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看到自媒体上毫无文采、章法的文字竟有很高的推荐和收益,为啥?

作家廖文友情感人间


我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对你的这个观念很有感触。

我做自媒体也好久了,也见了各种各样的文章和自媒体人,目前自媒体行业也就这个鬼样子,乱象频出,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现在什么人都敢写文章了。

你的问题,也是当下自媒体,甚至是写作行业里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行业内部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所有人,都有问题,是我们造就了这样的局面,也是我们产出了这样的文章。

1、自媒体门槛低

比如在头条上,注册一个头条号就可以发文章,就可以提问题回答问题。

所以大批人涌入,这里不是沙龙,不是茶餐厅咖啡厅,不是禅室不是课堂,这里是菜市场,这里做什么的人都有,拾荒者也可以写文章,只要他们愿意。

你指望所在菜市场看到什么?看到鲁迅沈从文吗?

这里是菜市场,菜市场里什么都可以走进来,什么人都可以说话,只要他嗓门大,只要他足够豁出去,就有人看,就有人想说一两句。

看热闹的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缺。他们怕的不是热闹好不好看,而是没热闹可看。

愿意看耍猴的就去看耍猴,愿意看打架的就去看打架,还有凶杀色情鸡零狗碎,有的是人喜欢,有的是人爱看。

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回风流雪,喜欢猪肉炖粉条的人比你吃过的猪肉炖粉条还多。

换句话说,你不要用你的审美,你的逻辑,你的常识去判定所有人。

不然你会疯的。

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你会觉得如食腐鼠。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只是这世上没那么凤凰。

2、为了收益不择手段

很多阅读量高的文章,并不是内容有多好,而是读者被骗进去的。

其实这一两年来,自媒体已经抛弃标题党了,但是写文章的时候,标题永远具有欺骗性。不仅是标题,甚至图片,都含有诱导信息。

你会被他们引导,然后点进去,等你看到内容的时候,大失所望。

这是一种。

有些高阅读高评论的文章,点进去一看,发现是胡说八道文不对题,甚至歪曲真相。于是下面评论一篇叫骂。

这种奇葩的逻辑或者观点,无非就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借此来提高他的流量罢了。当然也包括一些跳梁小丑,无知无畏,大言不惭。

这是一种。

还有就是以某种方式来彰显自己,比如前段时间头条上非常火的旅行诗人安安。加后缀,到处评论,哪怕是铺天盖地的辱骂,他都无所谓,也就这样获得更多的关注。

这也是一种。

自媒体这个平台,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的,不是为了表达观点而写文章的。他们是为了挣钱,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输出的是什么,是垃圾也好,是狗屎也好,只要能赚钱,他们都会去做。

3、阅读者的目的

还是第一点说的,你来菜市场干什么?

有真正想来菜市场学习的吗?

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打发时间罢了。更多的人是来找乐子,找存在感。

你觉得这些打发时间的,找乐子的,找存在感的,喜欢什么?

喜欢一篇严谨的论文?喜欢一篇文采非凡的作品?

当然,是有的。但是太少了。

没人看的东西,必将饿死作者。

于是你想看什么,他们写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就是吸引你的流量,就是赚钱。

你想看什么呢?想看张丹峰出轨了,想看前凸后翘的美女,想看新封神演义,想看彩礼撕逼,于是他们写洪欣,放各种图片,写各种吐槽,煲各种鸡汤。

你们要,他们给,这个循环不就形成了吗?

你们不看他们为什么要写?他们可不傻逼。

4、平台的导向

平台有责任,责任挺大。你可以看到头条推荐页上置顶的那两条,永远是国家大事,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习大大。这就是导向。

所以平台给的推荐,也决定着文章的死活。

但很头疼,推荐是一件大事,如果是记性好,大概还记得去年的头条被约谈的事情。

那之后头条一次性招了2000名审核。

文章需要审核,电脑审核有时候不能发现问题,所以需要人工审核,但人工审核怎么样呢?

