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口遠少於漢族,為什麼能建立清朝,統治中國兩百多年?

歷史一書生


“少數人領導多數人,甚至一直持續兩百多年,那可不是一般組織能玩得轉”。大元王朝不行,可是大清王朝卻做到了。那就十分有意思,我跟各位看官一起探討一下:

一、大聲嚎一嗓子“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清朝入關後,開展全民奴役第一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剃髮令,讓漢族人與滿族人的髮飾相同,成為一統文化特徵。這是對於漢族接受傳統的孔孟教育來說,簡直就是悖逆與侮辱,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一戰成為清朝入關勝利為結果。這一條大辮子也一直持續清朝兩百多年,以致新民主革命之時,許多革命人士區別與清朝遺老就是剪掉大辮子,換成西式髮型,標榜自己是新時代的人士。這一條大辮子也被人稱為“奴役與奴才”象徵,成為當時漢族人的思想禁錮的囚籠。

二、北方一戰而降,南方抵抗遭遇大規模虐殺

清朝入關後,在多爾袞攝政與順治帝時期,北方一戰而降。但明朝設置的京城可是兩都制,北京與南京。在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後,南方江浙地區迅速拉起一個抵抗組織,南明朝廷。這也是在清軍入關之後,抵抗最為激烈的時刻,湧現出史可法這樣的抗清名將。但仍然抵擋不住全國統一的大勢,但清朝為了震懾各地南明漢族的抵抗武裝,直接就玩出“揚州十日”“嘉定三日”的大肆殘殺漢族人的慘絕無道事件。攻破南明短命的抵抗組織之後,直接推平與統一全國。

當然在此之中,還有漢族地主階級的幫兇與幫腔勢力,比如順治時期,漢族三大藩王“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吳三桂”是作為主體抵抗力量投降與鎮壓,迅速瓦解各地漢族武裝抵抗。

三、尊孔孟,開科舉,滿漢同朝共治天下

清朝滿族作為少數人,相比元朝最為聰明的是,他承認漢族的文化並且歷代皇帝漢文化修養是非常高,尊重儒家文化並且作為治國理政思想。

把整體知識分子階層與地主階層都牢牢拉到自己的陣營,不在像元朝那時分解三六九等。漢族的知識分子可以通過科舉出仕途,共同治理與服務天下,實現漢族讀書人的“修身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出世情懷。

四、祭拜明孝陵,承認與尊重大明王朝的正統地位

康熙年間,各地隱藏的“反清復明”的勢力仍然蠢蠢欲動,直接出巡到南京,跑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進行公開祭拜,並承認與尊重大明王朝的正統地位。

對於漢族的德高望重知識分子領頭羊也是給予很高規格與待遇,這對於當時漢族人是一劑很強的心服口服藥,而且療效十分不錯。

當然這也是為了“作秀”,根本目的服務清朝的統治,少數滿族貴族的統治需要。

五、勸課農桑,與民休息,雖有戰事,生活不至於水深火熱

在康熙到乾隆年間這一百多年,造就“康乾盛世”,雖說有部分水分,但對於當時的漢族人民生活不至於水深火熱。而且在“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引入優良品種作物”等政策措施之後,使得土地兼併過程延緩,造就當時社會的安穩環境,全國人口持續往上升,但仍然能夠養活那麼多人,那就證明這樣的民生政策實施的非常了得。

當然在清朝後期,尤其是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又是另外一個景象。這1840年是清王朝的走勢分水嶺。

六、“密摺”“文字獄”手段牢牢掌控輿論,奴役思想變成統一步調

在雍正實行“密摺”制度,官員享受跟皇帝聊天的專屬權利,並不是只有自己的頂頭上司決定自己的前途與命運。那豈不是願意當皇帝的槍手,指哪打哪,這把官僚集團統一到統治框架下,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對讀書人“文字獄”就是把所有不切實際的思想都要扼殺在搖籃裡,所有的思想表達都只能用官府的語言來陳述,這就沒有了思想,就是奴才與僕役。哪裡還有抵抗與反抗的意識呢?這對於清朝龔自珍所闡述“清朝中後期真的是萬馬齊喑究可哀”地步。

