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 牢记嘱托 不负使命

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 牢记嘱托 不负使命

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成立于1995年,原名“莆田市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筹建处”,1998年更名为“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主要负责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其团队现有人员2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名。

作为木兰溪综合治理的排头兵、先遣队,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任务艰巨、使命重大。面对着河道复杂曲折、水情变幻莫测的木兰溪防洪形势,20年来,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的干部职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强学习,奋斗不止,认真持续做好木兰溪下游长达23km公里防洪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为实现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默默贡献着青春年华。2017年木兰溪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

1972年出生的黄国镇是管理处第一批技术员之一,成为一名木兰溪防洪人时,他刚27岁,风华正茂。“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施工前期边论证边设计边试验,可谓摸着石头过河,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吃在坝上,睡在坝上,加班加点,是早期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所有干部职工的工作常态。黄国镇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是在“在豆腐上筑堤”,施工期过程必须实时跟踪堤防沉降、侧向位移是否安全等指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80后的陈权2003年加入管理处,正值工程截弯取直攻坚阶段,为确保设计方案有效实施,“一入职就进入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白天去现场,晚上消化图纸,每周两个晚上再加班集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陈权回忆说。因为在管理处,每个人必须是既有专攻又兼全能,要比施工工人更了解施工方法,要比设计人员更熟悉木兰溪水情、雨情和工情。

2011年木兰溪下游两岸防洪堤顺利闭合,木兰溪综合治理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关键的一步。但对于木兰溪防洪保安的使命,管理处始终不曾松懈。

林益敏是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科的一名90后技术员,对于第一次参加台风防洪水闸值守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没有热饭,没有卫生间,就吃泡面饼干,蚊子肆虐,只有一把小小的躺椅可供休息,3天3夜未曾睡个安稳觉。” 林益敏说,“这次的水闸值守,让我真正感受到岗位所赋予的使命和艰辛。”

但木兰溪治理,绝不仅限于防洪。目前,林益敏和同事们对堤坝树种的选择和管护上,科学严谨,认真实施,为实现“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木兰溪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目标继续努力着。

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干。

第一阶段从1999年开始至2012年,实现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堤线闭合,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第二阶段从2012年开始,实施全线105公里堤防达标建设;第三阶段从2015年开始,实施全流域生态治理。

随着木兰溪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的使命从下游走向源头、从重点河段走向全流域综合治理、从单一防洪走向生态综合治理、从河流治理走向水生态文明建设。一代又一代防洪人传承着木兰溪治理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兰溪中绽放青春,科学治水,不负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