大家都是人,心里都清楚。

这些点一个套一个,成就了现在的局面。

你想看好东西,就去找好东西,菜市场里也藏着大神。

你想要全坐满大神的那种地方,就别来菜市场。

----------丸-----------


祁门小谢


很奇怪,一个作家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社会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比如农村庙会,舞蹈演员杨丽萍和一堆只会扭扭屁股的艳舞演员相遇,会是谁的观众多?这还真不好说。。。杨丽萍跳得再好,但这群妖姬衣服一脱,来个脱衣舞,瞬间,台下观众就跑了。如果你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国家一级演员,说不定还能留十个八个。如果大家不知道你是谁?跑个净光,也属正常。。。再以网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来说。比如你才比李白,突然之间,中国和某敌对国家发生激烈对峙了。做为有才华的文人,才在那琢磨怎样引经据典,文字推敲呢,笔下一个字还没落下。网上或许早已被千千万万的喊打声淹没了。。。现代人,节奏比较快,说不好听的,没有几个人有时间,在那耐下心,慢慢欣赏你那优雅的文字,更多的是看你观点。即对事件的态度,对?或错?支持?亦或反对?什么观点?有何依据?。。。那这样说,岂不是文学沒用了,也不对。你看网上,很多著名学者,在这《今日头条》登录,首先要自报家门,如某某大学××教授,也怕冷场呀。。。其实,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如果你真的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慢慢也会被很多人关注的。。。而你写的许多东西,假如确实诗情画意,字吐龙凤,富有哲理,令人浮想联翩。虽有可能暂时受到冷落,长久看来,却会是一直熠熠生辉。。。


大力牛魔王之龙在天涯


杨丽萍和艳舞者们相遇,谁的观众多?当艳舞女郎跳起脱衣舞来,瞬间,台下的观众都跑光了。此话意思不明(词不达意)。我说:杨丽萍处的观众都跑光了,蜂拥而至脱衣舞者们的台前观看,且津津有味,

有人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见仁见智,各各欢喜。本人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喜欢艳丽低俗的表现形式。就如《白蛇传》的故事一再翻版一样,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又有多少人会去欣赏?在头条上,也每每看见有人叫喊,希望能拥有三妻四妾,风流倜傥(呼吁恢复妓院,以满足其沾花惹草的欲望)。

他们是不看《鲁迅写的文章的,如阿Q正传)针砭时弊的文章的,而只喜欢风花雪月,卿卿我我,愿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本人也好色,所以我要结婚,要行房事,要生儿育女。

试问,碌碌于养家糊口的人,他还有几多精力去寻花问柳,去找小三,去包二奶?又如:袁隆平似的人物,又有几人去嫖娼,去豪赌?

史上有曾国藩者,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所赞赏,所推崇。不是他财大势大,而是他谨慎行世,低调地待人接物,是处世行事的一典范!

湘,邵,禹。恨江草


恨江草


谢谢你的提问。我是自学汉语语言文学,所以,喜欢写文章,更喜欢发表文章玩。

对自媒体上文章差阅读量大,收益也不错,也是深有同感。

例如,有的人就写了几句话,感觉话都没有说清楚,居然阅读10几万。

我们辛辛苦苦反复推敲,镜心选图片,也就几千个阅读,有时连人家百分之一的阅读都没有。

我认识一个写书法文章的老人,也是一个书法家,文章也写得有条有理的,可是阅读就几百个。写了几天信心都没有了。

如果在一个答题下面你看看,那个阅读量最好,情况非常复杂。

有时候是好作品阅读量高,有时候是发表时间早的阅读量高。

比如,你的文章早发了半个小时,或者半天,那么,别人的文章虽然好也就赶不上你的阅读量了。

但是,也不一定,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内容质量好一点的,哪怕你晚了半天,也会因为特别推荐,阅读量就高。

由于种种不同情况,会造成文章阅读量不一样。

比如说,有时确实发现一些文章既没有内容,也没有质量,图片都很差,但是阅读很高。

这些问题,可能是所谓智能推荐的缺点吧,目前还没有办法纠正。

我们算一个简单的账你就会知道,如果采用人工受理的方法,那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为,在自媒体平台一天24个小时,文章不停地发表出来,头条据说每天有几百万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

一篇文章人工粗看一遍,大约需要五分钟,不眨眼地看,一个小时,也就12篇文字,一天工作10个小时看120骗文章。估计已经累趴下起不来了。

如果一天要审核120万篇文章,人工需要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得累扒下。

所以,智能审核也限制了一部分优秀文章的推荐。

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还有读者方面。

如果优秀文章,读者不太接受,那么,对于本质是商业运作的自媒体平台来说,也是不利的。

所以,自媒体最欢迎的是“阅读量”。只有没有严重内容问题,阅读量是第一指标。

而且,要求作者写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采用大众喜欢的形式,这也是自媒体的特点。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自媒体平台就是一个大众平台,你想温文儒雅,那是没有市场的。

所以,摸索适合读者接受的方式写文章,也应该是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记住,实际上只有你服务最好才能得到最好评价。

既要写出自己的思想,也有照顾到读者的接受方式,你需要调整一下自己。

至于个别情况下,一些质量比你差了一点点阅读很好,这也是几率性问题。

只要你写得内容形式都符合读者胃口,做到雅俗共赏的程度,肯定也会得到更多的读者选择。

所有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学习探讨,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所有人。


千千千里马


这就是自媒体的存活秘籍!你专业搞这个的,不一定好使,这些不按常规出牌的主们,才是最受欢迎的😁😁😁错别字连篇,满嘴跑火车,不按套路的文字码集,专打你这些“根正苗红”的夫子们!

