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能否摆脱困境,事件梳理和共享单车问题的妄谈

竖子妄谈天下事,井底之蛙亦有见地。

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能否摆脱困境,事件梳理和共享单车问题的妄谈

共享单车曾经号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出现之初赚足了眼球,也赢得了很多喝彩声。甚至让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成为当年热炒的关键词,无数资本趋之若鹜,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个行业,一时间上百家共享单车企业孕育而生。大家卯足了劲开拓市场,疯狂的往各个城市投放单车抢夺市场。盲目的扩张带来的高成本(所有共享单车从未盈利过)和资本热情的退却,使这个行业进入寒冬,一时间众多共享单车公司破产。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只有两个问题,“下一笔钱从哪来(或者说要被谁收购)和如何实现盈利”。

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能否摆脱困境,事件梳理和共享单车问题的妄谈

小蓝单车和摩拜单车率先宣布涨价,称涨价是为了实现健康的可持续运营。近日哈罗单车也宣布北京地区4月15号起将实施新规,骑行费用上涨至15分钟1块钱,这个是之前价格的两倍,达到了一个小时4元。成为第三家骑行费用上涨的公司。其实眼下共享单车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尝试下用几个维度去解析,如果用什么不足的也欢迎大家补充。

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能否摆脱困境,事件梳理和共享单车问题的妄谈

首先是运营成本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从未实现过盈利。早期的补贴和抢夺市场份额投入了巨额资金,管理也需要花很大人力物力用于维持规模或者维持生存,这些都要嫁接到消费者身上的。可能会因为涨价流失掉一部分用户,但是涨价也可以迫使一部分用户开通包月服务,提高单车的使用频率,锁定更多的包月客户。

其次可能是烧钱大战后遗症,背后有资本的角力和鞭笞。对资本来说共享单车的处境有点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而且留给单车上涨价格的空间也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实现盈利,再上涨价格的话,跟短程拼车的价格都差不多了。共享单车最初的目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但这最后一公里跟我拼车价格差不多的话,消费者就没必要骑车出一身汗了。

共享单车的集体涨价能否摆脱困境,事件梳理和共享单车问题的妄谈

共享单车就像是一面素质的照妖镜,随处可见撬了锁的被人当成私有财产的单车,还有恶意损坏单车的,这无疑给共享单车营运带来更大的成本和消耗。而且使用后随意停放侵占城市人行道、绿地和行车道,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共享单车的从业者也存在挪用用户押金等问题。

有人说可以植入广告,带来一定的广告收入,从而使企业更快实现盈利。广告投放是一把双刃剑,植入广告肯定可以带来营收,不过也会使用户使用体验降低。因为共享单车不是免费的,用户为了它的使用进行付款了,已经承担起营运成本的一部分了。在消费者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以后还强制性的让其观看广告,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厌恶。如果说现在公众对共享单车行业还抱有同情心,那植入广告会消耗掉一部分的同情心。到时候在遇到什么负面影响的话,可能换来的就是漠视了。

共享单车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要实现盈利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甚至有可能就是昙花一现,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各大支付机构的流量入口和用于用户黏度,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把成本嫁接到大企业的上,实现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成为企业壁垒的一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