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多舉措推行“幸福養老”新模式打造“花樣”晚年

“幸福養老”是每個人年老之後對晚年生活的美好願景。眼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道德觀念的變化,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老年人對幸福生活的要求。近年來,莆田多舉措探尋幸福養老實現的可行途徑,旨在讓老年人過上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增強老年人的心靈歸屬感和生活幸福感。

為老年教育發展添磚加瓦 莆田市老年大學專委會召開工作會議

莆田多舉措推行“幸福養老”新模式打造“花樣”晚年

該校攝影學會組織黨員學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

近日,市老年大學召開2019年專業學會委員會(含藝術團)工作會議。各專委會代表暢所欲言,根據各專委會不同特點,為老年教育發展建言獻策,現場氣氛熱烈。

據悉,去年是該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年,校專委會根據各專業特點,圍繞學校各時期中心工作,積極主動開展各類活動,投身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做到老年人工作“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充分展示新時代老年人風采。

在去年春季各系彙報演出以及慶“七一”暨紀念改革開放40年文藝匯演中,各專業學會成員刻苦訓練,用極大的熱忱在舞臺上為觀眾展示各類精彩紛呈的節目,受到市舞協專業老師由衷稱讚。校健身球(操)學會和木蘭拳學會代表市老體協參加全省第十屆老年人運動會,成績優異,贏得金牌。

在搞好校內文化活動建設之餘,各學會還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宣傳美麗莆田,積極參與到“萬年青”老幹部志願服務活動中,投身社會公益活動。去年全年各學會參加文化“三下鄉”、移風易俗宣傳、美麗莆田宣傳等各類公益演出近百場。

為進一步促進專委會發展壯大,並根據學員不斷增多的實際情況,學校新成立葫蘆絲學會、二胡學會、電腦學會,將太極木蘭學會更改為木蘭拳學會,健身氣功學會更改為太極拳、健身功氣球學會。加上原設學會,該校現共有專業學會委員會12個,會員1600餘人。該校專委會主任魏秀珠說,新學會的成立充實更新了一批熱心、積極的成員,壯大了學會隊伍,為學會注入許多新鮮血液,也夯實鞏固了原有學會組織的基礎。

各專業學會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玉英表示,今年學校將組織各專委會立足實際,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揮自身特色,進一步開展各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系列活動,為創建全省高水平示範老年大學多作貢獻,獻禮祖國70週年華誕。

“互聯網+”讓居家養老更智慧 莆田市委老幹局調研“閩善行”

莆田多舉措推行“幸福養老”新模式打造“花樣”晚年

魏榮華一行了解“閩善行”志願者APP平臺功能模塊和運營情況

近日,莆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老幹部局局長魏榮華一行來到城廂區南門社區調研,實地查看“閩善行·智能養老”志願服務活動開展情況,與社區老人親切交談,詳細瞭解“閩善行”志願者APP平臺功能模塊和運營情況。

調研中,魏榮華希望進一步藉助“互聯網+志願服務”和智能養老平臺,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和力量,將其融入到敬老、扶老、助老等關愛老人的公益服務中,關愛離退休老人,切實增強老人獲得感和幸福感。

“閩善行給我們提供的這個設備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我們可以直接用它來看時間、測血壓、打電話等,對我們來說非常實用。”現場,一位老人向大家介紹,平時他們遇到一些事情需要找人幫忙,便會通過手上的設備,向閩善行後臺工作的志願者尋求幫助。

“在給老人發放的智能養老設備中具備有‘走失定位’功能,當老人在外忘記回家路時,只需自行按鍵,‘閩善行·志願者’APP平臺就會顯示老人的相關信息,並快速發佈走失者具體搜尋區域,讓就近志願者進行應援。因此,這讓我們能夠更精準、更專業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南門社區志願者介紹。

據悉,“閩善行·智能養老”是莆田市立足實際,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他們打造富足而充實的晚年所做出的創新之舉。2018年8月21日,“最美社區”南門社區居委會作為首個試點見證了“閩善行·首善行動”志願服務啟動儀式。作為莆田市閩善行·首善行動的第一個試點,南門社區為其他城區的閩善行·智能養老工作打造了一個示範樣本,閩善行智能養老平臺設置在南門社區眾心志願服務站的後臺,以點帶面,推進閩善行志願服務工作在當地全面鋪開。

目前,閩善行志願服務藉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網絡信息化技術開發的“互聯網+志願服務”APP平臺,已成功運用於智能養老項目。平臺線上為老人和志願者間架起信息交互無障礙橋樑,提供老人應急呼叫、轉接服務,線下為老人提供專業化、特色化,精準化養老服務,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幸福的居家養老生活。

仙遊縣僑光村的“幸福院食堂” 讓留守老人樂享晚年

莆田多舉措推行“幸福養老”新模式打造“花樣”晚年

老人們在幸福院食堂吃著免費午餐

近日,筆者走進仙遊縣著名“華僑村”遊洋鎮橋光村,在該村的幸福院食堂,只見結伴而來的40多位留守老人們正開心地吃著免費午餐,飯後他們或下象棋、或看電視、或拉家常,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地處仙遊縣東北部山區的橋光村,距離遊洋集鎮6公里,人多田少,為省定革命老區村。由於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新世紀以來,不少青壯勞力靠“鄰幫鄰,親帶親”爭先走出山門闖蕩,約有360餘位村民遠渡重洋拼搏,常年在蘇里南、阿根廷等國家經商、打工,將商貿超市等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該村崛起成為仙遊縣不多見的“華僑村”。

為讓村裡留守老人過上美好晚年生活,讓在外拼搏的橋光人安心創業,在去年獲評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的原村黨支部書記林振福努力下,村裡和海外鄉賢達成共識,大家紛紛捐資出力,辦起了橋光幸福院。將已閒置的橋光小學教學樓重新裝修,籌資50多萬元改造成幸福院,成為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的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站。

橋光幸福院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內設閱覽室、影音室、餐廳,醫務室、健身房、活動室、臥室等,熱水器、電視、棋牌桌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村裡還聘請炊事員,每天免費為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該院院長林加芬說,農村老人一般都是以吃粥和米飯為主,而在幸福院食堂吃得比較豐富,麵條、白粿、肉飯、饅頭、包子等,每天都會換著菜譜做給老人們吃。院裡除了提供免費午餐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邀請縣、鎮有關專業人員,為老人們開展政策法規講座和健康知識輔導,定期為老人免費體檢等。

“巧打‘僑’牌推動僑資和僑力,進一步擦亮宜居僑鄉的僑鄉品牌。”該村村委會主任兼僑聯主席林劍鏑說,幸福院愛心食堂每年開銷約8至10萬元,去年底已用完第一批愛心款,今年3月村裡又發出募捐倡議書,得到海外鄉賢和各界愛心人士的積極回應,紛紛慷慨解囊,短短几天時間就收到11萬多元,確保愛心食堂能持續開辦下去,真正造福村裡老人。(稿件來源:東南網/湄洲日報 莆田文明網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