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都根本达不成战略目的,与其将德国士兵的生命平白无故的消耗战阿尔卑斯山脉上,还不如更早的计划对英国和苏联的作战计划。况且此时期的德国军队正在南欧方向帮助意大利进攻希腊,精锐部队也开始神秘密向苏联方向调集,根本难以抽出身心来应对与瑞士之间的战争,与其如此,还不如尊重瑞士的中立。


贞观防务


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真正中立国,瑞士之所以能够中立与自身所处的事态有关。希特勒有自己的打算,他想要臣服英国跟苏联,并不是想跟这两国死磕到底。所以他需要一块可以谈判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瑞士。

作为战争狂人,希特勒只是执着于战争并不是疯于战争!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本意其实只有波兰这个地方,波兰占领了德国在一战时期失去的东部地区,德国向波兰提出索回后被拒;波兰威胁向德国提收从苏联乌克兰地区进口石油与粮食的过路费。英法是因为跟波兰有盟友关系,被拖下水。德国进攻中立国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疯一样乱打!

比如,德国进攻中立国比利时,因为德军不占领比利时就得绕一大圈,延误战机。

比如,德国进攻中立国丹麦,因为德军需要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比如,德国占领挪威,那是因为英国想要抢先占领!德国先下手为强而已。

比如,希腊等国,德国本来无意于他们,但是英国却借着这些国家驻扎军队,使得德国不得不去进攻!南欧其他国家也是这种情况!

而瑞士就不同了,由于他们坚决的拒绝了英国法,而英法等国当时又没有夺占瑞士的能力,反而是一个令德国放心的后花园。尊重瑞士中立等于利用瑞士军队为自己戍守一个当面的地区。


优己


瑞士虽然是中立国,但在二战时期并不老实,在事实上成为了德国的“准盟友”。瑞士曾经帮助德国洗钱,也给德国提供贷款,也是德国对外的联络通道,同时也帮助德国保存赃物,事情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德国人为何还要去侵略瑞士?那岂不是自断手脚吗?在欧洲,德国真正指望的上的,其实就是瑞士和瑞典两个中立国,南边的意大利是猪队友,西边的西班牙,也不是省油的灯,随时都有可能卖队友。即便是后来收的小弟,比如说芬兰,但这个小弟跟德国并不一条心,人家只是为了要怼苏联,达成目的后,立即就会卖队友没商量。

反观瑞士和瑞典,虽然不参战,但能给德国带来利益,前者能帮着德国搞钱,还能充当对外联络的通道,后者能给德国带来战略资源,经济价值极高。瑞士和瑞典,德国都没有入侵,德国早就将这两个国家视为自家人,既然是自家人,为何还要入侵?当然了,瑞士和瑞典也不傻,知道德国不好惹,因而主动的向德国靠拢,这也是自保之道。要知道,德国发动对外战争,其主要的目标是铲除外在的威胁,此时英法两国是威胁,谁跟英法走的近,谁就会变成德国的目标,谁跟英法走得远,谁就能过安稳的日子。瑞士人为何要刻意和德国作对呢?瑞士人和德国人也没仇呀,两家和平共处这么多年了,英法也难以收买瑞士,因为瑞士并不需要英法的钱,人家自己就很有钱!

在二战爆发前,瑞士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既然是中立国,那就保持中立,不跟着德国瞎转悠,也不听英法的忽悠,坐山观虎斗,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与世无争。这也是德国最希望看到的,你可以不跟我结盟,但你千万不能给我惹事,否则灭你没商量。德国人并不是要占领所有的欧洲国家,只是专治各种不服,瑞士人也很明白德国人的想法,故而避其锋芒,也满足德国人的需要,给予其帮助。瑞士人这么做,也很无奈,如果被英法忽悠了,跟德国怼,在大概率上就会落得波兰的下场,波兰人就被英法给坑了,充当了英法两国的手中刀,没想到却被德国给灭了。波兰可是欧洲军事强国呀,分量那么大,英法都救不了,更何况瑞士这样的小国呢?自身没有太多战略价值,又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英法自然不会来救,如果德国把瑞士灭了,英法最多就是动动嘴,骂骂德国,可这有何用呢?