七、閉關鎖國,猶如溫水煮青蛙般

對內部進行思想,文化,行為進行禁錮;對外交流杜絕,直接搞了個“閉關鎖國”政策,自己關起門來,過著“天朝上國”的瀟灑快活日子,那就猶如籠中鳥,溫水煮青蛙般,哪裡還有先進的思想意識,而且清朝作為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最後繼承者,任何制度都已經是完善,沒有接受新制度,新社會體制的思想,哪裡還有反抗的意識,哪裡還有推翻的勇氣,哪裡還有“敢叫日月換青天”。每個滿漢族人都是行屍走肉般活著,那統治的愚民政策才是真正有成效。

故小二有言:“大清王朝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兩百多年,手段了得,方法得當,但當時的中國失去最佳的歷史機遇,品嚐到近代一百多年積貧積弱,落後捱打,戰火蔓延,喪權辱國的惡果”。


歷史伴讀小二


1.清軍入關時鎮壓殘酷,有骨氣的都讓殺光了

清軍入關後,為了能快速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對於殊死守城的官兵從不手軟,從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到江陰八十一日,再到屠蜀,堅持反抗的人幾乎都被殺光了。

以至於當時很多地區“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而剩下了的都是順民,又經過多年的統治,這些順民早已遺忘了以前的仇恨。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清軍入關屠盡明朝漢人對骨氣廉恥。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順服的‘奴才’”。

2.清朝的統治集團是滿蒙漢集團,而非單一的滿族統治

清軍入關前,先是通過戰爭和婚姻征服了蒙古,設置了蒙古八旗;在明末投降清軍的一批明朝“精英”,像范文程、洪承疇、祖大壽等,投降後積極出謀劃策,奮死搏殺,在清朝建立後成為上層統治者。


此外,清軍入關後,沒有像蒙古人一樣把人分為四等,而是仿造明朝,把自己“漢化”,建立起科舉制度,讓漢人還可以有讀書這條上升渠道,不至於鋌而走險去造反。

3.實行高度專制

清朝設立了密摺制度,也就是告密制度,官員間可以相互揭發,而且彼此間誰都不知道是誰告密的,在這樣的制度下,官,就只能當順官;民,就只能當順民。

4.高產作物的引進,人均耕地面積增加

明末自然災害多,這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清軍入關後,氣候好轉,且持續的時間相對較久,於是收成好了,能吃飽,那麼為什麼要造反?

加上清軍入關後的屠城以及明末的農民起義,使得清初的人口急劇下降,相對應的人均耕地就多了起來。

還有像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作物的引進,等災荒來了,這些可以作為百姓續命的粗糧。

有耕地、能吃飽,誰還會冒著死亡的風險去造反起義?


金兔歷史


明朝後期,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主要分為三個部落,分別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努爾哈赤屬於建州女真部落,其祖父、父親都是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領,後來在女真族內部的鬥爭和與明朝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被殺害。努爾哈赤也被俘虜,成為明朝大將李成梁的奴僕。

後來,努爾哈赤回到女真族部落,逐漸統一了三個部落,並且征服了附近的蒙古部落,建立具有超強戰鬥力的八旗制度,成立了後金國。這是一個初生的充滿生命力的政權。總人口應在四十萬人左右。能夠從事軍事戰鬥的人員也應在十萬人左右。

反觀明朝,國家朝政混亂,軍備廢弛,人民紛紛揭竿起義,朝廷面對內亂和黨爭自顧不暇,國力大為衰弱。但是,單單依靠當時滿族人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打敗明朝的。這從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牢牢地將後金政權抵擋在東北地區就可知道。

但是,當明朝內部混亂日益加劇,最終國內遍地都是人民起義的烽火時,明朝已經崩潰了。李自成攻進北京,當時的中國已經變得群龍無首,各方力量儼然成了獨立的割據軍閥。此時,後金政權仍未進入山海關。只是守衛山海關的吳三桂此時已經面對兩面之敵,成了一旅孤軍,不得已要選擇一方投靠,因為各種原因,他選擇投靠了後金皇太極,後金軍隊這才進入中國腹地。

