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大火,歷史上曾有多少古蹟浴火重生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塔尖於起火大約一小時後坍塌。目前火勢已得到緩解,建築主結構被挽救和保護下來,但屋頂的三分之二已被損毀。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雖然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電視講話中宣佈,將重建巴黎聖母院。但實際操作並非如此容易,上世紀90年代,包括意大利威尼斯著名的鳳凰劇院、西班牙巴塞羅那著名的利塞奧歌劇院以及英國溫莎城堡等在內的著名歐洲古老建築都曾被大火燒燬,它們花費了5至8年的時間才得以重新修復開放。

其實,長期以來,巴黎聖母院因為空氣汙染和酸雨受到了嚴重的侵蝕和損害,但由於修繕費用高昂,修復工程遲遲沒有進行——因為至少需要1億歐元。直到去年,法國政府才決定為修復聖母院出資4000萬歐元,聖母院則需另外尋找2000萬歐元。但這次修復工程才進行到一半,聖母院的塔尖就已經因火坍塌了。據法新社報道,Gucci、Balenciaga等品牌母公司開雲集團的主席兼CEO François-Henri Pinault將出資1億歐元(約合7.58億元人民幣)重建巴黎聖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巴黎聖母院。圖片來源:pixabay

針對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即使擁有各種現代保護措施,但還是不免遭遇各種意外和毀壞。就在八個月前,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毀壞大量世界級館藏,2000萬件館藏僅剩10%,主要是隕石類藏品因材質才得以保存。大火之後,巴西國家博物館開始進入修復工程,包括對博物館主題三層建築進行了全面加固。據悉,修復工作將持續至今年年底,巴西國家博物館的重建工作可能於2021年或2022年展開。

實際上,很多著名的建築、遺蹟甚至整個城市都在遭遇地震、大火等災難後,在廢墟上重建,甚至是“浴火重生”!

基督城大教堂倒掉後,紙板教堂意外走紅

8年前,新西蘭基督城的著名地標基督城大教堂也曾遇到過地震的浩劫。這座優雅的歌德式建築風格大教堂,擁有高達63公尺的高聳尖塔,可說是基督城最重要的地標與精神象徵,遊客可以步入塔上的瞭望臺,俯瞰整個花園城市。然而,在經歷了2010年9月4日的7.1級地震和2011年2月22日6.3級地震之後,這座擁有100多年曆史的教堂不幸損毀,塔頂掉落。而且由於年代久遠,無法用現代材料將其恢復,加上修復比重建將消耗更多的資金,政府曾一度決定拆除大教堂,但在當時遭到公眾反對,計劃也被擱置。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新西蘭基督城大教堂。圖片來源:pixabay

神奇的是,當地耗資590萬新元,歷時兩年,又建立一座“紙板教堂”,來暫時“代替”被毀的教堂行使宗教功能。這座紙教堂於2014年正式開放,據說至少能使用50年,能容納700人,還可以舉辦音樂會和大型活動,色彩斑斕的櫥窗是它特有的象徵——5年來,這裡已經成為當地最時髦的打卡網紅景點。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紙板教堂的主設計師是日本著名的紙建築設計大師坂茂,目前世界上一共有2座紙教堂,均出自坂茂之手,另一座紙教堂是坂茂於日本阪神大地震後設計,目前該教堂在臺灣南投縣埔里鎮。教堂是一個A形結構,高24米, 主要由預製件構成,包括木材,鋼和紙板管。整體用98根圓形紙板管做樑柱,紙板管每根直徑60釐米,長16.5米,其表面塗覆有防水聚氨酯和阻燃劑,這樣紙板教堂就不怕水和火了。

不過,好消息是,去年基督城大教堂改造項目終於達成一致,要力求修復市中心的破損和頹廢,再創一個活力美好的友好市中心,新方案擁有大量綠色空間、樹木、水道,步行道,還有用於吸引藝術與創造性活動的臨時建築,公眾活動空間,年輕人活動空間等。

