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研究過三國曆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蜀漢有五虎大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排名不分先後)。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劉禪一口氣追封了五位開國功臣,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龐統,沒有趙雲,強迫症的小夥伴們難受不?那麼,趙雲勞苦功高,同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並稱“五虎大將”,為什麼在劉禪追封的時候漏掉了呢?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關羽動漫形象

首先,五虎上將這個詞彙在三國時代是沒有的,是後人傳頌和民間發揮才逐漸形成的。《三國演義》小說的記載畢竟是小說,是不能夠當做歷史來看的。當然,如果你真的想問是怎麼來的,究其原因應該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有一篇傳記把蜀漢五位功勞最大的將軍在寫歷史的時候合為一傳(《關張馬黃趙傳》),這樣才有了五虎大將的雛形。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劉備影視形象

回到這個問題:劉禪為什麼遲遲沒有追封同為五虎大將的趙雲?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我爸當年沒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攻下漢中稱漢中王的時候,封了好幾個將軍,特別是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要知道前後左右四大將軍是武將裡面比較高的職位,僅次於第一名的大將軍、第二名的驃騎將軍、第三名的車騎將軍、第四名的衛將軍,因為劉備當時畢竟還是“漢中王”,不是皇帝,封第五名的前後左右將軍也是很高規格了。那麼怎麼沒有趙雲呢?有,趙雲此時是翎軍將軍,是個雜號將軍,位置很低,甚至不如魏延的鎮北將軍。可見在劉備那裡,趙雲就沒有入流,劉禪追封的時候一時沒想到也很正常。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趙雲影視形象

第二,趙雲功勞不突出。一說趙雲的功勞,我想大家都知道特別多,什麼長坂坡七進七出,什麼單騎退追兵等等,不好意思,大多都是小說裡面的,歷史上的趙雲功勞並沒有那麼突出。好,就算連小說裡面算上,趙雲也不突出。相比之下,關羽鎮守荊州、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張飛入川一路過關斬將,收嚴顏、鎮守閬中等。馬超的功勞也很大,蜀漢首都成都就是劉璋等人害怕馬超才投降的。黃忠定軍山一戰成名,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功勞很大!那麼趙雲呢?長坂坡殺了好多雜兵,救出來劉禪,不錯,還有呢?好像並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大功勞。到了蜀漢建國以後,趙雲雖然每戰衝鋒在前,一沒有擊殺什麼名將,二沒有奪取什麼要地。可見趙雲只有苦勞,沒有什麼突出的功勞……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趙雲動漫形象

第三,趙雲的水平一般。劉備對趙雲的評價是“子龍一身都是膽。”即誇趙雲膽子大,敢打架。但是,自古“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有勇無謀也不是名將,比如顏良文丑那樣的。趙雲不是挺厲害嗎?趙雲的厲害似乎只體現在打架,因為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三國演義》中描寫,我們經常看見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單獨領一支部隊作戰,比如關羽的襄樊戰役,張飛的智擒嚴顏,馬超的潼關大戰,黃忠定軍山之戰,你見過幾次趙雲自己當統帥出戰?你見得最多的就是趙雲依據劉備或者諸葛亮的指示(諸葛亮喜歡錦囊妙計),然後出戰……趙雲就不會“自己看著辦”嗎?可見趙雲本人的軍事水平一般,換言之就是有勇無謀,好在趙雲比較聽話,不像馬謖;也比較冷靜,不像顏良文丑。因此劉禪對於這樣一個能力不突出的人,也不能和關張馬黃他們相提並論。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趙雲三國殺形象

綜上所述,趙雲由於這樣那樣的缺點,沒有在劉禪的第一次追封“五虎上將”的時候被追封,不過好在姜維等人及時反應情況,劉禪後來又追封了趙雲“順平侯”,也算是對趙雲功勞的一種肯定吧!

談談三國——劉禪追封蜀漢開國大將,為啥忘了追封趙雲?

劉禪影視形象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和觀點呢?歡迎留言、評論,喜歡的小夥伴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