隨著李自成在北京的失敗,後金軍隊連同投降的明軍在中國大地上如同餓狼驅羊,因為當時中國已經沒有真正形成合力、實力強大的抵抗軍隊了,大部分軍隊都是各自為戰,不成系統,甚至這些軍閥之間還在為了利益而互相內鬥,這種情況,面對後金政權的入侵和吳三桂等投降清軍的悍將自然不是對手。

所以,滿族人口少卻能統治數億人的中國。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天時,明朝已處於衰亡後期,內亂頻仍,四處揭竿而起,最終朝廷政權已經崩潰,農民起義軍和明朝殘餘軍隊或者各自為戰,或者投降清軍,造成漢族軍隊的衰落和清軍的強大;

地利,清軍從東北入關,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同時,他已經征服了蒙古等部落,而中國內部已經四分五裂,清軍和投降清朝的明軍等於從北向南,如狼驅羊,勢如破竹。

人和。明朝內部黨爭越演越烈,明朝滅亡後,各地方殘餘的軍隊將領和地方政權仍然在搞內鬥,力量越來越弱。而清朝呢,統治者注意團結各部族,招納漢族降將和士大夫,力量越來越大。

所以,與其說清朝征服了明亡後的中國,倒不如說是明朝降將和士大夫自己將漢族政權送給了他們。


江南楚月


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斷的學習,學習大元、大明兩朝留下的馭民之術和防民之術,並將這些事實上的“糟粕”,轉變成自己在推行統治時的“秘傳心法”。

首先,老憨王比其他的女真部落要得天獨厚的是:建州女真並非貧困的漁獵部落,而是有組織、有建制的邊疆諸侯國。據明朝苕上愚公(茅瑞徵)所著的《東夷考略》記載: 建州女真為渤海國之後,其居處飲食頗有華風;而海西女真為黑水靺鞨之後;只有那些依山而居的,才是曾經建立了金國的熟女真人。

在整個有明一代,建州女真都是以村莊的方式居住,從事農耕、蓄養家畜。 同時,除了與大明朝的馬市之外,建州女真還與朝鮮王朝進行貿易,用東珠、人參、毛皮等珍貴的奢侈品物換取生活必須品。

所以,從經濟基礎這一點來說,建州女真的實力絕對不遜色於同時期能夠掀起滔天巨浪的隴川嶽鳳、播州楊應龍、水西安氏甚至是日本豐臣秀吉。更何況老憨王努爾哈赤有長期為大明朝“帶路”的經驗,深知大明朝的戰略、戰術。

早在萬曆二年,老憨王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世克就為大明朝邊帥李成梁“帶路”,並襲殺了老憨王的外祖父阿古都督(漢名王杲)。但是不湊巧,覺昌安、塔世克父子在混戰中一個被阿古都督燒死,一個則被明軍誤殺。事後李成梁實在於心不安,於是將就把寨中獲得的二十道敕書和二十匹馬給了年僅十五歲的老憨王,又讓他承襲了建州左衛都指揮使。這個所謂敕書就是大明朝對邊境諸侯頒發的朝貢貿易的許可證,沒有這個東西,內地的鐵器、糧食、布匹,女真人根本就買不到。

因此,在女真人那裡,敕書越多,就代表著勢力越大,因為那些沒有勅書或勅書很少的部落,為了貿易就得跑過來投靠、抱大腿。而正是靠著大明朝對於建州女真的這種扶持,老憨王混的是是風生水起,最終成了遼東的一方霸主。

在站穩腳跟之後,老憨王又按照大明朝的軍中制度,將所管轄範圍內的部族全部拆開,重新安排編制為八旗,分配到“自己人”手下。而對其中的百姓更是進行了“編戶齊民”的數據化管理(明白了沒有?這對咱們這些草民來說從來不是什麼好事)。以至於每一畝農田的產量,甚至每一棵果樹結的果子都被記錄成檔案,並將責任落實到某個具體負責的旗丁或包衣,也就是佃農頭上。如果上交數量、成色和檔案不一致,那這人就有可能被處以從挨鞭子到砍頭的各種處罰。


所以,靠著貿易的積蓄和長期為大明朝“帶路”過程中學習到的軍事知識、組織紀律,老憨王建立起了一個可以以“制度”方式上掠奪所有社會財富,之後全部用之於供養一支職業化的正規軍,建立起“八旗”這個龐大的軍事組織。並最終完成從獨立開國到入主中原的進擊,最後推而廣之,使全天下成為一個由少數人管理的大監獄。

老憨王清太祖努爾哈赤。

青年老憨王

老憨王的死敵葉赫國君金臺吉以及日後的股肱之臣李永芳。


陳大舍


崖山之後無華夏

明亡以後無中國

這是有幾分道理的!

