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希特勒有哪些戰略錯誤?

風捲大地


二戰中希特勒最致命的錯誤,可能有人會認為是放走了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其實不然。在1941年年初,希特勒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賭博—“巴巴羅薩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以“閃電戰”戰術入侵併且擊敗蘇聯。



戰爭不是拿下對方首都就一定贏,攻下莫斯科作用不大,在一百多年之前(以二戰的時間算)的拿破崙已經攻下莫斯科,最後依然敗的一塌糊塗。


沒時間俘虜你們這話是在說法國軍隊,因為法國的戰略縱深不大,德國的裝甲部隊能很快從這頭打到那頭,除了能攻下法國的政治中心從而打擊法軍士氣外,更能破壞法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使法軍有人無槍,有槍無彈,就算想打也打不下去,這才是閃電戰的威力。

而蘇聯不同,德國無法照搬對付法國那一套,蘇聯的戰略縱深可以說當時世界第一,衛國戰爭時,西部(蘇聯西部)大部分能撤走的工業部門都轉移了,德國就算快速奪取莫斯科,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座空城,對蘇軍的後勤體系並無影響,蘇聯仍能靠著轉移到烏拉爾山以西的工廠繼續戰鬥。



最後蘇聯並不完全占人口上的優勢,開戰前蘇聯是人口比德國多,但要注意其實蘇聯和德國一樣,不是與一個國家交戰,軸心國及其盟友中,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保加利亞等都派兵加入了蘇德戰場,而蘇德戰場上蘇聯自己卻只有來自蒙古和一些其他國家派遣的少量志願者來幫忙。


到1942年,德國及其盟友控制的人口早已超過了蘇聯實際控制的人口,但蘇聯卻能動員出遠比德國及其盟友更多的軍隊,除了前面說的蘇聯撤走了軍工業體系外,德國糟糕的佔領區政策使其無法大規模利用佔領區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這種政策的來源卻恰恰是NC黨的執政基礎(即德國人的復仇情緒和種族優越感),這是不可能修改的,這場戰爭在開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勝負。

他既不讓德軍做任何彈性的防禦,也讓建立一條現代化工事的“東壁”來改善德軍的防禦能力,彌補兵力的不足,結果德軍工事太簡陋,縱深也不足,無法阻擋蘇軍的突破,而對部隊撤退的禁止又讓這些德軍慘遭包圍殲滅,德軍靈活機動作戰的素質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在殘酷的陣地式的防禦中耗盡了力量。


劉偉N5312222


二戰初期的德國以超越時代的閃電戰作戰體系,在眾多天才參謀人員謀劃下,依靠普魯士軍人優秀的戰爭素養、戰術配合,在歐洲大陸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空前的勝利,就連一戰時作戰頑強的傳統陸軍強國法國也僅僅支撐2個月就轟然倒下,在進攻龐大的蘇聯時,三路突進三路戰果斐然,一度兵鋒直指蘇聯的首都莫斯科,彷彿整個歐洲即將都屬於德國人了,但是帶了中後期,情況卻急轉直下,德國的戰況每況愈下,到底是希特勒犯了那些重大的戰略錯誤,才導致德國走向如今的境地呢?

第一、敦刻爾克未能圍殲40萬英法聯軍,沒能成功逼迫英國屈服

1940年德軍閃擊法國,將近40萬英法聯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當時德軍最近的坦克離港口僅10英里,眼看就能把英法聯軍消滅在敦刻爾克的灘頭。沒想到希特勒卻下令停止前進,由於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信誓旦旦的保證德國空軍可以消滅灘頭上的英法聯軍,讓德國空軍擔任主攻,因此英法聯軍得到喘息的機會,成功完勝了世界戰爭史上最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法聯軍反攻大陸留下了30萬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

▲如果敦刻爾克30萬英法聯軍沒有逃回去,勢必將沉重打擊英國的抵抗意志

敦刻爾克大撤退使得丘吉爾也有了底氣,決定拒絕向希特勒投降。

第二、不列顛空戰指揮失敗後沒能與英國談和,卻又決定進攻蘇聯,雙線作戰

德國剛開始不列顛空戰時,在空軍飛機數量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德國投入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其中戰鬥機和轟炸機各佔1半,此時的英國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從數量上,德國飛機數量是英國的2倍,在飛行員水平上,擁有更多訓練時長和戰鬥經驗的德國人的飛行員在空戰時也佔優勢。

