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當年從甘肅天水再到成縣後,是怎樣進入四川的?

陋室翁949


提問者你好,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圖,此圖很好的把杜甫一生的行跡跟勾勒了出來,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杜甫的一生。

杜甫是詩人中最飽經磨難的一位了,國破家亡,戰亂不斷,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為了躲避戰亂,他幾乎跑遍了唐朝所有的“不毛”之地。但依然心繫蒼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境界,實在是令人欽佩。

現在來回答問題,首先是杜甫具體是怎麼去的四川。杜甫自隴入蜀的具體路線是:甘肅成縣一粟亭休整兩天—翻越木皮嶺—攀越青泥嶺一渡白水峽,沿嘉陵江一線行進一葭萌縣越牛頭山一大木樹一劍閣一德陽鹿頭山一成都。

其實具體行程如何,其實沒什麼值得探究的,值得探究的杜甫行動背後的深意,杜甫經過怎樣的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入蜀的呢?

關於杜甫入蜀的原因。歷來見仁見智,眾說紛紜,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種看法。


一、仕途失意

乾元二年七月(公元759年),杜甫“棄官西去,渡攏,赴秦州(天水),十月,自秦州赴同谷(成縣)又赴成都。可以看到,一起的前提,是杜甫棄官。所以說仕途不順,壯志難酬,這才是杜甫入蜀的根本原因。自“房琯事件”後,杜甫仕途一路受挫,接連被貶官,遠離廟堂,使其政治理想破滅,對君王也不再抱有幻想。而造成這些結果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不僅僅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是杜甫人生理想,政治抱負的轉折點。


二、身處絕境

杜甫棄官之後,來到天水投靠親友。時年十月,在天氣寒冷,飢寒交迫,生存困難的形勢下,又拖家帶口,又從天水趕赴成縣。衣食無著,頻繁搬遷,生活的窘境絕對著杜甫要入蜀尋找安穩的生活。


三、戰爭威脅

時局動盪,各地烽煙四起,為躲避戰亂,杜甫攜家入蜀,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四、借道他適

入蜀暫棲,待機他適。以蜀地為中轉站,等待時機成熟,或伺機而動回長安為官,或烽煙平息就北歸故園。杜甫當時是有著強烈的歸鄉愿望的,而入蜀不過是暫棲,以此作為中轉站而已。後來杜甫辭幕去蜀、羈旅雲夔、漂泊荊楚、病死湘江等均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認為杜甫入蜀的幾點原因,也順帶講了一些杜甫這段人生經歷。以後如果有機會,可以把杜甫的故事單獨開個專題仔細講一講。


V哥電影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今甘肅天水】、同谷【今隴南成縣】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

成縣縣誌詳細記錄了杜老爺子在成縣的工作、生活、起居等細節!杜甫草堂【後有修繕】至今保存完好!

歡迎大家更多關注隴南,關注成縣!


開心讀史吧


杜甫自隴入川的路線:甘肅成縣一粟亭休整兩天一翻越木皮嶺一攀越青泥嶺一渡白水峽,沿嘉陵江一線行進一葭萌縣越牛頭山一大木樹一劍閣一德陽鹿頭山一成都。


一蓑煙雨73801411


杜甫自隴入川的路線:甘肅成縣,粟亭休整兩天,翻越木皮嶺,攀越青泥嶺,渡白水峽,沿嘉陵江一線行進,葭萌縣越牛頭山,大木樹,劍閣,德陽鹿頭山,成都。


蟬聲片影


從天水,經鹽官,泥功山到同谷慄亭(今徽縣慄川)杜公村,停十幾日,翻木皮嶺,入川。杜甫當年在成縣停留的地方就在慄川,應該沒有在如今飛龍峽杜甫草堂那兒住過。


鐔佐龍


杜甫自隴入川的路線:甘肅成縣,粟亭休整兩天,翻越木皮嶺,攀越青泥嶺,渡白水峽,沿嘉陵江一線行進,葭萌縣越牛頭山,大木樹,劍閣,德陽鹿頭山,成都。


崑崙風9988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暴富齊秀秀


沒有車,只能步行。


Yangbingkui


走進去的啊。



王開闢


用腳走進四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