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攝影:陳鈺旭

中國城鎮化發展進入“都市圈”時代。近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指出,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推進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

此前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要嚴格控制。而《重點任務》中的最新表述是: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根據最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按此標準看,京滬廣深為超大城市,重慶、杭州、武漢、南京、天津、成都等均為特大城市。

這意味著,在大城市落戶將會變得容易一些。對工作、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以及想買房的外地人來說,都是一大利好,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的發展。

1

“都市圈時代”來臨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於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又有利於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髮展動力。

《意見》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要基本消除。

引人關注的是,指導意見提出:要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加快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統籌推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市民化。

權威人士表示,目前,我國提出的19個城市群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其中跨省城市群規劃均已出臺並實施。但實施過程中發現,以城市群作為標尺,範圍相對較大,缺少必要的切入點和抓手。該人士稱:“這就意味著,需要一個更小的切入點。這也是在城市群核心地區推進都市圈建設的主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徐憲平表示,城市群由於跨區域,協同難度較大。現代化都市圈是以超大、特大城市為強大支撐,一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緊湊型、緊密型的空間生態,基本上在一個省的行政區劃內,較容易形成共識,整合資源。“都市圈創造出來的經驗可以以圈帶群,逐步推廣。”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攝影:陳鈺旭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則為43.37%。國際經驗表明,在城鎮化中後期,資源要素將由周邊向中心城市單向集中,轉變為從中心城市向周邊擴散。這是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

美國、日本、歐洲國家一線全球城市都已形成以自己為核心的都市圈,都市圈範圍超過了核心城市行政管轄的邊界,用網絡狀的軌道交通線路將自身與周邊其他中小城市幾乎“無縫”連接在一起,形成緊湊高效的“日通勤圈”。

數據顯示,日本東京都市圈,面積1.34萬平方公里,人口3800萬,佔全國人口的28%;英國倫敦都市區,面積8400平方公里,人口1400萬,佔全國人口22%;法國巴黎都會區,面積1.7萬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佔全國人口18%。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大都市及周邊區域人口聚集度均不到3%,但已經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多的大城市,其中100萬至500萬人口的大城市有105個,500萬至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有13個,1000萬人口以上超大城市有6個。

由於中國城鄉二元對立體制導致的公共服務巨大落差,區域內行政等級高的城市佔有更好的學校與醫院等公共服務、就業機會。因此,核心大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集聚作用更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40年來的發展正是要素集聚效應的充分體現。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銘認為,此時推出都市圈新戰略,標誌著中國城市化走到了新的階段,由原有鼓勵中小城市發展、抑制大城市規模的“平均主義”,到現在重視現代城市經濟的規模與集聚效應的轉變。

2

順應未來發展大勢

目前,中國都市圈時代特徵愈發明顯,人口增長、就業通勤、空間擴張和產業聯繫均呈現出都市圈化格局。以北京都市圈為例,超過36萬在京工作的人居住在環京地區。

“但我國都市圈與國際相比仍有差距。”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此前表示,

我國都市圈節點城市、微中心發展嚴重不足,跨城交通建設非常落後。比如北京市郊鐵路僅290公里,遠低於東京4476公里、倫敦3076公里,而北京極端通勤平均需要72分鐘,54%集中在北三縣。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認為,都市圈發展是未來30年的發展大勢。以核心大都市圈帶動城市群發展的戰略,在引領國家發展和贏得全球競爭中具有重大意義。

專家表示,從中長期看,只有大都市圈建設才能快速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在短期內,加強都市圈建設的相關投資最為有效,因為通過人口集聚可以釋放國內消費需求。

“根據測算,在核心大城市周圍50公里範圍內,GDP增長潛力比其他地區每年高1個至2個百分點。”馮奎表示,在美國,大約一半的GDP集中在約20個大都市圈周圍,金融危機之後的恢復也主要靠大都市圈的帶動。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攝影:陳鈺旭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梁琦的研究也指出,儘管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外圍,從而可以形成大大小小的都市圈,但顯然人們更關注大都市圈。因為在國際競爭中,大都市比其他中小城市的作用更為突出。

