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Photo by Taylor Nicole on Unsplash

说走就走前往巴黎购物,随手一顿上千美元的午餐,然后上社交媒体晒出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友谊……怎么说呢?欢迎来到新加坡超级富豪的世界吧!

改编自凯文·关(Kevin Kwan)系列小说的好莱坞电影《疯狂的亚洲富豪》,详细介绍了新加坡上层圈子的生活方式。有意思的是,对于电影新鲜曝光的自己同胞的生活方式,许多亚洲人都持负面看法,如《Culture Trip》杂志所言:“一个臭名昭著却又守口如瓶的社会阶层。”

但在美国,《疯狂的亚洲富豪》不仅收获了票房成功,还让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亚洲的财富崛起。当你走进纽约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店时,一副经典的亚洲面孔只能让你收获更多服务。有奢侈品业内人士评价道:“一个有着西方品味却又自信爆棚的社会群体。”

同胞和老外,看到的应该都不是全貌。在新加坡做有钱人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这里尝试列举一二。


1.满城尽是富豪

新加坡或许土地稀缺,但富人却到处都是。

根据瑞士信贷2017年的全球财富报告,全球前1%的财富人群中,有21.3万人来自新加坡,约占新加坡总人口的4%。鉴于新加坡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1%,这一超级富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纵观各类新加坡富豪榜前50人名单,可以发现这些人一共拥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财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份“主要由男性和华人主导的名单”,当然也包括放弃美国国籍的Facebook联合创始人爱德华多·萨维林(Eduardo Saverin),1982年生的他,是最年轻的亿万富豪,身家高达118亿美元。

比爱德华多·萨维林还要有钱的,是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根据《福布斯》富豪榜,号称“新加坡地王”、掌控房地产公司远东机构(FarEastOrganization)和香港信和集团的黄氏兄弟以119亿美元的身家,连续九年蝉联新加坡首富。

自第一代创始人、出生于福建莆田、少年时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的黄廷芳去世后,家族企业就由黄氏两兄弟执掌,家族传承问题一度引发外界质疑。如今,黄廷芳孙女等家族成员已被推到台前,续写着新加坡首富家族“富已过三代”的故事。

排在黄氏兄弟和爱德华多·萨维林之后的,是祖籍广东潮州的油漆业大亨吴清亮(85亿美元)、祖籍福建同安的房地产大亨郭令明家族(76亿美元)、祖籍福建厦门的马来亚银行创办者邱德拔家族(67亿美元)、来自福建金门的大华银行董事长黄祖耀(64亿美元)、祖籍福建福州的房地产大鳄郭良耿家族(54亿美元)、新西兰投资家理查德·钱德勒(Richard Chandler,31.5亿美元)、印度裔商人拉吉·库玛与儿子吉辛·古玛(27亿美元)、酒店业大亨朱章元(26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华人富豪一般没有香港富豪曝光率高,一个原因是这边的大家族作风偏向低调,另一个原因是“狗仔”传媒文化远逊香港。此外,由于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处于“非华人环伺”的境地,整个社会都很讲究“低调与平衡”。

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Photo by Derek Owens on Unsplash


2.血统与品味

凯文·关的系列作品强调的一个重点是,虽然新加坡有很多生活方式极为奢侈的超级富豪,但钱还真不是万能的。要想成为一名贵族,一个有钱人必须能在追溯血统后仍旧被认为是值得尊敬的,这有点“旧式欧洲的味道,而非美式科技新贵”。

这话说得文绉绉的,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大白话:你有钱,不够;你爸有钱,还不够;你爷爷就有钱了,那还差不多。

与遍布科技新贵的美国,以及刚富起来的中国不同,位居《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前50名的大部分富豪,都可将财富追溯到家族企业和多代之前。这从上述提到的超级富豪名单中,黄氏兄弟、郭令明家族、邱德拔家族、郭良耿家族等表述中可见一斑。

同样,与地域辽阔的美国和中国不同,新加坡受限于地理环境,其富豪圈子通常有更紧密的联系,绯闻八卦满天飞(当然,仅限于圈子内,对外仍偏向低调),所以才有开篇提到的《Culture Trip》杂志的评论:“一个臭名昭著却又守口如瓶的社会阶层。”

