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新中国建立前,西宁周边的土地肥源不足,为了增加肥量,周边的居民有不少进入西宁古城,或拉着车,或背着背斗,手持粪叉到大街小巷,居民院内去积肥(俗称掏大粪)。当时的环卫工作由警察局(1946年)管理,监督,并且还专门制定了管理规定。

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当时警察借故敲诈农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你说农民有多不容易,不过这一状况在西宁解放后,变得大不一样了,特别是在开始吃“大锅饭”搞大生产后,各农业合作社批量组织人进入西宁城积肥,一时间城中积肥人员从数百人猛增到了近万人,你可以想象下浩浩荡荡的场景。

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人足迹遍布机关单位,工厂企业,街道商店和居民院落,因此趁机盗窃,顺手牵羊,聚众闹事,赌博,嫖娼层出不穷,当时仅在北大街派出所,发现积肥农民255人中有114人有偷盗行为。市区的居民一时间是防不胜防,偷猪,偷肉,偷鸡摸狗的人和事越来越多。

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当时调查统计,流入城市积肥人员17087人,人多粪少,因为相互争夺占厕所,而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记录在案的就有54起,顺手牵羊案64起,为了维护城市秩序,公安局制定了相对应的管理办法,查处和清退了一部分人,而且再次基础上,还规定了积肥人员需由队长带领,定点住宿,申报临时户口。你没看错,掏大粪也要户口。

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1968年,联合办公室有规定积肥人员集中在南滩古城遗址和邻家崖住宿,分片包干。但即便有政策,也挡不住周边村子不断的塞人,1981年,西宁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宁市区粪肥管理办法》,由市农牧和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市区粪肥,不准别的部门插足。

老西宁城的故事:庄稼人进城捡大粪,需要申报临时户口!

到了1982年以后,农村全面推行土地承包制,“大锅饭”时代终于结束了,由于各种原因,积肥人员纷纷自动回村,加上政府对公厕人员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仅仅靠市郊的少数菜农清粪拉运,一度导致部分厕所溢漫,在市区政府大力改建,拨款购置粪便专车后,上厕所难的问题,才逐渐好转。

感谢您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您的每一个赞,每一个评论,都是对小编的莫大鼓励,如果喜欢,可以右上角关注下小编哦,带您一起读不一样的青海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