第一階段,德軍集中全力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使英軍12個機場和7個飛機制造廠遭到破壞,此外英國秘密武器6個雷達站、1座彈藥庫、10座儲油庫被炸,此時英國進入最困難的時候,能升空作戰的空軍飛行員所剩無幾,維修戰機的技師更是經常累到在修理臺上,英國空軍離崩潰只有1步之遙

但是此時一架英國轟炸機的誤打誤撞改變了整個不列顛空戰,這架英國轟炸機幸運的突破了德軍的防空網,在柏林上空投下了一枚炸彈,這讓希特勒大為惱火,決定轟炸倫敦報復英國

沒想到就是整個決定拯救了英國空軍,英國空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復戰鬥力,在倫敦上方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空戰,殲滅了大量的德軍戰機,德國的不列顛空戰只能宣告失敗,這也導致了海獅計劃的流產,德國只能轉向進攻蘇聯。這對於德國來說,雙線作戰,不僅不能全力進攻蘇聯,還要分兵防守自己漫長的海岸線。

進攻蘇聯時德國選擇三個作戰目標,而且沒把高加索作為主要目標

二戰結束後,蘇軍“勝利的象徵”朱可夫元帥同艾森豪威爾進行探討時曾明確指出,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犯下了3個不可饒茹的錯誤,致使德國輸掉了這場本該贏下的戰爭

德國在戰爭之初由於進攻突然性,大獲全勝,但卻由於將目標分散為3個近乎獨立的目標,幾乎使得3個作戰計劃的最終目的都沒有實現。

不應該北方的列寧格勒列為作戰目標,首先列寧格勒附近都是森林和沼澤,不利於德軍大規模裝甲集群作戰,第二德軍進攻列寧格勒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即使拿下列寧格勒也不會緩解德軍資源緊張的狀況。

應該把南翼以至於高加索方向,作為德軍進攻的第一目標,德國進攻蘇聯,就是為了蘇聯的各種資源,而蘇聯的各種資源普遍分佈在西南方,烏克蘭的糧食、頓涅茨克的煤、高加索的石油,如果德軍一開始將主攻方向放在高加索可能會成功,並大幅支持德軍對蘇聯的持續進攻。

在一個就是1942年夏季攻勢中的德軍分兵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個戰役目的均沒有實現,自此德軍再也無力奪取高加索油田,從而喪失了戰役的主動權,只能戰略防守,那麼失敗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選擇了與日本和豬隊友意大利結盟

德國選擇了東方的日本作為了他的盟友,妄想日本北進進攻蘇聯,德國和日本東西並進一舉擊敗蘇聯。而日本卻受制於資源,加上在諾門罕碰了一鼻子灰,決定南下東南亞,並偷襲了珍珠港,使得日美開戰,德國也只能與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美國開戰,美國的參戰,一是大為加大了對蘇聯和英國的援助,另一方面加速了美國進入歐洲的時間。

至於德國的另一個豬隊友意大利,就只配玩麵條,一開始打希臘,被希臘趕回家,求救德國,德國只能出兵,使得德國進攻蘇聯的時間推遲了1個月。又耐不住寂寞,要打北非,結果在北非被打的鼻青臉腫,老樣子又向德國求救,德國不得不派出兩個裝甲師援助意大利,雖然隆美爾在北非以少勝多擊敗英軍,但是由於補給線太長,補給不力,白白搭上2個精銳裝甲師和數不清的物資,如果把這部分力量用到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都能拿下了。

總之,希特勒的戰略選擇和抉擇也是一步錯步步錯,希特勒只能選擇硬著頭皮承受自己犯下的錯誤帶來的後果。


小油瓶侃歷史


一.下令德軍裝甲部隊暫停孤軍進攻,等待後續部隊(其實英軍己被德裝甲部隊打得潰不成軍),結果失去戰機。英軍趁機動用了各種船隻,從敦克爾克渡海逃回英國,保存了以後反攻歐洲大陸的有生力量。

