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的茶樹,沒經過修剪的茶樹與平頂茶樹產量有多大的區別?哪種茶樹產量高?

湘村小之草


首先本問題開頭說是種植的茶樹,我個人認為這個種植應該代表進行了茶園正常的管理。基於這樣的前提,既然管理,在問題的第二句,沒有經過修剪的茶樹的理解就很重要,這裡我認為是針對於平頂茶樹來說的,在茶樹的種植中,茶蓬管理還有另一種種植方式,叫立體樹型,又稱立體栽培或種植。立體栽培的茶樹在春季採茶前是不進行修剪的,我認為這符合本問題的邏輯。因此我把本題理解為立體栽培茶園和平蓬茶園二種茶園管理模式的差異,包括產量方面的高低。

其次,我們來看看這二種茶樹管理的差別。我簡要總結了下,主要有幾點。一是養成的方式不一樣。立體栽培的茶樹,一般採後進行重修剪,或都臺刈,修剪的高度一般為上看修剪部位上面高5—10釐米,當基部老枝過高時,則在離地10—20釐米進行臺刈,後面每年在此基礎上高10釐米左右。重修剪後在秋初可以再進行一次修剪,再抽生一次梢。採前一般不修剪,如果修剪的主要是進出茶畦的通道進行修剪。而平蓬茶樹則在春茶採用平面修剪機,剪去5—10釐米的枝葉,重新抽梢,並在此基礎上,再行1—2次修剪。一般來講,平蓬茶園在採前特別是進行一次修剪。二是景觀光上差異比較大。平蓬茶園整齊劃一,美觀度高,比較漂亮。而立體栽培的茶園往往相對比較亂,沒有平蓬茶園漂亮。三是茶芽的發生位置不一樣,平蓬茶茶芽長在平面上,採摘時相對來說採摘效率比較高,採摘時不大累。而立體栽培的茶芽是豎著長的,一根枝條上的茶芽從上到下大部分枝條上的葉片裡的芽都會抽生,採摘時要從上到下采,往往需要彎腰,因此採摘比較累。四是茶芽質量有區別。一般來說立體栽培的茶芽比較肥壯,主要是長芽的枝條較粗,在現實中主要用於採前期單芽或嫩度高的鮮葉用,但採摘必須使用人工採摘。而平蓬茶園的茶芽相對來說會弱小一點,但好處是長在一個平面,除了人工採摘外,還可以使用機器採摘,所有機採茶園必然是平蓬茶園。

第三,是關於產量方面的差別。由於問題中專門有這個問題,我就單獨來說。關於產量的問題我認為從二個方面看。一是理論上的鮮葉產量。從理論上講 ,同樣面積的茶園,立體的要好於平面茶園。主要原因是立體栽培的茶芽生長部位呈現立體,長的芽多,而且芽眼相對肥壯,如果都採,鮮葉生產的能力是高於平面的。二是從實際的情況看,立體栽培的往往採前期高質量的茶芽,而一到中後期,由於立體栽培的採摘比較累,往往採的就比較少。比如我區有平蓬茶和立體茶的茶園,由於立體茶園具有早發性,往往前期會成為重要的鮮葉來源,而當平蓬茶上了後,立體茶園往往會被棄採。所以,一般來說,早期如單芽這樣的鮮葉,往往立體栽培的要多於平蓬,而後期的鮮葉往往平蓬茶園比較多。特別是後期可以採用機採的方式,這樣平蓬茶園的產量就高於立體栽培的茶園。所以我認為在產量方面跟採摘和利用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需要辯證的看。

最後,作為二種當下茶園最為常見的茶園修剪方式,我認為各有千秋。關鍵是如何與你所生產加工的茶相適應。

歡迎大家補充和討論。


悠果農藝


定型修平目的主要起培養樹冠骨架,促進分枝,擴大樹冠的作用;輕修剪主要起整理樹冠的作用;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的主要目的是更新復壯樹冠。為了增產和重複採摘。這裡我做下不同意見,茶葉園修剪的規規整整不一定適合每個農戶家庭(散戶)操作。因為對人員要求更高,也更適合農場化統一栽培管理。

以我家為例:茶園五畝,品種是白茶,一年只採一季。並不用產量來犧牲價格,雖然採摘更加費力,但是仿生態的茶樹自然生長,更能保證品質。

修平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管理,提高產量,多茬採摘,雖然也能用等級區分茶葉質量,但不適合散戶的管理。當然不是說不用修建了,我們的做法是一年修整一回。並不用修很平。











梁亮198200609


生於茶山的我來說說我見到的實際情況。以前我們的茶都是讓他自然生長。但是這樣它每年的採摘次數就少。產量也低。也不好採摘。而且茶葉隨著也發的遲。所以沒有修剪對茶葉廠量有很大影響。但是這樣的茶葉茶味要稍微種一些。做出來的品質要好些。這個的說一下。這個對於十年以上的。小茶樹幾乎沒有影響。二十年一下的茶葉品質應該差不多。價值都一樣些。所以小的臺地茶我覺得還是要隨時修剪。這樣提高價值。大樹茶。老樹。就可以做品質好點的。不修剪。主要看當地市場有沒有這個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