宋朝是知識分子大放異彩的時代,那時的知識分子是有骨頭的,是個人!

即便百世唾罵的秦檜,也是一個人,宣告岳飛,莫須有,的人。

那時的知識分子是站著說話的,同樣,那時的百姓,即便李清照之女流,也有一種華夏族不屈的氣節存在!

到了明朝,知識分子開始被朱重八打扒在地上,但他們仍是有骨頭的,時不時的還會站起來鼓吹憂國憂民思想。天子守國門,君王亡社稷,也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滿人來了,漢人知識分子被徹底打碎了人脊粱,當了奴才還沾沾自喜,匍伏在地還大唱國恩。遍地的阿Q,滿城被洗腦的義和團,時光開始倒流,歷史開始後退

一群有腦的人,統治一群無腦人,有腦人時時刻刻不忘為無腦人洗腦,無腦人才進化出腦子,有時有腦人還未來得及來洗,大多的無腦人便邊喊著有腦人萬歲邊把有腦人殺了

最後無腦人拿著饅頭沾著同胞的血獰笑著喊出三個字,真好吃!!!!


北方283985666


每一個統治集團都是以很少的人來統治天下許多的人,哪一個朝代都是這樣。唐,宋,元,明,清,都是這樣。今天的世界也是這樣,美國是這樣,英國也是這樣,法國也是這樣。統治集團人數都非常的少,比老百姓少許多許多,但是都是以很少的人統治許多的人。

那麼清朝的建立就是以很少的人為統治集團,來統治中國許多的人。這就是一盤散沙和一塊石頭的關係。沙子雖然多,但是每一粒沙子都非常的小,而石頭雖然沒有沙子多,但是石頭比每一粒沙子都大,它能夠碾碎每一粒沙子。

滿族人進關雖然只有20萬人,但是是一塊大石頭,明朝的軍隊雖然多,但是沒有了戰鬥力,就像土塊一樣,一擊就土崩瓦解。而明朝的老百姓就是一盤散沙,明朝國內又有李自成和張獻忠兩大反抗集團,而使明朝的民心更加的離心離德。許多老百姓對明朝統治集團的認知,除了交糧,交錢,和徵兵,沒有其它的認知,苛捐雜稅就是代表了明朝,代表了皇上,代表了官府縣衙。國家給人民的利益是什麼,就是這些。對於這樣一個局面,滿族的軍隊和投降的明軍,軍馬踏到哪裡就能夠統治到哪裡,就能夠在哪裡建立政府來管理人民,建立國家統治機構,建立省,府,縣,鄉,的各級政權,設立官員,建立等級,一級管理一級。由,京,省,府,縣,鄉,巨大完善的國家統治機器,開動這部機器來完全的統治億萬人民。同樣的要糧,要錢,徵兵。

那麼說清朝20萬人統治長城以南五千萬明朝各族人民,從表面的數量來看不可理解,但是,用一塊石頭和一盤散沙來比喻,就是當時明朝滅亡的實際情況。


寶樹白石34222787


先說明朝為什麼會亡?自西周天子分封諸侯,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及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沒有擺脫家天下的格局,即維護皇帝世襲而出以確保世代富貴的體制,同時也是剝削階層剝削奴役勞動人民的腐朽體制。各朝各代前期注意休養生息,有了底子後,開始驕奢淫逸,不顧民間疾苦,變本加利地兼併土地奴役人民,人民活不下去,就會起義造反,推動改朝換代以獲取土地避免餓死。這就王朝時代始建終棄週而復始的興衰週期率。