果不其然,法国在二战刚开打,就被德国给推了,英国人使出了卖队友技能,才侥幸逃脱,此时自身都难保了,瑞士人除了依附德国,还有别的选择吗?在1940年,欧洲人普遍觉得德国要称霸了,英国朝不保夕,即使有些人觉得德国早晚会失败,可这个“早晚”,是什么时候呢?1年叫“早晚”,10年也是“早晚”,50年也是“早晚”!总不能为了这个假想的未来,去赔上现实吧?对于欧洲小国来说,实现自保,求得平安,才是生存大计,至于战争,还是越远越好吧!

因此,不管是瑞士人,还是瑞典人,或者芬兰人,都把英法两国看的明明白白,他们知道,英法必然是靠不住的,只有“左右逢源”,才能保住太平,等着真正的大佬入局,再把德国给卖了,也能享受战后的胜利果实,还能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图维坦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和分分合合跟人与人之间非常相似。如果利益与共,那关系一定建立在互相利用基础上。像是德国尊重瑞士在二战期间的中立,就是两个国家曾经利益与共过。

首先是,瑞士有世界一流的金融系统和超稳定的“瑞士银行”。二战期间,瑞士银行成为德国、意大利洗钱的重要场所。说形象点,套用现在的经济思维,大队人马,吃喝拉撒,哪项少得了钱。而钱放在战争发起国远远不如放在中立国。战争最基础的经济后盾给瑞士,再恰当不过。

尤其是,瑞士人明哲保身,曲意逢迎,对德国纳粹还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基本上是“准盟友”。至于,盟国来时候呢,这种准盟友又利用自身的优势,翻云覆雨为盟国的盟友,配合盟友治理纳粹。

可以说,在政治外交上,瑞士官方是非常智慧也非常灵活,甚至很圆滑的。但不管怎样,国土及国民免于战火,是非常令人羡慕敬佩的。

再就是,瑞士是一个山国。德国人一定计算过武器成本——再厉害的武器面对群山时候,也得思量下。像是日本侵略中国,一开始势如破竹,但是,侵略军到了中国的云贵川,就渐渐供给不足,大川大山成为天然屏障,让人奈何不得。因而,德国人不会放着“洗钱”的瑞士不用,去开动什么坦克、大跑、飞机,与群山作斗。再说了,瑞士国力尚可,所谓“全民皆兵”,打得进去打不进去还不知道呢。

这两点就决定了,德国可以给瑞士以中立国“待遇”。


老照片


瑞士之所以中立归根结底还是自身实力,没实力谈何中立。

瑞士是一个很难入侵的国家,多山、海拔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完全不适合装甲部队通过的地形。瑞士并没有什么国土纵深,但是却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这一因素足以致使德国的闪电战在瑞士身上并不好用。瑞士军队装备精良,平民都接受过强制征兵的军事训练,在二战还未爆发之前,瑞士国防军的数量就超过了43.5万人,且物资供应充足,足以应对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

图为二战德军

仅仅依靠中立是不可能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下生存下来的,两次世界大战都被德国占领的比利时以及荷兰就是最好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瑞士是全副武装的中立者,即使到今天也依然如此。瑞士有让德国尊重其中立的资本,假如瑞士也像二战前荷兰一样过度忽视军备,恐怕也难逃被占领的命运。

图为瑞士境内的防御工事

此外,自19世纪开始,瑞士就有意识的在国内建立成体系的防御工事。世人只知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却不知瑞士国内的防御工事也亦是如此。瑞士的防御工事是一个规模非常浩大的工程,瑞士的每一个村落、每一条道路都被碉堡的射界所覆盖,德国若进攻瑞士,付出的伤亡可能比苏德战争初期还要巨大。

图为二战瑞士军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瑞士就针对周围国家可能的入侵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由于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在瑞士存有黄金,所以按照瑞士设想,只要战争爆发瑞士就会第一时间将这些黄金丢弃到阿尔卑斯山脉的群峰当中,并同时放弃主要人口中心撤退到阿尔卑斯山南部依靠2.6万个掩体持续作战直到敌人付出巨大伤亡撤退。德国也曾经考虑过进攻瑞士,但是在成本效益分析时,德国可能意识到入侵瑞士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尊重了瑞士的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