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12岁农村女孩患怪病一磕碰就流血,父亲为救女儿打工累吐血


2019年3月25日,在哈尔滨肿瘤医院附近的出租屋内,38岁的张利臣准备出门再次到二叔家给女儿借买药钱。刚走到门口“噗通”一声就晕倒在地,妻子潘梅玲吓得赶紧把丈夫扶了起来,12岁的女儿张文爽看到爸爸微闭双眼很是痛苦后,被吓得嗷嗷大哭:“爸爸,醒醒,我不治病了,您千万别再有事啊!”图为没有钱给女儿买药了,张利臣夫妇着急的抱着女儿放声痛哭。

张利臣和妻子是一对80后农民夫妻,家住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新华村。2006年10月21日,也是张利臣夫妇结婚的第二年,大女儿张文爽出生了。身为家中顶梁柱的张利臣先后干过矿工、力工、搬运工等,虽然都是出力气的工种,但他坦言只要家人过得幸福,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10年前,为让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张利臣在县城租了个平房,冬天顶着零下20多度严寒在火车站装卸水泥、化肥、粮食等,夏天则在工地当架子工。

对张利臣来说,一年365天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还是能挣到钱的,除了各种开支外,每年还能攒几万块钱。张利臣说像他这样的普通家庭,如果一帆风顺自然知足幸福,但最怕命运开玩笑,因为他们的命运经不起半点玩笑。去年五月中旬,大女儿张文爽上课时经常莫名的头晕、乏力、恶心,身上还出现了多处青斑,张利臣和妻子商量着过段时间去哈尔滨给女儿好好看看。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女儿的怪病比他们预期来得更快。2018年6月2日,小文爽忽然嘴唇发白,面无血色,呕吐不止,并莫名地晕倒了。小文爽被送到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表情凝重地说:“孩子血项太低了,去大医院看看吧,可能不太妙!”从嫩江到哈尔滨长达6个小时的车程里,潘美玲内心无比煎熬,生怕女儿会得什么重症。女儿小文爽一路上不吃不喝,只是把头紧紧地贴着车窗玻璃,看着外面不言不语。

张利臣一家三口当晚抵达哈尔滨肿瘤医院,并于19点多办完了女儿的入院手续。由于是急诊,小文爽被安排在走廊里的一张病床上,当潘梅玲扶她躺下时,她一把拽住妈妈的手泪崩地说:“咱们回家吧!白血病治不好,咱家也没那么多钱!”原来小文爽经常关注大病患儿公益新闻,她还经常一块或两块地给孩子们捐款,当她看到医院墙壁上的“血液病”三个字后,误认为自己患上了白血病。

看到女儿如此懂事,潘梅玲的心突然“咯噔”一下,随即她摸着女儿的脑袋安慰道:“你不是白血病,这是血液病房的儿童区,因为你是孩子,所以才把你安排在这里!”安抚好女儿的情绪后,潘梅玲考虑到女儿一天没吃东西,在征得医护人员的建议后,她让丈夫外出买饭去了。结果饭买回来了,小文爽闷闷不乐不想吃,妈妈说晕车难受不愿吃,爸爸说不喜欢吃,最后一家人谁也没吃。


潘梅玲说,女儿从小就懂事、好奇心强、心思重。小文爽上幼儿园时虽是班级最小、最矮的一个,但才刚刚4岁的她已经会背十几首唐诗,还会简单的英语单词,能数二十个数;上小学后,热爱学习又聪明伶俐的小文爽更是年级的尖子生,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2016年才10岁的小文爽在校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被评为“黑河市小记者”。

2018年6月3日,医生安排小文爽做骨穿,进骨穿室前妈妈问怕不怕,她只摇了摇头,没有了以往的精气神儿。治疗中,由于小爽中性粒低需要用层流床,但是层流床的温度却很高,再加上此时正值初夏,对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来说是格外的考验,她哭着问妈妈:“为啥要把我隔离起来,是不是我得了治不好的病?”后来小文爽由于贫血严重,每天都要打升白针和升板针,两个手臂的三角肌都是针眼,肌肉都变得硬了起来。