二. 德國在進攻蘇聯前,發生了南斯拉夫與希臘騷亂,為解決兩個國家,耗費了三個月,造成進攻蘇聯計劃被迫推遲到1941年6月22日,(德國統帥部將軍們擔心6月底進攻蘇聯,時間倉促,決戰有可能遇上嚴酷的冬天,建議第二年再進攻蘇聯)。但元首否決將軍們建議,相信德軍能在蘇聯冬季來臨之前攻下莫斯科,結束戰爭。

結果就是將軍們的擔心靈驗。


TAO146993252


一戰戰敗的枷鎖要麼不去打破,甘做“奴隸”,一打破比必和英法等列強走上戰爭之路。此時的德國雖戰力強大,但面對的環境相當兇險,對手是世界的“老大”英法,和他們的強力後援美國,還有“面和心不和、即將做大的鄰居”蘇聯。所以德國崛起之路必是險象環生,“所謂的賭博”在所難免。

因此在短時間內無法擊敗英國的前提下,轉而先擊敗蘇聯“這個潛在的,或許是必定的對手”是當時德國戰爭的必由之路,因為留給德國的時間已不多了。

從事後諸葛亮的方式來看東線戰爭,從當時蘇聯的情況和德國的條件和、能力來看,擊敗蘇聯不單是可能的,而且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造成德國最後侵蘇戰爭的失敗原因,既有對蘇聯作為大國和特殊地利情況等的誤判,也有希特勒德國在戰爭中所犯的一系列錯誤。

從個人的觀點來看,最大、最不可彌補,最不受外界制約的錯誤是:戰爭初期被前勝利衝昏頭腦,小看了蘇聯,沒有充分利用自身先發優勢,沒有把全力投入到戰爭(沒有進行總動員),也沒有把當時可用的武裝力量最大程度地用於對蘇戰爭。以至於出現重擊不倒,多擊也不倒的局面……


探測衛星A


希特勒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太過狂妄,他不該同時招惹強大的英國、蘇聯,在歐洲地區沒有搞定的情況下又進軍非洲。這就造成德國多點作戰,在哪一點都不能勝利,隨著戰線越拉越長,德國的兵力、後勤保障出現嚴重不足。而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打敗。



王春來342


希特勒的復仇心態註定了他的覆滅!如果希特勒放棄復仇,而專心向東拓展德國的"生存空間"(就是消滅蘇聯)!美國和英法都樂觀其成,甚至鼎力相助。這裡對波蘭要有點政治藝術!

希特勒的失敗印證了"衝動是魔鬼"和"放下仇恨抬頭前進"這兩句話的真諦!

當然他的反猶和侵略本身就是不對的。我只是討論他的辦法!


用戶3645093047


希特勒犯了很多戰略錯誤:第一心慈手軟放走了34萬英法聯軍,第二不重視噴氣式飛機的生產和使用,第三不重視原子彈的研製,第四不滅掉英國就去打蘇聯造成兩線作戰對自己不利的局面,第五和意大利結盟那是大錯特錯,第六瞎指揮東西兩線的戰事,第七不重用曼施坦因!


帝鷹866


錯誤多了,第一個應該就是打波蘭。不管幹掉波蘭有多麼充分的理由,但這次英法不會再妥協,結果就是直接宣戰,二戰爆發。

德國一眾高層接到宣戰的消息可不是興奮的要飛起來。 這時候德國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持久戰能力很差,儘管回頭幹掉法國,態勢扭轉不少,但還是拿英國無可奈何,戰爭會無限期拖下去,這樣必然帶來一序列變數。 結果就是和拿破崙一樣,為了對付英國又和俄國打了起來,最終完蛋


DingdingCat


我大概看過希特勒的傳記(很客觀),非元首本人寫的。裡面有說希特勒在1937年就決定發動戰爭(在一次非正式的秘密會議)很直白的說出,:其目的就是為解決德國的生存空間,而且元首還定了時間(4年後德國的軍事實力將是最高峰)若是遲了,其他國家在軍事力量和工業技術就會追上德國(國家太小,天生缺陷)優勢沒了。

所以很多的不得已。元首天生是個賭徒,他知道勝算不大,但是仍舊想要賭一把,結果嘛,大家都知道的


萬事七喜2


攻打蘇聯太心急了。應該先消滅英法兩國,再打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