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詩人北島寫的詩歌太晦澀看不懂,為什麼許多人卻說很好?

柳育龍


北島成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作品為大家熟知也是在這個時期。在當時,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還處於活躍期,沒有九十年代的物慾橫流。

他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就是這一時期豎起了北島風格的標杆和旗幟!

北島離開祖國大陸之後,大陸有了巨大的變化,泛娛樂化取代了思想文化的莊嚴地位,快餐文化驅逐了陳年佳釀,人們當疲憊於去深度理解北島充滿意象韻味的詩句,還是rap說唱風更爽快,有炸雞漢堡,誰還等你做花捲饃呢?

八十年代後期的北島逐漸從早期的朦朧詩悄然轉化為更加艱深的意象詩,詩作中往往蘊含了許多神秘主義的象徵手法。

例如他的《過渡時期》:

當筷子拉開滿月之弓

廚師一刀斬下

公雞腦袋裡的黎明

這樣的詩句令人悚然,彷彿顧城拿了把斧頭站在我們面前,身後事血淋淋的案發現場

我想,相比於他前期“通行證墓誌銘”的譬喻首發,後期的象徵主語更顯得晦澀難懂

又例如他在《過節》中描述的詩句:玻璃晴朗,橘子輝煌。這樣的詩句就更讓人莫衷一是。

然而詩歌的意象不能等同於數學家的方程式,非要給人解說個明明白白。

我們對比臺灣詩人洛夫的詩作:

一座遠山迎面而來,

把我撞成嚴重的內傷

這首詩句是寫思鄉之苦,題目思鄉,讓人一看,一目瞭然,無需太多贅述闡釋,相比較於洛夫那樣淺顯易懂的意象比喻,北島後期的詩歌卻是晦澀難懂,然而也同時給了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

世事難料,如今的朦朧派詩人,朦朧依舊,他在不斷超越,而讀詩的人卻已經智商捉急


另類文史


《北島是現代朦朧派最具代表性的詩人》

北島,本名趙振開,現代詩人,朦朧詩派最具代表性的詩人。生於一九四九年北平,距今已有七十高齡,現在定居香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民間詩刊《今天》的創始人,著有詩集:《北島詩歌集》,《太陽城札記》,《陌生的海灘》等等。

北島先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等等!

所以說,北島是位很有實力的現代詩人,他的詩作雖然隱晦難懂,但都是富有哲理,有人生啟迪。他的詩被讚譽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

請諸位看官欣賞他最有代表性的詩作:

《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一切語言都是重複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裡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著註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歲月靜好聊個球




是個老問題,看了很多回答。忍不住來答一下。

我先說明下,問題是為什麼北島的晦澀的詩歌看不懂,許多人都說好。不是問北島的詩歌為什麼晦澀。

對於北島的詩歌太晦澀看不懂,許多人都說好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詩歌是自私的,但是有人真的懂你。

詩歌是詩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態,生存環境與靈魂碰撞產生的結晶。詞語只是它的表達形式,有時候詞語是無法完全表達詩人真正所想的。但是,一些人由於和詩人有相近的生活狀態,亦或在思想上對某一事物的看法相同,你再晦澀的詩歌,他都能讀懂,那是真的心意相通。就像你和你是愛人,你往往還沒有開口,對方就知道你要幹什麼。粗俗的說法是“你沒抬屁股,我就知道你放什麼屁”。北島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的文字運用自然是極好的,真正懂他的人,能看懂他的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人們常說的:能看出好來!

二、人是虛榮的,所以有人專門找晦澀的詩歌來裝13。

很不幸,我之前就是這種人。年輕時候的我,為了顯示與眾不同,吸引女孩子注意,吸引別人注意,往往對一些晦澀的東西感興趣。這樣就可以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現在這個毛病好了很多,不是不想裝,是沒機會了。北島給了人這樣的機會。尤其是詩歌,許多文化人為了各種目的,寫也寫的與眾不同,讀別人也讀的與眾不同。你說看不懂,我偏說好。這樣,就可以博人眼球了。北島的詩歌風格變化很大,他又很出名,所以一大部分人為他叫好不是理解北島,是理解人性。


三人行必有我師,請在評論區留言,風舞不勝感激

請關注風舞鷹翎,一個熱愛讀書和中國文化的胖子


風舞鷹翎


北島把自己的詩歌分成了兩個階段,以1988年為分界線,之前叫做履歷,以後叫做在天涯(當然在天涯只收錄到2008年)。

北島在自序之中寫到自己的求學生活,他當過建築工人,做過鐵匠,對於這些,他沒有抱怨過,甚至還很感激,他白天工作,晚上還要在大通鋪讀書。

所以北島前期的詩歌就算是朦朧,卻也能讓人分析出來他其中的感情,這個他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前期最著名的一首詩就是【回答】了,這首詩出來以後,震撼了中國文壇,就算很多人不知道北島,也能說出詩中最經典的兩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後來北島離開北京,去了國外。他的詩歌才開始真正的晦澀起來。