这表现在,如果一个礼仪、血统“不过关”的年轻女性突然出现在这个“臭名昭著却又守口如瓶的社会阶层”中,她很快就会以“钓金龟婿一族”(Gold Digger)扬名圈内。

《疯狂的亚洲富豪》对此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女主几乎要被男主的圈子“逼回美国”了,在她的心目中,一向有“资本家天堂”之称的美国,对于跨阶层婚姻的容忍度反而高得多。


3.有钱人怎么过日子?

美国社交媒体Reddit此前发起了一个活动,要求新加坡超级富豪分享一些关于他们生活的信息,并透露一些有趣的个人故事。有不少富豪匿名发布了信息,揭示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

比如这些富豪中的许多人,从未去过新加坡政府的各类办事机构,根本不知道办事流程是怎样的;他们经常在这块弹丸之地驾车,但自己不太会开,普通人也“从未见过他们”;他们认为500美元一顿饭“很平常”;部分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崇尚,反而不及中产阶层;随着年龄渐长,他们对自己的特权会变得更加谨慎……

其他一些新加坡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要分享。Twitter用户Adrianna Tan就有一条著名的帖子,描绘了普通富人和超级富豪之间的差异,获得了大量点赞。

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Photo by Adrianna Tan on Twitter

第一条:“这不是你认为很有钱的新加坡华人朋友的世界——他驾驶汽车,有公寓,去冰岛度假。这是住在华尔道夫阿斯托里亚酒店一年,以便参加其他常春藤盟校交流计划的世界(我知道的真实故事)。”

第二条:“这不是你的亚裔美国朋友‘当个医生/律师’的世界,这是你把律师或医生带回家,你的家人可能认为你要下嫁。”

但这里需要再度指出的是,上面说的这些纸醉金迷仅限圈内传播,在公众形象上,新加坡富人总能保持相对低调的形象。

正如《疯狂的亚洲富豪》中描绘的Young家族那样——他们很少被捕捉到负面形象,或者向媒体展示并非最好的东西;他们的光辉形象经常出现在奢侈品相关出版物中,个人美德受到广泛颂扬;他们经常出现在上流社会的筹款活动中,被拍摄到魅力四射的照片。

4.

如何正确展示财富?

当然,还有不少新加坡有钱人乐于炫耀自己的财富,“不经意”地在Instagram上曝光自己的奢侈品以及同名流的合照,或者展示他们庞大的在线粉丝人数。这些人往往是超级富豪的年轻子孙,较少受到祖父辈们传统观念的影响。

林金(Kim Lim)是林福荣(Peter Lim)的女儿,林福荣是商人,曾经从事股票经纪,身家高达21亿美元。林金经常在日常自拍中,穿戴着像Dior和Prada这样的奢侈品牌,并展示与名人的关系。她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与欧洲足球巨星C罗的合影,引发了一阵社交媒体轰动。

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林金和C罗合照

Mae Tan是经营豪华手表品牌Richard Mille的超级富豪Dave Tan的女儿。从她的学生时代起,她的社交媒体上就充斥着世界各地充满异国情调的照片,并展示自己最新的奢侈品品味。

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Photo by Mae Tan on Instagram

Kane Lim则对他的亿万富豪家庭背景绝口不提,更愿意展示他的许多高端配饰和时装,表现一种“响亮而华丽的美学”。

在新加坡做有钱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Photo by Kane Lim on Instagram

与年轻人不同,年长的一代相对含蓄。当朋友在她们身上发现价值50万美元的项链后,她们往往能讲出一个情绪化的故事,从而证明这种奢侈的合理性。

至于艺术品,则是许多富豪“品味的刻度”,光价值连城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也是不行的。可见,富豪也有巨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也是极好的:开的汽车得是电动的,佩戴的钻石不能带血,羊绒衫上最好绣着关怀非洲孤儿的信息。

总而言之,奢侈的背后,得有故事、知识和理念。


本文作者 | Joy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