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沒有證據表明高房價抑制消費,居民槓桿率還有提升空間

任何一個有起碼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明白高房價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假設我們的人均收入是呈線性且緩慢趨勢增長的,比如年均增速7%以上,而房價一直能維持年均3-5%的增長,此時我們的收入可以覆蓋房價上漲所帶來的壓力,但我們回顧過去幾年樓市的表現,尤其是自2016年以來,不少城市的均價動輒出現20%乃至30%的年均增速,此時收入無法覆蓋買房成本,必然會對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擠壓。

經濟學家:沒有證據表明高房價抑制消費,居民槓桿率還有提升空間

比如,一個上班族家庭每月總收入1萬元左右,房貸在3000元以內可以接受,現在每個月負擔飆升到5000元,如果再加上育兒費用、課外費、日常開支、人情來往,顯然會入不敷出,房貸是硬性支出,其餘開支是可以壓縮的,消費必然會受高房價的間接影響。

然而,有不少專家卻認為,房價與消費並沒有太大關係,甚至還認為購房者的負債還有往上增加的空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其中的典型。

經濟學家:沒有證據表明高房價抑制消費,居民槓桿率還有提升空間

4月18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固收團隊負責人、經濟學家覃漢發佈研報指出,數據顯示,城鎮化率較高的地區可以支撐較高的居民槓桿率,這意味著一方面帶來了加槓桿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較高的按揭負擔水平,所以,從省級層面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高房價會抑制消費。

另外,覃漢認為,此前人們都擔憂居民槓桿已經到了極限,然而,從跨省的數據對比,以及2019一季度銷售情況來看,居民槓桿率還有上行的空間。

經濟學家:沒有證據表明高房價抑制消費,居民槓桿率還有提升空間

按專家的邏輯,一二線城市城鎮化率高,消費能力強,同時他們的房價和槓桿率也很高,所以就能推導出高房價無法影響消費的結論,甚至可以認為未來大城市的購房者還能負擔更高的首付和月供比例。

筆者對這個結論不敢苟同,第一,一二線樓市的房價高,只能證明當地的購房者承受了更大壓力,並不能以此認為未來可以有更高的上行空間,這就好比一個人負重爬山,揹著50公斤的重物,已經是氣喘吁吁,旁觀的人卻認為他既然能夠背動50公斤,接下來肯定能揹負100公斤的重物,實際上他的體力早已接近極限了。

樓市也是如此,一二線城市恰恰就是購房壓力最大的地區,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2018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顯示,排在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三亞、上海、北京和廈門,房價收入比分別為34.2、29.8、26.1、25.4和22.5,全部屬於一二線城市。

經濟學家:沒有證據表明高房價抑制消費,居民槓桿率還有提升空間

第二,如果僅僅因為京滬深和省會城市的消費能力強,就據此認為房價與消費關係不大,明顯走入了“刻舟求劍”的誤區,消費強不強,主要看城市絕大部分人口的感受,以及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速。

大城市的常住人口眾多,有能力負擔起高額月供的寥寥無幾,近幾年來,京津滬等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人口淨流出,加上自2016-2017年房價大漲以來,零售增速趨緩明顯,房價與消費到底有沒有關係,已經很明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