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美国千亿美元市场,国内为何少有问津?

“征信修复”——美国千亿美元市场,国内为何少有问津?

2019年3月10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已经记录了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根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显示,个人信用报告日均查询次数达到555万次。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并非社会服务性机构,其对于个人征信每年可免费查询2次,第三次起查询收费20元/次。其中商业银行查询价格约为4元/次,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查询价格约为1元/次。假设个人查询与机构查询数量相等,金融机构平均价格为3元/次,个人查询价格为20元/次,个人征信每年查询的市场规模就约为150亿元。

巨大的蛋糕,催生了一大批除人民银行外的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等等。

“征信修复”——美国千亿美元市场,国内为何少有问津?

相比火爆的征信采集,征信修复却很少有人问津。信用社会系统的建设,不单单是前段的采集,后端的维护修复也同样重要。但目前“征信修复”不被重视,可以说是信用社会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2018年2月发放个人征信业务牌照;2019年1月发布《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审批事项服务指南》。政策的连续出台和落实表明,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培育社会征信机构,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以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服务于实体经济,普及征信意识。

“征信修复”——美国千亿美元市场,国内为何少有问津?

我们团队推出“征信修复”课程,不需三五万、不需十万八万,旨在让更多人解决个人不良信用问题,及早进入庞大市场,分享行业红利。

培训项目如下:

1.征信修复法律基础

2.征信修复业务流程

3.征信修复案例分析

4.征信修复操作技术

5.征信修复拓展途径

6.征信修复目标群体

学习期间可带单操作,现场指导。旨在更快落地实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