一是大國間的經濟競爭,重點在於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產業的競爭。而中國的中高端產業基本集聚在大都市。首先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其次是武漢、重慶、成都、天津、南京,還有蘇州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GDP在全國排名中遙遙領先,其他幾個城市的GDP也排在全國前十左右。

二是大都市的創新要素優勢更為突出。世界級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大多是在大都市萌芽和發展的。一個世界級城市群,首先看大都市的影響力。例如,在我國19個城市群中,目前有世界影響的可能只有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之所以能與世界一流城市群競爭,是因為它有香港、廣州、深圳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得益於北京和天津兩個大都市的影響力。另外,如成渝城市群主要憑藉成都和重慶兩個大都市的影響。反之,一個城市群中若沒有大都市,很難有效參與世界競爭。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攝影:吳夢

馮奎認為,樹立都市圈導向,還有利於克服當前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例如,部分超大、特大城市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又如,軌道交通缺乏都市圈意識,導致軌道交通缺乏必要投資效率,也導致都市圈遲遲發展不起來。特色小鎮發展佈局過多、過濫,導致巨大資源浪費等。

3

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等城市聯動加速外,目前,西安、南京、鄭州、武漢、成都等多地已加速推進都市圈的佈局。

今年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

主城區和渝西片區,突出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和壯大城市經濟,建設展現重慶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窗口”,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攝影丨陳鈺旭

根據《重慶統計年鑑2018》,主城片區常住人口有865萬,渝西片區常住人口有1124萬,該區域常住人口合計超2000萬,有極大的經濟潛力可挖掘。

在產業發展方面,近年來,隨著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高端交通設備、生物醫藥、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渝西片區工業對重慶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

統計顯示,2017年,渝西片區工業總量已經佔重慶市的27%左右,對重慶市工業增長貢獻率30%左右。同年,該片區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2.7%,位居各大片區之首。

另外,與去年全市經濟增速低迷不同,渝西片區大部分的區縣經濟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儼然成了重慶經濟最具活力的地方。

比如,去年江津GDP完成902.3億元,同比增長10%,進出口總額達到108.8億元,同比增長84.9%;永川、榮昌、銅梁等區縣經濟增速也保持在9.5%;潼南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5%,增速列主城和渝西片區第一;涪陵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工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3.5%。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隨著成渝兩地都佈局推進大都市圈建設,重慶、成都兩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成渝城市群也將迎來重大利好。

今年3月22日,川渝合作示範區經濟協作聯席會第二次會議在潼南召開。會上,廣安市、潼南區共同簽定《共建川渝合作示範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還通過了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及潼南片區2019年度合作計劃。

在廣安片區的合作計劃中,列入第一條的就是“積極推動廣安全面對接重慶市國土空間規劃,將廣安納入重慶大都市圈協調發展研究範圍,幫助指導廣安開展《渝廣城市一體化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相關部門透露,川渝合作共同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迎來了重大戰略機遇。當前,國家正在開展《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和相關調研,擬推動成渝城市群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也提出,紮實開展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

數據顯示,2018年,四川和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分別佔川渝兩地總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城市群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9%,而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提升至6.6%左右。

“都市圈時代”來臨!成渝城市群迎來重大利好

雖然重慶、成都多年來的“背向發展”,競爭大於合作,對要素的吸納能力遠大於溢出能力,土地、物流、人才等要素的供給,無法充分滿足渝西、川東地區的發展需求,並形成了事實上的“中部塌陷”。在總體經濟規模、一體化等多方面也與東部三大城市群存在差距,但成渝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區地位十分顯著,尤其是在新的開放格局下,成渝城市群區位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前景來看,成渝城市群具有發展世界級城市群的很大潛力。

未來,隨著多重政策利好的支持,川渝兩地合作進一步升溫,這將有利於加快打造形成以重慶、成都兩大中心城市為支撐的大都市圈,更好地發揮核心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來源:綜合新華社、半月談、第一財經、上游新聞、經濟參考報、財經雜誌、中國社會科學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