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翼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第1、 2、 3、 6四个纵队共12万人的兵力,奉命实行战略上的中央突破,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九个半旅之后,实行了长达千里的战略跃进。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克服了重重江河天然障碍,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9月初胜利进入大别山地区。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西至平汉路,东至淮南路,北连淮河,南临长江,突出于武汉、南京之间,山脉东西横亘,南北平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1200余万人。这一地区战略地位极为极为重要,依托该区可以瞰制中原,威胁南京、上海,武汉,是我军进行战略机动夺取中原和进军江南的重要战略阵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转战在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于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腹心部位插上了一把锋利的钢刀。蒋介石急忙调集了十二个整编师(相当于军)的兵力,由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指挥,企图乘我军立足未稳,将我军驱逐出大别山地区。1

针对这一敌情,刘伯承、邓小平决定以第1纵队的第20旅和第2纵队的第5旅留在商城、罗山地区,伪装野战军主力以迷惑敌人,坚持开展地方工作。野战军总部则率第1纵队和第2纵队主力出鄂东,会合已在鄂东的第6纵队,于长江边上展开,另以第3纵队出皖西。各纵队均以积极的行动,调动分散敌人,寻机歼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刘伯承与邓小平

这一仗非打不可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野战军主力在大别山南侧、长江北岸展开之后,并没有立即集中兵力打大仗的计划。因为冬天就要来了,部队眼下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筹措物资准备过冬,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棉衣。

10月24日早晨,刘邓致电各纵队首长,要求“务于11月5日前解决棉衣,尔后即集结兵力打几个歼灭战”,并对作战任务作了区分,“2纵主攻黄梅,1纵主攻蕲春,6纵主攻罗田麻城”。同日下午,刘邓再电1纵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6纵政委杜义德、副司令员韦杰,指出“我力量分散不宜对40师打无把握战”,强调目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大量分散解决冬衣”。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刘伯承与邓小平

刘邓始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棉衣问题上,但国民党军却咄咄逼人,步步紧追。当天晚上,第1纵队的一个敌情报告,引起了刘邓的高度重视。第1纵队报告说“现有敌整编40师辖39旅(欠一个团)、106旅和整编52师的82旅,共有5个步兵团的兵力,正奉蒋介石的急令,由黄安、麻城一直在我们背后盯梢,并兼程前进对我追截,妄图把我们压缩到长江北岸的湖沼地带,包围歼灭。”

国民党军一路跟来,尾追不舍,使得刘伯承、邓小平不得不考虑改变决心。尽管部队刚到新区,面临重重困难,但部队的士气并不弱,为了调动敌人,歼灭敌人,打开大别山根据地的局面,有必要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1纵司令员杨勇

既然敌人还要从浠水东进广济,刘伯承、邓小平当机立断,歼灭该敌再解决棉衣问题。根据第40师孤军冒进,骄横轻敌等弱点,决心将分散在三、四百里地区内的1纵、6纵及中原独立旅共17个团的兵力集中起来,由1纵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统一指挥,迅速集中在敌人必经的高山铺地区,布置一个"口袋",以预伏的手段,出其不意歼灭该敌于运动中。2纵和3纵的4个团为野战军的预备队,3纵主力和鄂豫军区以积极的行动牵制桂系的2个师。

故意示弱 诱敌深入

从黄陂分路东进的国民党军第40师和第82旅于25日在在蕲春以北的漕河镇取得了联系,第82旅通过报话机向武汉行辕作战处报告说,(第40师新受武汉行辕指挥,电台呼号、密码都还没有联系好,上下联络全靠第82旅中转),当面没有发现共军主力,只有部分地方部队;我部距离广济不足五十里,完全有把握抢在共军之前占领广济和武穴。并要求就地休整一天,因为时间允许,且部队连日行军极度疲劳,掉队现象严重。武汉行辕同意这个请求,以电话向蒋介石请示。蒋却认为该两部行动太慢,下令迅速兼程前进,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1纵政委苏振华

10月26日拂晓,大雾弥漫,夹杂着毛毛细雨,能见度很低,观察十分困难。国民党军第82旅从漕河镇,第40师从三家店遵令出动,成三路纵队,沿公路向东疾进。中原独立旅第4团9连和旅侦察队化装成地方游击队,穿着杂色服装,手持“汉阳造”、“老套筒”之类的旧式武器,在七里桥西南方一带的丘陵地区,开始同第82旅先头部队接触。在运动防御中,我军故意示弱,打打退退,退退打打,胶着不离,纠缠不放,欺骗迷惑敌人。国民党军真以为眼前就是一小股骚扰他的游击队,因此跟进的速度非常之快,骄傲得连行军队形都没有变换,就跟着诱敌小分队钻进了我军预设的“口袭”里。

