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难找,不怕机关,考古学家头痛的,是打开墓门那一刻

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春秋时期厚葬之风兴起于世,盗墓行为也日益盛行。不过盗墓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倘若没有极深的历史知识和极高的土木工程学问,恐怕进入墓道不足三分钟就要挂掉。更别提还要以敏捷的分手,躲避防不胜防的暗箭了。

不怕难找,不怕机关,考古学家头痛的,是打开墓门那一刻

盗墓终归不是什么光彩事,历史上各朝各代对于盗墓行为的处罚都比较严厉,现如今当然也不例外。在考古学家考古时,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盗墓了。这也难怪,千辛万苦找到墓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破了机关,进去之后发现已经被盗墓,里面被盗墓者弄的乱七八糟……

不怕难找,不怕机关,考古学家头痛的,是打开墓门那一刻

盗墓者不仅损坏了墓穴,甚至盗取了珍贵的文物,使考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摸金校尉们,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说道盗墓,有人可能一直不明白什么是洛阳铲。

不怕难找,不怕机关,考古学家头痛的,是打开墓门那一刻

洛阳铲又名探铲,是一种半圆柱形的铁铲。洛阳铲一般有饼,可以接上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以深达地下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且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不怕难找,不怕机关,考古学家头痛的,是打开墓门那一刻

洛阳铲原本是盗墓者使用的盗墓工具,后来被考古界运用于考古探测,成为最常见的一种考古探测工具。除了考古界外,建筑界也大量涌入洛阳铲,用来探测地基,用途很广。

有没有对小编想说的,无论有没有,小编都希望你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再走,欢迎吐槽点评点赞都是对小编的支持与厚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