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4月11日,华为P30系列正式开售10秒钟之后,仅仅华为商城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两亿元。而苏宁、京东、天猫等平台上,P30系列的战绩都突破了华为手机新品的首发记录。据产业链消息称,华为P30系列单日出货量在10万台以上,已然成为2019爆款手机。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 华为门店前排起长队

文章开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因为华为P30又映入大家眼帘的人。


余承东

  • 1993年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历任华为公司中央研究部总工程师、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区总裁、战略与市场体系总裁等职务;
  • 现任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华为公司常务董事。

他是带领华为无线业务从无到有超越爱立信成为世界第一的人;

他也是带领华为消费者业务从籍籍无名到超越苹果的人。

——他总是能做到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

同时,作为现任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余承东也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人物。

相信很多人开始知道余承东是那条diss米粉屌丝的微博。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正因如此在很多人心中,他完全就是一个经常口出狂言、让人反感的“碰瓷者”,完全不是华为低调行事的华为风格。

但行事风格千人千面,本文无意评价。今天要说的,是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职场中,身边人说起他全是“服”,哪怕是同样身居高位的华为副总裁,也是难掩对这位兄弟的赞美。

为什么?因为能干。这是一句很粗暴的评价,也是在我听过职场中最大的赞美。

参考了与他共事的华为人的评价和采访演讲等资料,我把余承东的能干归因为4种珍贵的特质,希望能给你启发。

有人说像余承东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但其实,他只是做到了你本可以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有了优越业绩不吃老本

不吃老本很好理解吧,最近很流行“走出舒适区”,但是极少有人能做到,因为它逆人性。

大部分人吃的一个是行业老本,一个是工作经历的老本。

行业老本是一个老本,也是一个成本,因为你吃着吃着,就戒不掉了。

行业走下坡路的,这个老本尤其危险。

1988年,当时在深圳,有几百家做程控交换机的企业,基本都是在代理海外产品,这在当时这几乎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但大家在任正非的领导下,下决心摆脱挣安稳钱的初级阶段,要开发自己的程控交换机。要知道全世界没有比通信产品更复杂的产品,投入非常大,有没有产出还不知道。

余承东和大家在任总的带领下没日没夜地干,逐渐从行业里脱颖而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现在再来看,原来倒腾交换机的太安逸地吃着行业老本,现在几乎全部消失了,只有自主研发的活了下来。

这之后,余承东依旧没有陶醉在初战告捷的欣喜中,而是放眼通信业更广阔的领域。

他主动向任总请缨:进军无线通讯业务!华为公司的无线业务部,就从余承东和他率领的一个小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2006年的华为,和当时的通讯行业巨头爱立信是有巨大鸿沟的。在当时的华为看来,爱立信是没有任何软肋的,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从技术到管理无懈可击,是没办法超越的。

最终他却带领华为的无线通讯业务,超越了爱立信,从籍籍无名的跟随者一跃成为领跑者。

“功劳簿”够厚了,可他还是没有躺下来享用。离开通讯业务来到消费者业务。

要知道通讯业务已然是当时华为营收的主要贡献者。

而消费者业务,据余承东自己回忆:那时候华为终端还很弱小也不赚钱,没有人看得起我们,来自内外的各种不断的批评与挑战,内心有近乎绝望的压力、痛苦与坚持。

但现在,在最新公布的华为2018年报中,消费者业务从曾经的副业,做到了销售额占比45.1%,又妥妥地成了营收主要贡献者。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所以,年纪轻轻不要让一时的优秀表现,迷惑了你精进的眼;更不要让害怕无功而返,阻碍了你开始的热情。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

“抓大放小,有战略眼光”,这是任正非先生对余承东的评价。

职场中有时候最大的悲剧不是做错选择,而是不做选择。

我先提一个问题,面对艰难抉择的时候,你会是哪一种态度?

1、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掂量、纠结以至于错过你可以做出抉择的时机,或者一直不选择以免选到烂牌?

2、在一段限定时间的推理、演算、思考之后,做出你郑重的选择,执行并且承担选择的结果?

相信大部分人看了题目都会选第二种。

但实际上在工作中,一直在无意识地重复第一种——一直在纠结如何选择和逃避自己做出选择中,选择了全都要......并且大概率全部搞砸。

但显然余承东非常知道要优先选择什么。

2012年,华为发布了Huawei Ascend智能手机系列产品,开始竞逐中高端手机市场。2013年余承东确定了走“精品”路线,尽管遭遇了内部极大的阻力,他还是毅然决然砍掉了百分之七十的低端贴牌机。

这一选择短期内导致华为终端的整体发货量增长放缓,却大幅提升了长期的盈利能力。

存在主义哲学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话:我选择,我承担,我自由。这是哲学智慧浓缩的体现。

只有做出战略性选择,才能不为外界指令所累,掌握主动。这个道理并不只针对大是大非,对你能遇到的所有小事都适用。

华为对主将的是要求这么描述的:“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

你看,懂得放弃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吧,大部分人也做不到。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一切看得到的问题都能找到解决办法

据余承东同事所言,“搞定、干掉”是余承东最爱说的一句话。

但大多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抱歉了,这个真没办法。那劲头恨不能说前路是龙潭虎穴,必死无疑。

那余承东当时所面临的竞争有多激烈?