到了明代,朱元璋廢除丞相制,皇帝的權力空前加強。明朝作為中原王朝,始終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由於受到華夷不相融的大漢族思想,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民族政策不夠完善,始終未能解除北方騎兵對中國本部的威脅。在土木堡之變時,如果沒有于謙挺身而出,大明可能也提前亡了。時間到了萬曆朝,前期內閣首輔張居正推動改革,使得疲弊的明朝有了中興的跡象。可惜萬曆皇帝信馬由韁,自毀長城,使得改革成果隨著張居正之死而人亡政息。後期又因國本之爭與朝廷大臣針鋒相對,不惜三十年不上朝,使得朝政荒廢,軍備廢馳,豪強大肆兼併土地,失地農民逃離原籍變成流民,統治基礎日益脆弱,而萬曆三大徵又大大消耗了原本不厚實的國力。萬曆撒手而去,丟下破碎的河山交給了可憐可悲可嘆的並不適合做皇帝的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三父子,大明氣數將盡,亡國只是時間問題。

再說說滿清何以興起,並得以入主中原,坐定漢家江山。滿清的崛起得益於努爾哈赤父子兩代的厚積薄發。與蒙古族英雄成古思汗鐵木真一樣,努爾哈赤有過可謂悲慘的童年,成年後投靠明廷遼東主將李成梁,對明朝以及明軍戰法十分了解。後來,他趁李成梁被罷免的幾年裡,利用明政府優厚的綏靖政策,起用祖傳十三副鎧甲起兵和父祖人脈逐漸統一女真,並與蒙古貴族通婚,達成滿蒙一體,聲勢日壯。在李成梁死後,努爾哈赤發佈所謂七大恨,發動叛亂,與明政府分庭抗禮。這時己到了萬曆末年,挾三大徵全勝餘威的明朝中央政府豈能坐視努爾哈赤叛亂,小看了努爾哈赤的實力,匆忙集結十萬精銳兵分四路出擊發動薩爾滸戰役,希望畢其功於一役,撲滅其叛亂。這時,名將李如松已死,起用援朝抗倭戰場上的敗將楊鎬擔任主帥,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輕率進兵,最終慘敗,僅餘李如柏一路得以保全,犯了兵家四大忌:一、主將無能,指揮不當,累死三軍;二、不得天時,時值隆冬,飢寒交迫,不利進兵;三不得地利,明軍地形不熟,盲人摸象;四、不得人和,明軍以輕騎步兵為主,輔以炮兵,單兵較後金機動性差,戰力也差,又犯了分兵大忌,於是三路大軍分別被努爾哈赤消滅。

薩爾滸戰役的慘敗讓明朝後金攻守易勢,從此以後,明政府轉入防禦。努爾哈赤父子不時主動出擊,不斷消耗明軍實力,耗空明朝的國力。由於崇禎帝上臺扳倒魏忠賢以後,未能沿用其相對正確的稅收政策,不再收取工商礦鹽稅,只收取農業稅,當時正值小冰河期,旱澇相替,農業歉收,飢寒交迫的農民和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還有前去鎮壓卻吃不飽肚子的官軍紛紛起義,又加上關外的滿清侵擾,到了1644年,財政崩潰後的崇禎王朝終於由李自成敲響了喪鐘。

此時,中國境內三股主要力量左右著中國的方向:李自成入主京師,佔了先機,但根基不穩,需要招撫吳三桂抗擊山海外的滿清勢力。而不幸的是,缺乏統治戰略的李自成在北京城內拷掠助餉,大將劉宗敏不但拷打吳父,而且霸佔其愛妾,正在歸降途中的吳三桂認定李自成流賊本性不改,不能安定天下,決然回師山海關斬殺替防的闖軍重奪山海關。而李自成得到消息後大怒,親自統領6萬老營精兵,但是行軍遲緩,給了吳三桂與關外清軍合流的時間,於是闖軍先與吳三桂關寧軍在一片石大戰,在闖軍略佔上風時,滿清辮子軍殺出,李闖大敗,久經戰陣的老營兵損失大半,元氣大傷,此後一蹶不振,而關寧軍也損兵折將,吳三桂沒了本錢,徹底剃髮易服,歸降滿清。