芝加哥:在大火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摩天大樓

在歷史上,很多古老的城市遭遇過大火和災難的洗禮,包括倫敦、丹麥、東京等,但很多城市又在廢墟中“浴火重生”,重新建立起來。最有名的當屬美國的芝加哥和芬蘭的圖爾庫。

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整整燒了兩天,造成整個城市被燒燬,並摧毀了數千座建築物,造成大約300人死亡,並造成約2億美元的損失。起火原因至今不明,據傳說是一頭牛在穀倉裡踢過一盞燈並開始著火。

大火之後,重建工作迅速開始,全世界的建築師都來到這座城市,包括德國著名的包豪斯設計師們,而芝加哥也成為北美包豪斯藝術的重鎮。有歷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這場大火,“芝加哥可能是一個小得多的大都市,而不是美國的第三大城市。”目前,芝加哥擁有的摩天大樓數量,在美國僅次於紐約。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大火之後的芝加哥。圖片來源:芝加哥建築中心

大火之前的芝加哥建築,很多是傳統的木質結構,大火之後,新的建築採用了鋼和防火的新型材料,各派建築師也把芝加哥當做自己的試驗場,在建築的實用性和功能性上大下功夫。芝加哥也誕生了一個主要從事高層建築的建築師和工程師的群體,後來被稱作“芝加哥學派”,是美國現代建築的奠基者。家庭保險大樓建於1885年,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建築,由美國設計師威廉詹妮設計,當時樓高10層,後來又新增2層,採用了革命性的鋼架結構,在穩定性和承重性上都取得了創新,這座大樓在設計理念,建造速度,以及採用了更安全的電梯和水管設備上都為後面的摩天大樓奠定了基礎。1931年原大樓被推倒,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銀行大樓。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芝加哥水塔water tower。圖片來源:芝加哥旅遊局

芝加哥水塔是從1871年大火中留存下來的唯一建築,這是一座哥特復興式的建築,之前給迅速增長的城市人口提供潔淨水,至今仍在使用中,成為城市復原力的象徵。如今,它變成一個藝術畫廊和託尼獎獲獎劇團的所在地,是一個藝術聚集地,同時有很多遊客前往朝聖,將現代芝加哥和歷史聯繫起來。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芝加哥建築中心3D影像。圖片來源:芝加哥建築中心

如今,芝加哥建築中心用3D影像還原了1871年芝加哥的城市面貌,在中心的展示大廳中,遊客可以通過互動方式,看到大火之前的芝加哥歷史圖片,大火之後,分批次重建的芝加哥各個居住社區和建築群。

古老的圖爾庫,一次次“浴火重生”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如果繼續往前追溯,芬蘭最古老的城市圖爾庫也是一座不斷在“浴火重生”的城市。這裡曾經是芬蘭的首都,1827年9月4日,一場巨大的火災摧毀了這座古老的城市。圖爾庫大火是芬蘭歷史上最大的火災,僅僅一夜之間,就燒燬了圖爾庫城內75%的建築,幾乎將圖爾庫這座當時北歐最大的城市夷為平地。

後來的統計顯示,火災共導致27人死亡,數百人受傷,11000人無家可歸,可謂損失慘重。這場大火對芬蘭歷史文化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不僅燒燬了始建於1229年的圖爾庫大教堂,還燒燬了巨量的圖書文獻,包括近兩世紀聚集起來的40000卷藏書。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其實,幾百年來圖爾庫多次被大火燒燬,但是圖爾庫人不屈不撓的一次次將其重建,今天你看到的海拔101.9米高的教堂及鐘樓,就是1827年大火後重建的,它已成為圖爾庫的標誌。至今在圖爾庫手工藝露天博物館,你還能看到不同時期重建的房屋,其中最古老的木房子可以追溯到1789年——每次大火之後,都有一片新的建築誕生。

新京報記者 曲亭亦 編輯 王勝男 校對 吳興發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巴黎圣母院大火,历史上曾有多少古迹浴火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