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姚启圣恃才傲物愤世嫉俗,精通清廷律例,藐视朝廷官员,讥讽皇亲国戚。很多人拿他都没有办法,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也是冷嘲热讽,宁愿在荒原喂马也不愿意入朝做官。固守汉族的王道,始终认为满清人蛮夷草寇,骏马弯刀只能成一时之雄,配不上孔孟之道、黄河长江,远远比不上汉人5000年的文明。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姚启圣从皇上龙辇中的众多典籍知道,康熙学识如渊似海贯通今古,不让任何当代宗师。康熙为了收拢人心,破祖宗先例,烧了顺治的旨意(姚启圣之人。 孤傲自许放浪形骸。 忤逆有司 践踏律法。着剥夺官职, 发往边疆充军,永不录用),破例录用他,知人善用,委以平台重任,让孤傲的姚启圣心服口服。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对待平台方略,他主张在威服的同时,尤为注重恩服,以攻略为主战略为辅,二者结合,恩威相济,抚剿并用。他既知海战又知陆战,既知满又知汉,是旷世奇才。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坚持三必剿, 其一郑经等人孤悬海外,早有列岛为疆,另立皇朝之心,首在剿其心, 其二台湾水师所以横行无忌,是因为台湾水师胜于大清, 二在剿其兵。其三 台湾荒蛮之地,既缺人又缺粮,无论军需民用全仰仗于大陆通商,三在剿其海路。姚先生对台湾是了如指掌招招打在要害上。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三必剿仅仅是威服,欲使台湾长治久安,还必须有三必抚。 正经之父郑成功。。从我何兰洋毛子的手中。收复了台湾。 可谓中华万世之功。一抚慰祖上之功业。 台湾百姓是内陆血脉, 他们可不愿意与大陆一刀两断。成为海外弃子,二抚其民。 民心不可欺。要不可弃, 抚慰延平王正经。朝廷平台之后,台湾居民人人皆大欢喜。 唯一不欢喜的只有正经一人。从此以后,他从王位上掉下 成为臣成为民, 甚至成为阶下囚。简直生不如死,三抚慰郑经,姚启圣对台湾是了如指掌,招招打在要害上。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姚启圣晚年能遇到明君,让他有生之年再次有所作为,施展了全部才华,但是他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凶险,不留恋官场上的荣华富贵,见好就收急流勇退。他向康熙辞行时说道:自己热闹过了也老了, 就想回家读读书、钓钓鱼,过几天清闲日子,已经很知足了。康熙对他可是又爱又恨,但是他更爱才,最后封他为杭州西湖候 ,还附带一座行宫和一千三百卷珍本古籍,姚启圣以他的绝世智慧,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