住院半个多月后,小文爽了解到同学们要开毕业班会了,她哭求着说:“妈妈,让我回学校吧,我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我不想错过!”医生考虑到她的身体太虚弱没有答应。令小文爽感动的是,班主任打来了暖心的电话,鼓励她坚持边治病边学习,于是从那以后,医院走廊上就多了一道风景,那就是小文爽每天不打针后,在读书学习。


7月3日,骨穿结果出来后,小文爽被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白血病。听闻这个消息后,张利臣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医生建议先用“ATG”保守治疗,实在不行后再骨髓移植,后期移植费用大概要准备60万。据悉,“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发病急、容易危及生命等特点,常伴有严重感染或出血倾向,如果患病初期不经有效治疗,最多会在6到12个月内死亡。

走出医生办公室,张利臣第一时间给年迈的父母打去了电话,并决定立刻回家筹钱。听闻孙女不是白血病后,远在农村老家的奶奶哇哇大哭,在电话里很强硬给儿子下了命令:“不管咋地!我只要我大孙女,无论花多少钱,我们都给孩子张罗!”张利臣回到老家后挨家挨户地拜访亲戚,这家三千,那家五千,最后张罗了4万多,当他返回医院后,却被告知女儿的治疗费已欠15万。

无奈之下,小文爽的奶奶又再次走街串巷向乡亲们借钱,最终钱没借到人却病倒了。“我妈被查出子宫肌瘤做完手术没几年,我爸又因胃出血病危做了胃切除手术,我家的土地每年只有3000多元的流转费,这些年能够维持家庭运转,全靠我一个人没日没夜地拼命打工挣钱,谁知道文爽如今又得了这病,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啊?”在医院走廊内,张利臣愁得欲哭无泪。


自从女儿住院后,张利臣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买来一个垫子睡在女儿病床旁,白天还要抽空打零工。妈妈潘梅玲白天负责照顾文爽,晚上才回到出租屋照顾两岁的小女儿。由于身心疲惫,潘梅玲越来越不喜欢打理自己,有时候头发都懒得梳理,33岁的年纪看上去像40多岁一样。由于操劳过度和急火攻心的缘故,短短几个月内,她头上的白发增添了许多。

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后,因实在筹不到钱继续治疗了,小文爽被出院了。之后,小文爽每天要按时吃药,其中一种进口药一盒就要6000元,每月需要两盒,每月的药钱就需要3万元。除此之外,小文爽每周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还要入院输血,输板,每次都是爸爸背着她去。由于血板低,小文爽的血管脆弱的像瓷娃娃一样,磕碰一下就会出血。

为了筹钱给女儿买药及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张利臣将照顾女儿的重担交给了妻子,他开始到处打零工,有时候一天要打三份工,由于疲劳过度和营养不良的缘故,先后五次累晕在工地上,前不久还咳嗽出了血。即使这样,他也无法挣满女儿每个月3万元救命钱,无奈之下,开始借高利贷。同时,张利臣和潘梅玲为了省钱,还坚持每半个月到哈尔滨血液中心献一次血。 图为张利臣在医院旁边的出租屋内,正在给女儿升板针。


小文爽因长期服药胖了20多斤,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上了,她看爸妈实在太辛苦,从不穿贵的衣服,只穿二十几元的。由于小文爽不能吃凉的饮食,自从她患病后潘梅玲就没再给两岁的小女儿买过一次水果。一次潘梅玲的一位朋友买了点橘子来家串门,结果小女儿看见橘子后两眼放光,吃个不停。“为给女儿治病,我们已欠下了30万的外债,未来该怎么办?没钱买药,我女儿只有等死的份了,这种滋味太难受了!”潘梅玲哭泣着说。

行善是美德,助人得福报。如果您想帮助学霸小文爽度过难关,苹果手机用户可直接长摁二维码识别捐助;其它手机用户可以用另外一部手机打开这个新闻,然后您在用自己手机中的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捐助。如果您旁边没有别人,只有一部智能手机,那就将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识别捐助。

“感光计划”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 ,参与项目的公益摄影师,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础上,将通过自己的头条号持续发布反映救助线索的公益图片,为有需要的受助人连接社会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