這場改變中國命運的山海關大戰以後,有戰鬥力的漢族精兵折損無幾,滿清成了最大的贏家,之後輕取北京城,並驅趕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等降清漢將,將當時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摧枯拉朽般收入囊中,於1662 年由吳三桂撲滅南明的最後一顆火焰,又於1683年統一臺灣。

入主中原的滿清對中國境內的漢民族實行剃髮易服,並大興文字獄,以徹底打壓了漢民族精英知識分子的反抗意志,同時拉攏降清漢族士紳,並不斷向漢文化漢文明靠攏,同時閉關鎖國,壓制先進科技文化,如此這般才得以鞏固其相對落後相對反動相對野蠻的統治。

愚民政策的實施雖有助於鞏固愛新覺羅家的天下,也使中國大大落後於世界,最終滿清在列強的炮口下喪權辱國,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勢院力和相對開明舊官僚袁世凱集團的雙重壓力之下,清廷退位遜國,結束了二百多年的反動統治。

此後的中國在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中一步步走向共和,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們才真正的走向富強。


低調與責任


說兩個小故事。有次朝鮮派使臣去見清帝,陪同的滿族官員說,我們這有馬,你讓隨從騎我們的馬這樣能走得快。朝鮮人說,那可不行,哪有奴隸騎馬的,我們從箕子建國起就尊卑有序,下人是絕不可以同主人同騎的。這就是儒家所謂的禮,腐朽不堪,中國兩千年進步很少,朝臣為了點雞毛蒜皮事爭執不休,互相掣肘。滿洲人那裡沒什麼這些囉嗦,就一個目標幹掉大明,所以人雖然少,但效率高,不玩虛的。

另一個故事。皇太極有次問明朝降將,說你們皇帝為何如此殘暴,軍官被俘,就把他家屬殺光?我們是設法用錢贖回自己人。後金對外殘暴,但對自己人還是比較好。有功就賞,有罪卻可以戴罪立功或者用錢贖罪。明朝人對外軟弱,內鬥起來卻都非常賣力,自己把自己就耗死。後來大量明軍官兵投降就不難理解了。一面對抗清軍,一面還要防著隊友和文官,實在太累了。


用戶68590572459


1.敢於和明朝分庭抗禮。明朝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採取“分而弱之,間而治之”的政策,以方便統治和管理。而努爾哈赤敢於和明朝對立。他經過12次的戰役統一了東北。明朝讓其分,他偏要使其合。

2.善於利用他人和籠絡人心。李自成起義成功入京後,建州女真利用明朝遺民對於明朝的忠誠和懷念,打敗李自成。讓其失去民心,立不住腳。

3.明朝後期皇帝忠奸不分。袁崇煥打敗了努爾哈赤。但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卻挑撥袁崇煥與明帝朱由檢的關係。說他想要叛變。明帝對袁崇煥起了疑心。想到袁崇煥兵力強大,就將其誅殺,以避免後患。

所以,崇禎帝朱由檢雖勵精圖治,但才能有限。又逢朝代末期,生不逢時。面對李自成的起義和建州女真的攻打,已是無力迴天。而人口不足漢人1%的滿人,則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又積攢了實力。所以能夠取得勝利。


開心果93869


問題犯了一個錯誤——歷史政權之爭,國與國之爭(我指清國與明),並不等於族與族之爭。

就像,皇權統治並不是以一族統治另一族。儘管皇家出自某族,起家於某族,也必須依靠某種力量實現對其它力量的勝出。

至此,可以明瞭——在皇權時代,不過是皇家依靠一個貴族集團,一個官僚集團,從上到下層層施加政令,來實現對全國的統治。

切記!一切歷史都是階級史,是階級鬥爭史。

以此來分析,清能戰勝明,是一個新皇權戰勝舊皇權,一個新貴族集團形成。大明早已失去民眾支持,捉襟見肘,軍隊瓦解,貴族官僚分化,相當一部分跑到了清,好在新朝和新貴族集團中獲得一個位置。

你說,這哪是一族對一族的顛覆與統治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