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圍檔裝噴淋,六合智慧工地讓揚塵“塵埃落定”

揚子晚報網4月19日訊(通訊員 朱承超 楊凌 記者 張可)昔日工地塵土飛揚,今成揚塵治理樣板,走進位於南京六合區新城冠城大通藍湖庭項目施工現場,各類建築材料堆放整齊,還有標牌標識,道路進行了水泥硬質化,場內裸土上使用防塵網覆蓋,建築工地“變臉”的背後,正是南京市推行的智慧工地建設所取得的成果。

彌補短板,引進工地智慧管理系統

說起建築工地,不少人腦海中浮現出的是材料亂堆、黃土裸露,在大型挖掘機的開挖下,在風力、人力和機動車輛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大量揚塵,一陣風吹來,整個工地 “狼煙四起”,成為市民吐槽的熱點、媒體關注的焦點、行政執法的重點,也成為項目施工進度的“絆腳石”。 不久前,冠城大通藍湖庭項目施工現場因為揚塵等問題,被相關執法部門下發整改通知書,讓“塵埃落定”成為職能部門與施工方共治話題。項目負責人耿國忠告訴記者,彌補這一治理“短板”,紮實推進建築工地綜合整治,項目部投資了50多萬元,按照“五達標(圍擋、硬化、覆蓋、保潔、出入口沖洗)、一公示(工地出入口公示牌)”要求,引進了智慧工地管控系統。

噴淋系統,給綠籬圍檔安裝了小噴泉

繞著項目基地一圈,記者看到,不僅工地圍擋用綠色防籬笆塵網進行覆蓋,在圍擋的上方,每隔1.5米還安裝了噴淋頭。建築工地入口處,矗立著一臺電子顯示設備,實時顯示當前環境下的PM2.5、PM10的數值以及風速大小,當PM2.5的數值達到100ug/ m³時,圍擋上方的噴淋系統便可自動啟動,實施降塵。

除了自測數值適時進行噴淋外,項目施工人員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實施操作。在冠城大通藍湖庭項目總工兼副總經理楊輝煌的手機上,記者便看到了這款智能操作軟件。

通過該款APP操作平臺,工作人員不僅可以遠程瞭解項目現場周邊空氣環境質量情況,還可以對過去24小時採集的數據進行實時查閱,在報警系統沒有啟動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人工實施啟動圍擋上的噴淋系統進行降塵,有效維護空氣環境質量。

工地围档装喷淋,六合智慧工地让扬尘“尘埃落定”

四次沖洗,避免車輛帶泥現象

場地內的揚塵得到控制,場地外出入口道路揚塵也是關注的重點。要想徹底解決,就必須從根源上避免離開建築工地的汽車車輪、車身有泥土的現象。為此,項目施工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出口處落實四項舉措,進行揚塵防控。

大型運輸車從場地出口離開時,首先要從第一道門檻即過水池中駛過,對車輪第一次進行初洗;從過水池上來之後就到沖洗平臺,進行第二次沖洗,時間三分鐘;駛出沖洗平臺,由人工對擋泥板進行沖洗,這是第三次沖洗;當車輛駛出之後,施工方還在出口兩邊100米,對道路進行沖洗,通過這四舉措,有效避免了車輛帶泥,同時也減少了揚塵汙染現象。

區城管行政執法大隊執法隊員楊凌表示,通過對整個施工場地的智能控制,尤其是安裝圍擋噴淋系統、設置四次沖洗舉措,可以有效避免道路兩邊塵土飛揚的現象,除此之外,安裝智能控制系統加上新型環保渣土運輸車,控制住揚塵,加強對渣土運輸的管理,改變了以往日只能在夜晚運輸渣土的現象,大大提升項目的施工進度,提升施工效率,有效實現雙贏。

工地围档装喷淋,六合智慧工地让扬尘“尘埃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