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四川法治网讯(王率文)在深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蒲江公安创新推出了“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建立了以社区民警为核心、包村民警为补充,辅警、网格员、综治巡逻队员为骨干,“红袖套”、平安志愿者、群众等为补充的“1+1+3+N”工作模式,实现了全县134个村村村有警,村村见警。

“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已经成为蒲江公安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立的特色和品牌。在2016年上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在全省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蒲江县连续两年3次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2017年下半年跃居全省第一。在2017年四川综合治安平安测评中名列全市第一。 2018年度全省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蒲江县排名再次位居省市第一。

村警“对症下药 ”解决百姓“麻烦事”

“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农民安则天下安、农村稳则天下稳。今年2月底,包村民警梁峰来到铁炉村委会开展工作,看到村书记刘超在,梁峰便向其询问村上近期的治安情况,在交谈的过程中,刘书记就请梁峰帮助村上解决一件存在多年的“麻烦事”。

村上的胡常鸿、罗秀芳老两口因为赡养的问题与自己的儿子长期存在矛盾,村上也组织多次双方调解,但都没有效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梁峰便告别刘书记到来到了村里,梁峰首先想到的是找当事人先谈一谈。他先来到老两口家里,从他们的述说中,梁峰了解到,两位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胡伟对他们还好,问题是出在小儿子那里,小儿子平时对他们不管不顾,也不出赡养费。有一次罗秀芳住院,在说到住院费的时候,需要小儿子出一部分住院费,小儿子很不情愿,甚至说出“拿钱去买棺材”这样的话。

梁峰想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小儿子,于是告别两位老人后,他来到小儿子胡常鸿家里,胡常鸿目前没有正式工作,本人性格比较偏激,起初梁峰的劝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梁峰调整思路,从胡常鸿自己的小家庭谈起,通过近1个小时的拉家常,梁峰终于找到了,胡常鸿不赡养父母的主要原因,原来胡常鸿目前离婚,而胡常鸿说自己离婚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好才导致自己最终离婚,所以他恨自己的父母。

找到了矛盾的关键,梁峰并没有急于找双方来调解。他想,要解决就要将事情解决彻底,就要“对症下药”。他先联系了县司法局,请司法局派遣驻村律师介入,同时将情况告知了社区民警黄朝树,并请刘书记以村委的名义通知双方调解。

2018年2月28日下午,梁峰会同村书记刘超、村主任胡宇洪、社区民警黄朝树、驻村律师周律师、左律师在铁炉村村委共同调解胡常鸿、罗秀芳与两儿子胡伟、胡金煜的赡养纠纷,通过村警梁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解,驻村律师和社区民警的法律法规宣传,在村干部的见证下,经过大家近3个小时的努力,当事双方最终达成了赡养协议,胡金煜主动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捺印,两位老人满怀感激的说到:“太感谢警官了。”

交警来“管”房子

“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那房子不会垮塌吧?”,这是沙湾村包村民警近来最担心的问题,自从发现这个问题以来,作为沙湾村包村民警的韩虎时常会想到村上的这个隐患。

自成为包村民警以来,作为交警的韩虎一直在“一村一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警种特长,“在走访过程中,我会仔细观察走过的每一条路、每一个弯道、每一个岔口,尽力发现存在的交通隐患。”韩虎说到。

今年3月的一天,村警韩虎在沙湾村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时,发现在一处村道的地面上有一小堆杂物,他走近一看原来是路边的一间瓦房上掉下来的。他仔细看了这间房子,房子很破旧,尤其是靠路的这面,房子上的部分房瓦已经没有了,部分木质房梁也裸露了出来,如果不及时修缮房上的房瓦还会继续向路上掉落,同时房屋也有倒塌的危险,安全隐患极大。

随后,韩虎立即向村上反映了该情况, 并通过村干部,联系房主王强了解情况。原来王强他们,已经搬离这处房屋很久了,平时也没有回来过,韩虎希望王强将房子修缮一下,但王强不同意,觉得自己平时又不住这里,修房子浪费钱,随后挂断了电话。

韩虎没有放弃,之后他找到了房主王强,当面向他讲起了这处房子对公共安全的危险性,同时也向他普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摆谈,房主王强最终同意将该房屋修缮,目前,该危房得到改造,安全隐患被彻底排除。

让“枫桥经验”在蒲江开花

“一村一警”开辟蒲江社会治理新道路

近年来,有着“国家地理标志”的蒲江猕猴桃享誉全国,在蒲江复兴乡种植面积达3.5万亩,2018年总体产量为2万吨,总产值2亿元,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然而,随之而来的土地纠纷、买卖纠纷、合同纠纷等也呈明显增长趋势,复兴派出所连续三年接报涉及猕猴桃警情呈上升趋势,这给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启动后,复兴派出所主动对接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努力,成立了“猕猴桃协调办”,7个村的包村民警成为了“协调办”成员,在每月20日召开的矛盾纠纷月度分析会上,大家一起综合研判矛盾纠纷苗头隐患、预警信息,一起制定方案开展调处,确保了在萌芽状态解决矛盾纠纷。

去年8月21日,复兴乡发生了一起猕猴桃买卖纠纷,果农刘世林家里种植的猕猴桃以3元价格订卖给水果收购商王某,后王某因身体原因将该订单私下卖给收购商吴某,当猕猴桃成熟的时候,由于价格上涨,果农刘某将部分猕猴桃采摘卖掉,吴某来收购水果时没有之前的那么多,便发生了纠纷,这也是近年来复兴乡果农和果贩经常发生的矛盾纠纷。流溪村包村民警罗继军根据根据之前掌握的情况立即上报“协调办”,并会同“协调办”乡干部一同来到刘某家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当事人双方因价格问题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协调办”的乡干部同罗继军凭借之前调处类似纠纷的经验,建议果农按照之前合同价格卖给水果商贩,同时建议商贩将地里的水果一并收购,这样和气生财,双方各退一步,最终成功调解该纠纷。

类似这样的纠纷只是近年来发生众多起中的一起,“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启动后,包村民警同乡干部建立了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变管理为提前谋划,以公平+真情化解矛盾,增强群众信服度,严防发生“民转刑”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力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让“枫桥经验”在蒲江开花。

截止目前,全县包村民警带领辅警、网格员和综治巡逻队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各类不稳定因素,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11起,走访群众、单位15175户,收集社情民意1592条,发放警民联系卡11000张、宣传材料5万8千余份,组织群防群治巡逻1280次,提供破案线索19条,全县违法犯罪警情、可防性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前三年下降6.1%、33%、13.7%,群众对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