對北島影響最大的詩人是俄羅斯詩人曼德爾施塔姆,這位詩人詩歌比北島的詩歌更加的難懂。而且對於現代人來說,詩歌已經邊緣化,要去鑑賞一首現代詩更是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很多人不願意這麼去做。

北島曾經在世界頂級大學教授詩歌還有寫作,還定期不定期的舉行詩歌朗誦,還是前幾年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作家之一,這些成就不是用一個字“好”就能概括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北島的散文,他的散文很少說教,也不刻意的煽情,但是卻讓人感覺到文章之中豐沛的情感。

如果大家感興趣去百度百科搜索“洛爾迦”,再對照北島的詩歌評論集“時間的玫瑰”裡面的第一章,你就會發現,幾乎一模一樣。

很多喜歡北島的人,很喜歡這幾句話: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我告訴大家,這個不是他的詩歌,而是他的散文“波蘭來客”裡面的幾句話。


詩書君


詩尤奇現代詩不是大眾化的,詩是一個人對社會和人生的關照和宣瀉。在七八十年代那真是詩歌的黃金時代,北島,揚煉,王小妮,顧城,海子成就了一大批有覺悟,有影響的詩人和詩作,其中北島的詩句中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已是月臉炙人口,的佳句,有一位民間詩人曾寫到:我是一顆成長的炸彈,要炸燬一切貞節的邪說這是多麼大膽,多麼有力度。北島的詩雖然艱澀,但我非常喜歡,他就是我寫詩的最初的啟路人。


無涯過客772


《惱人的讀shi感覺》

心已放假

獨佔沙發

這個氛圍適合讀詩

偶遇一首傳說中的朦朧shi

這段文字簡直是塊石頭

一個醉漢

圍著石頭

左看右看

跑到石頭背面看

石頭還是石頭

氣惱

把石頭砸爛

一塊大石頭裂成兩塊小石頭

還是石頭

到底是誰搬來的石頭

放在了詩集裡

我想帶上乾糧、行李和獵狗

去河邊,山溝或一間陰暗小屋

找到作shi的人

不是為了請教這首詩的意思

我想放狗把這個矯情的神經病

騙子咬個半死

2019年1月23日


老張課堂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看就不是對詩歌感興趣的人。

北島原名原名趙振開,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湖州。算不是浙江詩人吧?他在北京出生,一直在北京長大,在北京生活,後來去了美國,幾十年後,回到北京生活寫作,寫作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平時經常回北京,給老朋友三聯書店前總編輯董秀玉退休後創辦的活字文化當策劃,編了一堆圖書,什麼《給孩子看的詩》、《給孩子看的散文》等系列,還在網絡上開通了北島讀詩的音頻專欄。

北島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是新中國以來最重要的詩人,表達了在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後獨立思考,批判與否定、懷疑與茫然,拷問著人類、時代乃至自我的真理與價值。

他詩歌基本上是大白話,如《回答》、《一切》、《宣告》、《結局或開始》等。直白。文雅,通俗易懂。

比如《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波蘭來客》: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北島的筆名是因為《今天》雜誌的創辦得來的。1978年秋天,北島和芒克、黃銳喝了點兒白酒,北島對培養們說要辦個文學雜誌,《今天》就這樣誕生了。當時北島覺得自己應該取一個筆名。芒克想起北島老家南方,生活在北方,北島剛出了的詩集《陌生的海灘》裡,寫到了大海、沙灘、船隻、島嶼、燈塔,芒克覺得叫“北島”非常合適。

1980年《今天》停刊,原因是當時《今天》是非法的民間文學刊物,沒有國家的刊號。1990年,北島移居美國任教於加州戴維斯大學,後來他在挪威找到一筆錢,《今天》文學雜誌復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發行。


探照燈


用看懂看不懂、易讀不易讀來評判一位詩人本身就是不對的。人有多少種,詩人就有多少種;生活有多少層面,詩就有多少層面;讀者有多少類型,詩在讀者心中的映象就有多少類型。如果按照提問者的觀點,那唐代詩人李商隱就不能算優秀的詩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用北島《回答》中這兩句傳世名句來回答提問者的這一問題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我國朦朧詩的代表人物,北島的詩以隱喻、意象、象徵和“蒙太奇”手法見長。不同的讀者對於同樣一首詩,有著不同解讀,這取決於讀者的知識、審美、生活閱歷、甚至個人情趣。有人喜歡豪放派的大江東去,有人喜歡婉約派的楊柳西月。

對於朦朧詩來講,在短短的篇幅裡,它的意象、象徵、表現手法,是否給讀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深刻的哲理和共鳴的生活、閱讀體驗。北島《回答》中的這兩句詩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面對這兩句詩,如果你是生活中的跋涉者 ,你會讀出詩人所要表達的對於生活艱辛的感嘆;如果你是激憤者,你會讀出對於現實不公的憤怒 ;如果你是思考者,你會讀出對於社會與人生的哲理;如果你是清高者,你會讀出自命不凡與潔身自好;如果你是弱者,你會讀出生活給予的壓力;如果你是強者,你會感受到堅強。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就是我對您這一問題的回答。