无厘头的语言,无章法的排序,狂轰乱炸!错别字连篇,大白话一堆,穿越古今的大杂烩,蜂拥而至!眼睛一蒙,说狼来了就狼来了!来了它不吃人,光要钱你说气人不!看不惯是吧,我也知道你迷糊了,甚至为自己的处境担忧,没办法啊,这是现实!是互联网大时代,大趋势!一切都可能被颠覆,被改造。所以,没办法!看不惯?看不清,弄不懂也得弄啊。

人任何时代都是跟着趋势走的,才是一个不被时局抛弃的人,才是一个跟得上时局的人,才是一个明智的人。抛开这些还谈什么呢?只要让自己顺应这种潮流才能不被它所抛弃,才能保住你最起码的生存之道!这才是硬性道理。

当然,你的专业不能说没有用武之地,反过来讲,你才是真能走向长久的胜利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潮流任何时候都是一阵风,尤其现在这种风,我估计也不会太久,一种新东西的诞生,如果顺应时代大局,并能给社会给大众!带来福利和长久利益,那么它有可能存活的时间会长一点,反之就像现在整个社会被这些“乌烟瘴气”的阴霾,侵染的黑白颠倒,以假乱真,挂狗头卖羊肉的把戏,倒成了时代的宠儿,拥戴的对象!它能久远存活,我个人觉得有点牵强!

我这里讲个故事,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是高潮迭起,非常红火!各种新鲜的东西冲剂着人们匮乏的大脑,吃的,穿的,用的,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文化市场更是标新立异,推旧出新!那些垄断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旧调陈曲,正以云开拨日的势头消失与历史的尘埃里。随机是一种新文化的诞生,冲击市场,立根与人们的审美。

那就是通俗歌曲与民族元素的歌曲,来个前所未有的大血拼!有多少唱了一辈子,被国家认可,被人们认可的歌唱家们纷纷下岗,淘汰。对呀!你在老腔老调的演唱,已经没有观众认可,没有人捧你场了,一个歌者没有观众你就等于失业,出局。你上哪儿说理去!你沮丧了!迷惑啦!没办法这就是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看不惯又能怎样!

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唱民声的杨洪基老师,在一次演出时,和他一个经常在一起的老前辈,也是唱民声的,他们唱了很多年,一成没变过,前程是稳定的,观众是接受的。可现在有通俗歌曲的问世,根本没有他们存活的机会了。那时,韦唯正红,他们是在一起演出,往日都是分工有序,该谁谁唱,可现在不行了,只要那些唱民声的演员出来,观众是强烈往下赶轰!嘴里面高喊,下去!下去,我们不听你唱!

当时,那个该上台演唱的老师说,老杨,我不敢去前台,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观众,不能面对他们侮辱似的驱赶。最后那个老师没能扛过那段现实的逼迫,败阵淘汰,下岗消失……。

相反,杨洪基老师顶着压力与屈辱,对自己说,只要我用心去唱,尽力而为,我是一个歌者,在台上我不会因为他们的不接受,我就放弃,我会完完整整的把作品演绎下来,他们认不认可另说!结果,杨老师成功了,大家都看到了。

你和杨老师一样,是金子,肚子里有本事,任何时候,都不会淘汰,关键是你自己别放弃,坚持做自己,一定会有出色的那一天!



戴安娜拉维奇


说难听点,自媒体平台是商业平台,不是ABCD刊这些学术交流平台,不是靠展现才华和深度就够了,而是要迎合读者口味。那么很显然,这就是一个读者和作者的双向选择了。


从作者本身而言,入驻这些与大众直接接轨的平台来获得收益、混口饭的同时,你就应该要有接受大众普遍通俗性的心理准备。作出“众人独醉我独醒”的面目又想靠着这群“醉汉”挣钱,这不是想多了?这不是一个看才华、看章法的地方,是看热点,看角度的地儿。


其次,题主谈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那么问题来了-------你确定你的写的东西就凌然众人了吗?确定自己所说的章法、文采是真的存在吗?堆砌考据、堆砌典故的行文是文采、章法吗?我有两位朋友也在这儿,一位叫@陶短房、一位叫@刘愚愚,二位现代文或以精炼深致见长,或以博雅辞富为胜,他们有吐槽过“劣币驱逐良币”吗?还不是一样的积累了数量客观又固定的粉丝群体?


