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世界都看中國: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來了!

不久前,一則名為“空間站真的要來了”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媒體將2019年稱為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關鍵之年:

我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下半年拉開序幕,屆時,空間站核心艙、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和首飛載荷將陸續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場合練,後將擇機進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載人空間站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接受記者採訪,向公眾介紹我國的空間站。


最新!全世界都看中國: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來了!

中國航天-國家空間站


Q:

當空間站真的成為現實,它究竟能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呢?

張柏楠介紹,建造空間站是針對人類長期飛行太空的一項空間技術,是為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我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並將在軌運營10年以上。而在浩瀚的太空建設一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的終極目標。

Q:

我國的空間站有什麼作用呢?

張柏楠介紹,空間站的主要定位就是國家未來的空間實驗室。“主要是為了解決人類長期在空間飛行的關鍵技術。前期,利用國家的空間實驗室,我們已經解決了航天員在太空的中短期駐留技術,但是

長期駐留的技術,無論是對中國、對世界來講仍然是一個難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而且這個技術也是載人航天很關鍵的基礎性技術”。

張柏楠補充,對於載人航天的發展和利用來說,空間站的技術應用還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要將航天技術服務於經濟社會。依靠新的科學發現,航天技術或許能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另一個方向是通過空間站積累探索太空的經驗”。

Q:

為什麼現在人類還不能像科幻片中一樣在太空中長期飛行?

張柏楠表示,這是因為中間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探索。“目前人類長期太空飛行的紀錄是俄羅斯人創造的——437天。對一名航天員來說,這個時間比較長。但是,對於去火星來講,400多天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去研究、解決很多科學問題,空間站後續還擔負很多重要的任務”。


最新!全世界都看中國: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來了!

中國航天-國際空間站


目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

Q:

如今的空間站與“天宮二號”有什麼區別?

張柏楠解釋,空間站和空間實驗室不一樣:空間實驗室一般是短期有人、長期無人,這主要是受規模、設計等方面的限制;而空間站是可以支持長期連續載人,即不間斷載人的。

若想達到“長期連續載人”這一目標,還需要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科技支撐。“要解決人類耐受長時間空間飛行的問題,一方面需要空間站提供適應的環境,以減少太空環境對人的影響,另一方面需要基礎生命科學的支撐。這不僅是工程問題,還是科學問題。此外,空間站長期支持航天員連續飛行,還需要運用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技術,以減少航天員生存對地面的依賴,提高運行的效果”。

Q:

載人航天任務中,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在張柏楠看來,載人航天任務與無人航天任務最大的區別就是“載人”,必須對航天員的生命負責,要想盡一切辦法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因此不少載人航天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都深知自己“只能成功,不容失敗”。

張柏楠表示,載人飛行器必須要有能及時啟動的應急救生系統。“美國的航天飛機雖然技術很先進,但因為它不具備逃逸救生的功能,所以在以前兩次事故中全是機毀人亡,最終提前退役”。


最新!全世界都看中國:中國空間站真的要來了!

中國航天-國家空間站


Q:

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安全和務實。” 張柏楠回答。

對很多人來說,載人航天一直是仰望太空的,承載著人們的希望和夢想。但在張柏楠看來,踏踏實實才是最重要的。“在世界範圍來看,載人航天最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剩下的就是如何保證它的安全”。

作為載人航天器的安全保障,若想在發射、交會對接、停靠、分離、返回、著陸等各個環節都能隨時啟動應急救生系統,付出的代價和工作量比一次正常的任務大數倍,甚至幾十倍。“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船是必須配備逃逸救生系統的。我國載人航天最重要的是以人為本,就是指航天員安全是第一位的。

“中國空間站不去盲目地比大小、比規模。”張柏楠說,“從載人航天第一步,我國選擇以飛船起步,而沒有以航天飛機起步,這就是務實的第一步。另外,天宮二號也是世界上所有的空間實驗室裡最小的一個,只有8噸。美國的100多噸,俄羅斯的也是十幾噸。”在他看來,“我們一直堅持目的明確,突出重點,講求實效,實事求是。比如我們正在運行的空間實驗室,只要能驗證空間站的關鍵技術就可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