李俊峰226675242


許多人說好,應該就代表了閱讀詩歌的大多數的感受。說看不懂的人,首先需要排除是不喜歡北島的詩歌風格而造成的。那麼,我想說些什麼呢?那就是任何門類的藝術審美都需要培育。比如書法,繪畫、雕刻等不一而足,各門類又分無數的流派,有其自身的發展歷程,就連我們大眾熟悉的體育運動,如果你不懂理它的規則,你同樣欣賞不到它由此帶給你的審美愉悅。對於各藝術門類來說,需要培養對這個藝術門類的審美眼光,至少你得先對你所關注的作品,或者體裁要有一個基本的審美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你再談它所呈現的藝術特點,或者審美愉悅。


詩文百家


首先中國現當代詩歌從特點來劃分,可分為如同中國歌曲一樣三大派別。一,歌曲叫民族唱法,而詩歌叫古典韻詩如唐詩等;二,歌曲叫通俗歌曲或流行唱法,而詩歌叫現代新詩如《再別康橋》等;三,歌曲叫美聲唱法即西洋唱法,而詩歌叫西化的詩歌即模仿外來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即讀不懂的詩就是這一派。

其次,新中國建國十七年後出現朦朧詩是有它的必然性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理由的。換言之,朦朧詩的出現可能是對前十七年直白的,赤裸裸的歌功頌德的間接否定,呼喚真詩好詩問世。從文學發展史的角度看,這是朦朧詩的功勞,比如北島的詩歌。但問題出在有些詩歌主編和部分詩評家們把朦朧詩視作中國現在及未來唯一的最佳詩歌流派,而且大力推廣,直至大多數讀者喊叫“讀不懂”。這是對朦朧詩片面認識結出的苦果。正如將美聲唱法變成中國的主流唱法後果可想而後,可喜的是我們的音協沒去幹這愚,但我們們詩歌卻這樣辦了,這是歷史的倒退,中詩新詩的悲哀。

現在中國的詩歌創作應以現代詩為主,古體詩和外來詩為副。建議各派繁榮發達,佳作不斷,但不能喧賓奪主,讓外來詩即朦朧詩坐陣唱紅,因為它們的侷限性太多了,不適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和美學標準。

造成喧賓奪主的根源在於中國的詩歌職業者包括某些主編、副主編、詩評家、大學教授、專家學者等,他們這一代以及他們們上一代都沒有找到中國新詩標準,甚至自我安慰“沒有標準就是標準”。可悲!而他們的下一代更有勇士――非朦朧詩非屬,甚至搖旗吶喊:詩歌的內容與題目離得越遠越好,豈不知每一首好詩都是虛與實的完美結會。離開實的虛就是斷了線的風等,已失去了現實的美,如餘秀華的詩;相反,沒有虛的實就失去靈性。現如今,年長者寫出的詩往往實有餘虛不是,而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寫出的往往是虛有餘而實不足,甚至不見實,斷了線的風箏盲目飛,總有卡在樹上或什麼物上一命嗚呼!如果找到好詩標準朦朧詩會自覺地起身是離開主位心甘情願地去坐中國詩歌的第三把交椅(第一把現代新詩坐,第二把中國古典詩坐,第三把朦朧詩坐),皆大歡喜。

我發表以上言論可能言辭過激,傷及不少朦朧詩愛好者,我並不否定朦朧詩的全部,但不能忽視中國新詩的理應有的歷史地位。本人從1996開始訂閱《詩刋》和《星星》詩刋一直到現在,我訂閱這兩種中國頂詩刋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學習探討中國新詩創作的秘藉。我由一開始讀不懂到隱約讀懂再到真正讀懂;我由不懂好壞優劣到能夠識別真詩和偽詩;我由用眼看到用手抄,將每一期上自認為好詩全抄下來,32開硬皮筆記夲抄了一百多本,然後又對這一百多本中的詩再次遴選,因為本人評詩的水平越來越高,所以淘汰了不少“好詩”,將真正的好詩另抄它本。最後將手抄的好詩歸類,如家鄉類、父母類、樹木、花草、寺院、山水類等……我現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下好詩在我家”。這可是二十多年刻苦鑽研、追求真善美結出的碩果吧!我可以驕傲地說,我正在選寫一篇大論文《淺談中國新詩標準》分上下兩篇,上篇是理論論證,下篇是好詩(詩刋)欣賞。我要向詩刋社申請《準印證》,合法合情合理讓《天下好詩》重新登上中國的藝術殿堂,因為這些詩歌大多數不是各種年選版本中的詩歌,不論資排輩,只按好詩標準遴選

最後說一句,好歌是感動人,而好詩是振憾人的,而要寫出振憾人的名篇或者是一句談何容易,而朦朧詩就不存在這個難點了,所以它可以盛行於詩壇,長盛不衰,秘密就隱藏在這裡。我的口號是:讓中國的詩歌必具中國特色,願中國特色也表現在中國的詩歌上。

(說明,我對《詩刊》的好詩摘抄從1996年到2011年,因為後面的好詩越來越少,以後再抄吧)。

謝謝各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