再难听点,如果你在ABCD刊有学术论文,完全可以跟平台直接接洽签约,何至于要跟低劣的自媒体去抢食?


从读者来看,大众化就是通俗化。知识的获取是个枯燥的过程,真正想获得知识的朋友早就自己去读书了,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想走捷径,想着“饶有趣味的学习知识”,亦或者就是来“追新闻、追热点”的看热闹心态。


你洋洋洒洒考据无数,呕心孤诣花了数小时写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就是枯燥乏味毫无趣味-----甚至看都看不懂,还谈何流量?猎奇才是大众的心理,学习不是。



以上。


无聊到巅峰


写文章讲章法,无非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的讲究。以往学习写作这都是基础的东西。现今的一些文章不一定都符合此讲究,思路不同写法各异,譬如表述某个主题(产品商品),文字多半发散式,像诗又像散文杂文,无法确定其何种形式。不过,这样的写法,只是形散意不散。

头条上我见过几例广告,文案做得相当好,文字功底不错叙述上较有创意,待我们快阅读完毕时方知是广告。能够吸引人读下去,就说明其广告是成功的。虽然文章看不到起承转合的章法,但是它还是自有逻辑章法,立意明确,文字洗练活泼,概括到位。

但凡大的著名的公司广告,其文案作者的文字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想那些被聘请的职业人,其从业经验和文字功底无疑是扎实的。

然而,头条上的自媒体一些文史类娱乐报道的小编,文章水平文字功底就不敢恭维了。啰里啰嗦毫无章法,想到哪说到哪,缺乏逻辑主线,天马行空,叫人读起来如同云里雾里。


掌上三言两语


自媒体的魅力和魔力就在于内容无需文采和章法,只要不违反规则和法律,只要有逻辑,就够了。甚至可以说搞自媒体要的就是那种直白和简单,内容要雅俗共有。在自媒体领域,如果你要求所有的自媒体人都能够按照文学作品的标准写作,一来要求太高,二来与实际需求不符。做自媒体越讲究文采和章法,越搞得阳春白雪,就越曲高和寡;越弄的下里巴人,就越趋之若鹜。很多阅读量高的文章或信息其实没有什么文采可言,甚至有的文章错别字很多,一样有高推荐,高阅读,高收入。核心的就是人家自媒体内容吸引人。

所以大家说搞自媒体是内容为王,一点不假。但这个内容是非常的值得研究和玩味的,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受欢迎,很多专业领域的内容是不大受欢迎的,因为大众粉丝不好这一口。自媒体领域,粉丝最喜欢的就是有露的、透的和俗的,能激发人的欲望的东西。反而那些有文采、有章法的文章没太多人关注。

不过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头条为例,现在规则越来越完善,评审机制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推崇有原创性,有深度性,有文采和章法的内容。为此,头条推出了青云计划,对原创文章大幅度的奖励,而这种奖励是不看推荐量和阅读量的,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深度。没有任何营养的内容,短期内可以获得高推荐量和不菲的收入,但长期看是一个必然的死局,最终在自媒体道路上能走长远的仍然是那些有原创能力的人和有文采有章法的内容。所以搞自媒体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唯有坚持是王道。


Sir聊HR


商业写作和文学写作是不一样的,读者群也不同。

商业写作注重的是吸引眼球,带起流量,这样的文章商业价值才高。所以商业写作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时下热点,采用措辞惊爆的标题。所述观点无需过于深刻,只要符合大众价值观即可。从而吸引大众阅读和传播。

而文学写作是针对阅读需求比较高的读者,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思考。而在较小篇幅内在不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的时段,清晰深刻的推出一个好的作品是很难的。故艺术价值高的文章,在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下比较难于推广。


行路难24


你应该去看下,经常看问题的人,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答案,他们需要的简单明了,直射人心。

毫无章法,文采的文字,可能通俗易懂,更让人明白,看上去不是那么费劲;假如说你回答一个问题,全部去用文言文,或者多种修辞手法,等……会有多少人去静心去查看,每个手法和文字

原来听郭德纲相声,他是这样说的:你会说话,我也会说话;我凭什么让你花钱来听我说,这是心理学。还有一句:你来听相声,听得就是开心,不是来听道理的。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去考虑大众的心理,他们提问题的需求,而不是在纠结文采,文字,章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