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beyond的歌可以听的越来越少了?

皮特芬


作为一个beyond迷,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这问题,我并不觉得事实如楼主所说的。我听他们的歌,一般都是随机播放,也许有些歌听得比较少,但是基本都听完了。我觉得能从他们的作品大夏一路听到长空的人,真的不多。

但是站在非歌迷或者伪迷、甚至是一小部分驹迷的角度上来说,那确实真的也不多。因为我觉得这些人普遍都有一个交集的部分认可,即:大地至海阔天空之间的这些传唱度较高、较广泛的商业化或半妥协下的商业化作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歌确实很成功、很好听,以至于一提到“黄家驹”或者beyond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很自然的想到诸如:海阔天空、光辉岁月、大地这样的经典。

有时候看到有些人说我传那些三子时代的作品净是些没有“灵魂”的作品(说乐队没有了灵魂,这我认同),真的很想在评论区反驳这些人!因为就算是在四子时代,难道就没有三子自己写的词或曲了吗?(指没有黄家驹参与的情况下)冲开一切、报答一生这些呢?再者就是剩下的那些家驹写的、唱的作品呢,有哪首又唱红了?还不是一样等到大地出现之后?这些歌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些没有“灵魂”和有“灵魂”的作品,真相打脸了没?但是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就算争赢了又如何?

某些人听不进三子时代的作品也就算了,还各种去黑、喷他们,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说:“他们除了会炒旧饭吃老本”或“没了黄家驹你们什么都不是”之类的愤青样子。作为一个歌迷,我真的觉得这些人既无知又好笑!三子吃你家的饭了?你以为你是谁?不喜欢别听呀,人家又没叫你听!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让人觉得你很low!

所以不是beyond没什么可以听的歌,也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有些人耳朵跟不上!






于天


因为Beyond代表了处于80、90这两个时代在社会基层打拼的心声!当年无论香港、国内的整体经济皆是旭日初升阶段!因此,Beyond大部分歌曲都融入了家驹作词时对未来的理想、抱负,寄语歌词自我激励。因而歌曲影响了很多处于底层的打工仔的心声!就等同于50---60年代的老一辈爱听红歌一般的情意结。属于一份时代的记忆。现在新生代、90---00后,有几多个是要靠自己拼搏?同比肯定比数量不如70---80,因此Beyond的歌曲,那种不服输、敢做敢拼、奋斗期的孤独感的歌对于新生代肯定就不会那么热囖。


老吹管理学


beyond的歌我从小听到现在,也会听一辈子



AttentionCharlie


因为高音质的版本收费了,低音质的又太差,开会员又要钱,幸好我有下无损音乐的方法😬


源自楚


因为现在流行的基本都是小清新的,特别是抖音上比较火的歌,年轻人都喜欢听,而摇滚风却很少出现了,也很少人去听。


抠鼻屎的熊D


那是你觉得并不是所有人


橘猫Rex


你自己而已,不代表别人!


民族大道75号守护者


因为年代不同吧!家驹的音乐都是和平多


AAy018


人年纪大了,灵感,创造力在不断减少,当然出的歌曲会越来越少,不是人人都能不老,精力无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