整个白天,1纵1旅1团与国民党军反复争夺13次,阵地失而复得,终于牢牢控制了洪武垴和界岭。这两个制高点好比一把巨大的铁钳,紧紧卡住浠(水)广(济)公路的咽喉。而6纵先头部队则于26日黄昏占领了马骑山、李家寨山,堵住了国民党军的退路,为扎住"口袋"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6纵政委杜义德

四面出击 一网打尽

这天夜里,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决心迅速切断敌人退路,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将敌全歼于高山铺、清水河地区。总攻时间定在27日11点30分。

27日拂晓,6纵主力按时占领了高山铺以西大路铺、李家寨山、马骑山地区,彻底截断了国民党军的退路。至此,我军参战的17个团全部到达,对敌人形成了四面包围。国民党军发觉陷入重围后,即就地抢修工事,并猛攻高山铺、清水河周围之高地,企图抢占有利地形,固守待援,但都没有能够得手。8时许,我军发现清水河以东、洪武垴山脚下,国民党军人员车辆密集,队形混乱,似有重新组织进攻或夺路突围可能。1纵司令员杨勇接受6纵政委杜义德的建议,改变原来决心,趁敌混乱之际,将总攻击时间提前到9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战役经过要图

总攻发起后,很快将第82旅包围在高山铺地区,第40师包围在清水河地区。各部队好似山洪暴发,从树林里,从山坡上,以汹涌之势向谷底倾泻,指战员们以迅猛的动作,楔入敌战斗队形内,将敌分割成数块。第40师师部转移到路南一个小高地上,第59团2连副排长、战斗英雄张兆林率领全排冲上高地将其歼灭。失去指挥的敌人军心动摇,溃不成军,东逃西窜,不是拥挤在公路上束手无策,就是陷入水深没膝的水网稻田里动弹不得,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在我军的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双重作用下,国民党军只好大批大批地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整个战斗,到14时左右胜利结束。当第二天上午部队押着俘虏撤离战场时,还从武汉飞来两架飞机(第82旅头一天铺设的对空联络布板尚未撤收),在高山铺上空投下许多馒头、包子、大饼、水果以及弹药,这些从天而降的物资,让大战过后亟待补充的指战员们笑逐颜开,连声称赞“运输大队长”好称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战斗中的炮兵部队

高山铺战役,刘邓大军集中优势兵力,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了国民党军整编第40师和第52师的第82旅,取得了挺近中原后的第一个大捷。共计歼敌12662人,其中毙伤敌3100人,俘敌9562人;缴获山炮3门、迫击炮30门、60小炮37门、掷弹筒52具;轻机枪258挺、重机枪52挺、轻重两用机枪65挺;步马枪4215支、短枪108支、冲锋枪138支;各种子弹40万发、电台10部、电话机58部、骡马172匹,以及其他军需物资一大批。自身仅伤亡800余人。

这次战役是在刘邓大军初入大别山,群众尚未发动,没有后方依托,部队装备削弱,生活不习惯,地形不熟悉,山地作战经验缺乏等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微小代价取得的辉煌胜利。这一胜利,大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情绪,提高了部队在无后方的条件下作战和在山地作战的信心,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站稳脚跟,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高山铺战役纪念碑

就战术层面而言,此次大捷是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一根本军事原则的典范。

在部署上,发扬了我军长于运动的特点,迅速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形成合围。战前各旅团分散在三、四百里的广阔地区内,进行建立政权,发动群众,筹集冬衣等工作。当野战军首长抓住敌人弱点,决心歼灭敌第40师和第82旅时,能够在两天时间内,将参战部队迅速调集到预定作战地区。这样我军就形成了以17个团对敌5个团的绝对优势,造成对敌四面围攻的态势。

在打法上,采取拦头、截尾,穿插分割,各个击破的战法,先以少数兵力坚决扼守洪武垴等要点,卡住咽喉,阻住敌人。第6纵队在十里铺东侧地区切断了敌之退路,扎紧了 "口袋"。形成合围之后立即实行穿插分割,把敌人割裂成数块,打乱了敌人的指挥,使敌人四面遭受打击,惊慌失措,难以组织有效抵抗。总攻开始后,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小时,敌人即被我各个击破,达到了全歼速决之目的。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参考文献:

《第二野战军战史》

《刘伯承军事文选》

《刘伯承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 中》

《刘邓大军风云录 上》

《百战将星 杨勇》

《百战将星 杜义德》

《征战大别山》

《鄂东解放斗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