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生的17岁少年,因为与母亲争执,受委屈跳桥自杀的事,你怎么看?

创世纪471


批评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17岁正值孩子的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都呈现出特殊性。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他们在理智、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还没有成熟。同时他们心理发展具有动荡性,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强,他们思维敏捷但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情绪的波动性大。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也是产生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时,要多关心、尊重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采取和善而坚定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和家人更多的爱、关怀和保护,孩子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很少经历挫折。但是孩子的一生还很长,在以后的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家长和老师要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挫折的存在是正常的,要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不会存在。要教会孩子珍惜生命的存在,让孩子明白珍惜生命,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留言、评论,共同讨论,更多教育、心理、育儿等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益教益乐。感谢大家。


益教益乐


听到这个事件后还是很震惊的,前些年发生的机场刺母案,就发生在母子之间的激烈争执之后。只不过当时那个巨婴男没有因为委屈而选择自杀,反而当场就暴起刺死了母亲。其实两件事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源于家庭教育的缺位或迷失。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僧多粥少,自然竞争压力不是一般的小。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当下,很多在上海的父母不得不把分数看的很重,给孩子报考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然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几乎是缺失的,隔代家庭教育成了常见现象。

父母忙于赚钱,忽略家庭教育,而学校以分论人才,更不会在育人方面花多大力气。于是就出现了对孩子的散养,自私、冷漠、怯懦、偏激、不擅表达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涌现出来了。

事实上孩子都是无辜的,遇到问题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方面父母没教,老师也没教过。两方的过失,造成了孩子抗压能力极弱,17岁少年跳桥事件中,老师的批评尚未完全化解,后又遭遇母亲的不理解,心中的委屈让他选择了偏激的做法,而不是平和处理。

事实上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正所谓示以希望,授以美好,家长要做的是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家庭教育人人都表示重视,但真正把家庭教育做到位的却少之又少,然而父母们却又不肯花时间去学习补强自己,只有等到出事才悔恨不已。

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尽早掌握家庭教育精髓,才是中国父母过去、现在、未来都必须需要的。


桔洛家庭教育



看到有人恶意编排这个小孩一定一直受虐待活不下去,这件事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有必要科普下:自杀分为两种,一种理智型自杀,一种情绪型自杀。

理智性自杀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唤起的激情状态导致的,而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杀措施。因此,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通常会设计死亡方式,以及如何和家人道别。即使再发生了一件刺激事件,也不会让一个心如死灰的人有大波动,只会加快流程。

而情绪型自杀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其中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的自杀。此类自杀进程比较迅速,发展期短,甚至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必要,这时候人是冷静的,淡漠的,只想着处理好一切,然后和这个世界诀别。通常会有遗书,就像前段时间打破玻璃畏惧父母责怪,然后自杀的小孩一样,属于思考后才自杀。

而这个17岁少年明显是第二种情况,没有诀别,没有慢慢走,没有回头,而是跑出去,跳下桥,他那时候已经不在乎自己跳下去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被满心的委屈和愤怒逼得毫无理智,热血上头。

看到视频里的妈妈捶地大哭,我知道这辈子她都将活在炼狱里,所以忍不住掉眼泪,替她,也替这鲜活的生命无辜逝去。

妈妈为什么在人流里停车?为什么下车?为什么再次上车后不走?依然停着?大概率是她生气,对孩子讲你气死妈妈了,我活着干什么?不如撞死算了?不如跳下去算了。然后上车可能又念叨:生你干什么?只会惹事。小孩忍受不了,愤而跳桥。

如何正确地当父母,真的该上上课了。


米悦微表情


今天做了一天的讲座,忙到刚刚。打开头条就看到了上海少年跳桥身亡的报道,着实令人感到难过。

少年与母亲因发生争执而导致孩子冲下车子直奔桥下,毫不犹豫,毫无眷恋。他们为什么争执、争执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事态发展成这样至少说明了母亲在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作为母亲,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如何进行良性沟通,情绪来了时又没有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如何平和地释放情绪。父母的处事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该报道中的母亲在这样血的教训下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处事方式。事已至此,也希望她能振作起来,终究,逝者已逝。


糖不甜286771077


悲剧发生,死者母亲心如刀割啊。

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心理成熟好何做到呢?

一是启迪,父母的启蒙者角色要用好用足,当事情发生在少年身上时,少年想到的是家长的榜样力量,启发示范的意义。

二是给孩子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奥巴马在《'为父之道》演讲中说:能给予无条件的爱,使之如父母所愿长大成人,那我们就成功了。

奥巴马说:母亲教育他,努力工作学习,为人正直,有责任心,不要急于享乐!

三是让年轻敢于追求,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心随所愿与现实的落差是非常摧残人的,电影《费城》告诉我们的道理:追求幸福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内心的想法。

要让少年真个性,敢张扬,压抑不是好事情,激撞更是深渊!


闲适人家


什么问题都是有其原因:一,孩子是不是性格内向偏僻。二,孩子是不是心理压力太大受不了而冲动。三,父母生活中是不是给孩子的压力太重。四,父母的教育是不是本身就不对。依我看,这几个问题可能同时存在,说到底,还是父母的问题。


振发7608


不是来报恩,是来讨债的。


apple21944157



心中无苦就是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