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体字就是宋代发明的字体吗?

晓晶89750


宋体字还真不是宋代发明的,而是明代发明的。


如今是一个打印的时代,各种字体十分繁杂,然而我们最熟悉、使用最多的还是宋体字。

说到宋体,还要从历史说起。

自从人类发明文字,文字经历了雕刻、书写、印刷和打印四个阶段。

1,雕刻阶段,人们把文字雕刻在金石上,比如考古发现的各种青铜器,上面就分布着众多铭文。这个阶段主要分布在夏、商、周时代。

2,书写阶段,人们把文字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纸张上,关键是笔和纸的发明、改进。这一阶段,出现了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以及上述各种字体的变体和综合,也因此促进了书法家的诞生,但因为逐字书写,若想复制一本书,只能手抄。

3,印刷阶段,人们学会制造模具,把字印刷到纸张上,避免手工书写。这一阶段,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等印刷技术不断发明和改进,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

印刷阶段,最重要的是字模的制作。

制作字模时需确定一种字体,既要美观大方,又要简单实用,方便制作,因此形态复杂的篆书、草书、行书都被排除,楷书被宋朝大多数印刷商选为制作字模的标准字体。

因此,宋朝真正的印刷体是接近楷体的,加上印刷技术精良,使得宋朝印刷的书籍大多精美大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被称为“宋刻本”,得到后世藏书家的推崇。

明朝是宋朝以后的又一个文化盛世,印刷业再度繁荣,印刷精良的“宋刻本”被极度推崇,印刷商竞相翻刻“宋刻本”,但为了方便快捷,降低成本,明朝在“宋刻本”翻刻时偷了懒,把字体进行了简约化,只刻出“肤廓字样”,提高了字模制作和书籍印刷效率。

这种发明于明代的印刷字体是“宋体”的改良,但明朝人当时仍称为“宋体”。这种习惯性称呼延续下来直到如今,我们仍称之为“宋体”,其实称呼“明体”更合适,而如今的“仿宋字”才是真正接近宋朝字体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宋体字又叫明体字,匠体字。

宋体字不是宋代发明的字体,宋代有少量的人因为印刷业发达而创造了仿宋体,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宋体字才真正形成,宋体字是明代出现的,跟秦桧就没啥关系。

根据版本学者屈万里、昌彼得两人共著的《图书版学要略》一书的说明,如下:「嘉靖年间朱警所刻唐百家诗可证也。尔後梓人为便於施力,渐变而成横轻竖重,板滞不灵之匠体字,即今人所谓宋体字者。此类字体,始於隆万之际,後乃通行。兹举万历三十三年北京国子监所刻《南齐书》及崇祯十六年毛氏汲古阁所刻明僧弘秀集两种为例。为万历刻本及启祯间刻本,形貌虽相似,而风神仍殊,是当求之於牝牡骊黄之外者矣」。



虫二小生


宋体字起源于宋朝,成型于明朝。木头是有纹理的,刻字匠在长期的雕刻中发现把字刻的横平竖直更容易刻。横划顺着木纹刻,可以刻细点。竖划垂直着木纹刻,必须刻粗点,这样刻的字才结实耐用。在明朝时宋体字多用来刻宋朝的书,所以叫宋体字。在明朝时宋体字传入日本,所以在日本叫明体字。现在的电脑字体也有叫明体字的。

仿宋字是民国时期丁辅之、丁善之结合楷书、宋体字发明的。

说宋体字和仿宋字是秦桧和宋徽宗发明的是谬传。


路客行尘


是南宋秦桧发明的一种书体


白山黑水抗战研究


北宋时期,纸张已经使用几百年了,使用刻板技术印制书籍也很成熟,国外有些地方先后出现了“活字”印刷,比刻版印刷的字迹清晰、页面干净,数量几倍增加,于是,有人建议朝庭采用活字印刷技术。活字印刷对字形、字体有相应的要求,笔画太粗的隶书基本不行,铸字耗料大,安装麻烦,印出来黑容易堆积,必须使用面积一致、笔画细的字才行,于是,把隶书改造成宋体,成了。


胡氏口语文


【宋体字由来】有人说它由秦桧发明,乃误传。古雕版印刷到宋代达到巅峰,为便于木板雕刻,字体多横平竖直。《辞海》:“宋代刻板印书通行结构方正的印刷字体…明末又从宋体演变为横细直粗…成为16世纪以来汉字的主要印刷体,仍称宋体。”可见现宋体实为明体字。真正的宋体应为仿宋:模仿宋朝书版的字体。


文心之华


秦桧作为背锅侠还是比较有才的,只是因为参与了谋害岳飞父子,所以他的字没有被称为秦体,叫宋体。


如龙戏珠


据说依据秦桧的字制成的一种版印文字。


师范小王子


宋徽宗的瘦金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