欧洲是GSM、3G技术发源地,当时有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4家电信设备巨头虎踞龙盘。那时的竞争对手像大山一样,压得华为喘不过气来。

当时有人说:“华为进欧洲,就像山本五十六攻击珍珠港一样,必将自取灭亡。”

但余承东还是从这样的境地中硬找出一个突破口,唯有创新和质量超过它们,公司才有机会叩开欧洲市场的大门。

当时的基站,比冰箱体积还大,有的电梯塞不下,都要动用直升机来安装,极大地增加了成本。

有困难?搞定。

哪里有痛点,就有解决的方向。因此余承东想到了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基站室内部分做成分体式空调一样,体积只有DVD一般大小,然后把大部分的功能抛到室外去。

这一发明,让华为抓住了缝隙市场,并在欧洲撕开了一道口子。到了2007年,华为在行业内获得了不错的位置,靠分布式基站陆续斩获大单。

有对手?干掉。

《心胜》里有一句话与余承东的做事风格高度契合:看得到的对手一定可以干掉,字典里有第二就未战先输了。

当时世界的电信老大是爱立信。余承东想到用与爱立信完全不一致的架构,去做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要把GSM、UMT、SLT做在一块板上。

这条路之前没有人走过,技术上的风险极大,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余承东的决定,他权衡再三,最后下决心拍板:“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一旦达不到市场预期,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他决心背水一战!

2008年,华为第四代基站研发成功,一问世便震惊业界: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当时的基站要插板,爱立信插12块板,华为只需插3块。这次技术突破,一举奠定了华为无线的优势地位!

成大事者,都有个被忽略的特质——不被畏惧主导。

余承东曾自述的上小学时候的故事:

余承东上小学时,一个高高大大的小痞子经常到学校欺负同学,全校都没有人敢招惹他,余承东有一次被惹毛了,拿了块砖头把对方的头给砸破了。

“我伸手都够不到他头,但是我不会怕他”,对方抱着流血的头就跑了,再也没出现。

“我从小学就是孩子王,没人敢跟我带领的小孩儿打架。”中年余承东得意地说,“我个子不高,是玩儿命的那种,打得满脸是血也要继续打。”

你看,你只要看到了问题,就会有解决办法。

虽然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解决办法,但这只是拼尽全力之后的结论,你不能当作拒绝开始的前提。

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任正非最欣赏的华为人。又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吧。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利用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


控制风险的方法有很多,规避是应对的最低标准,利用风险才是高级玩家,余承东就是一个高级玩家。

大家都记得2007-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吧,在其他人都很焦虑很保守的时候,余承东嘿嘿一笑:我的机会来了。

当时华为在欧洲还很弱小,只能勉强挤进一些小国家小运营商的“缝隙市场”。

余承东确定了“压强原则”,越是大家不敢行动的时候,越是最佳时机。

他选定最强的国家、最好的价值客户“5大国TOP3”运营商,进行战略性投入,强攻这15家重点。

三年之后,2010年,金融危机过了,华为在西欧的市场份额也飙升至33%,15个大T中成功攻破了12个,华为风卷残云般地横扫整个欧洲市场,高居第一。

所谓危机,不提前准备好就是危,提前规划了就是机。

他怎能不知道这个时候做生意不是最佳时机呢,无非是规划好了第三年就会赚。

2014-2015年,是中国手机市场“遇冷”的两年。当时,中国市场约有手机品牌540多家,至2015年底已减少为不到300家。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坚定了坚持研发投入和创新,华为在这一次“长跑”过程中异军突起,实现了“弯道超车”,跻身世界前列。

所有的危机,结局都有赢家,那当然也可能是你。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定位决定地位

坊间称余承东为“余大嘴”,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几年前吹下的牛。

曾经从一众看客的角度而言,余承东说的有些话不免显得“目标太过远大”,他似乎经常定一些看似无法完成的目标。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六年前曾被大家众嘲吹牛的业务战略规划,如今看来皆已实现。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2012年余承东还曾宣扬,争取让国人排队抢购华为手机。

现在华为P30系列发售后,国内外消费者都开启了疯狂的抢购模式,他的目标都在一步步实现。

​华为手机“背后的男人”余承东:成大事者,往往赢在小逻辑



再来看所谓的吹牛,不过是余承东做了战略之后的结果归纳,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定位。

十多年前,余承东还在无线产品线时就提过一句话:定位决定地位。那时无线还在起步之初,就定下了很高的目标,多年后,华为真的成为无线领域的领导者。

我们必须得提前看好多步,不只是为眼前,还要为未来几年。余承东讲话中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超前:在吃着碗里的同时,还必须准备着锅里的,还要看着田里的。

个人的发展也是如此:视野、格局、定位,决定了你能攀多高,走多远。

华为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领军者,我们心里都清楚,华为手机的成功绝对不是靠哗众取宠的言论博取眼球,而是清晰的战略定位加过硬的技术支持。在大众面前“口出狂言”的余承东,其实是有独到超前的战略眼光作为底气。

如今他用实力告诉嘲讽者,我吹过的牛,总能超额实现。

看这两年的变化,就再次体现了一个很简单的真理:这个世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你可以“口出狂言”,但请“以行践言”。


更多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