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的村子有小学吗?小孩上学怎么解决的?

老姚谈植物



大牛爱小豆





一条想离开水的鱼


过去每个行政村都有小学和卫生室。我读小学时,是在本村小学读的,那时不搞计划生育,同龄孩子较多,一年级就有两个班,每班人数也较多,有40多个学生。那时的教室简陋,一块木黑板,木质的课桌凳,两个同学共用。教室是民房改建的,一座民房改成一间教室。后来,农村条件好了,修建了教学楼,但上面要求,撤掉每个村的小学,把学生统一并入到中心小学,现在已没有村小了,有的孩子读书离校较远,上学很不方便。我所在中心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寄宿在校不方便管理,就由监护人管理,早晨,监护人送学生来校读书,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下午放学时,监护人接回家去。三年级学生愿意寄宿的寄宿,晚上在学校住,不愿意寄宿的学生,由监护人接送上学。也在学校食堂吃中饭。四、五、六年级学生在校寄宿。早、中、晚在学校食堂吃饭。老师全程管理学生,早晨学生起床后,做完体操,安排学生晨读,晚上辅导学生学习和安排学生就寝。


蒋友能


我们村原来有个小学,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撤了,几个临村的小学都撤了并到一个小学校!离学校最远的村子有十来里路,路上车多,孩子根本没办法自己去上学,家长车接车送,而且小学下午放学早,一般三四点钟就放了,孩子上学得占一个人专门接送,很不方便!爷爷奶奶能帮上忙的还好,年轻人可以出门打打工赚俩钱,帮不上的,只靠一人打工吃饭都成问题!

撤校前!孩子们都在本村小学上,不能跨区,也没人跨区,村小之间的差距不是多大。撤校后,因为离学校远,条件好的就跑镇上县城买房子去城镇上了,在学校边上住,孩子不用起早贪黑,少些在路上跑的时间,多些时间可以读书,孩子跟孩子有了差距,学校与学校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撤校并校后乡下的学校反而更差了,乡下的学校招不到人!县城的学校一班六七十人爆满!穷富孩子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乡下上学的大多都是家里条件不够好,在城里买不起学区房,没法子只能在乡下上的孩子!

放开二胎,农村的孩子们也多了,建议恢复村小,小班化教学,取消跨区读书,让孩子们可以步行上学!


农村小会计


我就是在我们村小学读的小学,那时学生多,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4,50个人。

后来学生越来越少,撤并了几所学校,现在整个镇只有两所小学了,其中一所都学生只有30几个了,也面临撤并。

现在我们这的孩子上学,条件好的转到县城就读,偏远的在中心校住读,交通方便的包年找车接送。

我觉得现在孩子读书,学生辛苦,同时增加了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东223


说了你们可能不信,我们村子除了一直没有学校,还一直不通客车呢!这么说也不对,车主偶尔也会来,一年十次八次的还是有的。

我家孩子上学,一二年级在邻屯,相隔二里多的一条山路,路两边是田地,草甸子,还有一片树林,树林里还有许多坟。更离奇的是,原来的学校就在两屯中间的这片坟地旁好多年,后来学生少了,校舍太破了,才迁到邻村的。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结伴而行。但有段时间孩子没有女伴,男孩子又跑得快,我家孩子小才五周岁跟不上,所以经常一个人走。有时我也会送过树林,大多数因为着急去地里干活只是送出村或不送,现在有时想起孩子边走边回头那可怜无助的眼神,愧悔不已,孩子是怎样战战兢兢地走过那段对她来说遥远又漫长的路啊!

三年级以后就去了村小学,离家七八里。开始孩子们都步行,后来逐渐地买自行车骑。初高中到乡里县里上学住宿。

前年我们屯修了水泥板路,路况好了,但人也少了,老人居多,年轻人都走了,打工或陪读。小孩子上学都去外地,住宿舍或者家长陪读。村里学校早在几年前经历合村并校又改回来之后,加之生源断流,如今只剩一排空荡荡的房屋萧索落寞地站在村外一角。


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啊


会泽县这边很多地方都是山高路远的,因而大部分孩子上学十分艰难,所以我们这边几乎都是一个行政村一所小学,当地孩子上小学是十分方便的,但也有特殊情况,一部分孩子的家距离学校太远,故而还是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的。

再者,教育局作决策也还是很周全很亲民的,考虑到会泽自身的地理条件,为了不让孩子们因为路远而辍学,都是让孩子就近入学的。比如老村小学,本来老村这个行政村是属于新街回族乡管辖的,但因为孩子们来新街乡上中学路程太远,所以教育局就把老村子的六年级学生划分到离老村子比较近的待补镇中学就读,这一举措让当地居民也非常高兴。

现在很多乡镇小学学生人数都在逐年减少,会泽县这边同样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教育局并没有盲目跟从其他地方一味的撤校并校,而是等考察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后再做决策,这一点还是比较让人欣慰的。


FWY我之所爱


我们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原先有两所村办小学,现在只有一所了。不过,村办小学的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教学质量也稳定,在全县都是先进。村办小学的生源特别好,除了本村和镇直单位外,还有三个村的孩子也在村办小学就读。片区外的孩子,托关系找门路更是也往村办小学挤,村办小学成了我们镇的“香饽饽”。

我们这里,学校都没有配备校车,本村和镇直单位的都步行上学,外村的都由家长接送。过去,学校附近办有午托班,外村的学生可以午托、日托、周托。现在不行了,县里正在下大力气取缔社会上开办的各类校外午托、日托和周托班。学校没校车和食堂,外村的孩子可真是做了难。



秀峰观世界


现在小学都搬到城里了,农村没有小学,就算是大点的乡镇也只是有一、二年级而已。这是现状!

间接的造成了上学这个看似普遍却绝不普通的现象。

首先,从家庭来讲,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一位家长负责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

第二,接送的距离相对较远了,需要考虑交通工具问题。

第三,接送的车辆多了,因为接送时间较集中,造成在一定时间段的大面积交通拥堵现象。

第四,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在城里上学都必须要接送了,于是就产生了择校问题,家长们想法设法让孩子进教育评价较好的学校,这种隐形经济效应大家都是清楚的,可是家长的那份无奈和苦心想必大家也都是明白的。

第五,由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比较远,中午时间紧,就产生了另一种经济现象——“午托班”。这个集吃住学于一身的“机构”目前尚属于“隐形经济体”。但是他和如今的某些教育畸形是有因果关系滴,午托班的开办者为了吸收生源,会聘请附近学校里的任课老师,老师也是人呀,也需要挣钱养家户口,所以就义不容辞的投入到午托班的工作中了,那怎么才能体现出来午托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呢?好吧!把课上的内容移植到午托班来讲,你不来,对不起了!您的孩子回家耽误时间,功课跟不上,还是放到午托班吧!于是乎,家长花更多的钱,却看不到孩子进步了多少,因为大家都进午托班了!原来优秀的继续优秀,原来一般的仍然一般,诚所谓“外甥打灯笼——照旧”是也。

第六,学校少了,学生集中到几个学校求学,造成班容量太大,好的学校一个班六、七十人的都有,这样肯定是老师授课有很大影响的!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有影响的!至于这种影响有多大,是好是坏就不得而知了!


王者归来20080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