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中國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之後,極盡昇華成就了秦漢帝國的雄偉;歐洲希臘城邦文化,在經歷了馬其頓短暫興起之後,被羅馬接棒並傳承下去。當秦漢與羅馬並存於世之時,亞歐大陸中部的安息和後繼的貴霜同樣演繹著自己的故事。連通東西方商貿通道的絲綢之路,就是在此時誕生的。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然而到了七世紀時,整個亞歐大陸上強國爭霸、紛爭不斷,直至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先後建立和穩固之後,絲綢之路才再次出現在大陸之上。那麼新的絲綢之路由是如何重構的呢?

從公元630年說起

公元630年註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此時距離薩珊波斯發生政變已過去兩年之久,拜占庭正在同薩珊商討議和,著手準備結束延續自羅馬帝國和安息時代的400年紛爭,並即將於次年最終迎來兩國和平。然而就是這一年,向來不被鄰近社會當作帝國力量的阿拉伯半島正在發生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徹底顛覆了半島的宗教、政治格局。新興的伊斯蘭教在其首領穆罕默德的率領下,征服了意義重大的麥加。當631年,虛弱的拜占庭和薩珊波斯以為終於可以迎來安寧之時,他們並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滔天危機。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就在默罕默德成功在麥加城一洗前恥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的心情同樣不錯。自北周後期就雄霸漠北的東突厥在630年被大唐鐵騎擊敗。同年三月,草原諸部首領來到長安,尊奉唐太宗李世民為各族共主,尊號為“天可汗”。同樣是在這一年,東瀛島國派遣了第一位遣唐使來到長安,覲見天顏。一個囊括東亞大陸和周邊地區的天朝朝貢體系經歷了400年的淪喪之後,被再度建立起來。絲綢之路的起點由此重新形成,然而此時的絲路故地依舊不穩,商貿互通仍需時日。

崛起四野,稱霸一方

憑藉普適性信仰對半島部落的整合,阿拉伯人以不可阻擋的帝國勢頭和吞噬一切的狂熱征戰遠方。公元637年,阿拉伯攻入了薩珊波斯首都泰西封,此時的薩珊在經歷了漫長與拜占庭的纏鬥和勒索之下,早已疲憊不堪。然而拜占庭雖然勉強取得了對薩珊波斯的勝利,卻始終需要應對來自歐洲多瑙河流域的諸多蠻族入侵和法蘭克人的制約。攻入泰西封的次年,阿拉伯人的疆域就擴大到了敘利亞,並佔領了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左右開弓,一面追擊薩珊並與之決戰,大勝;另一面則擊敗拜占庭在埃及的力量,佔據紀念馬其頓君主的亞歷山大城。而就在兩年之前,公元640年唐帝國已經在西域設置了安西都護府,開啟了西晉末年之後對西域和中亞一帶的重新管轄。此刻的唐朝胸襟開闊,包羅萬象,一時間神都長安成為世界上最為鼎盛繁華的城市。唐朝人以開拓的精神向西探尋,而中亞地區擅長經商的粟特人亦沿著西域、河西走廊一線進入中原往來貿易。絲路的東半段初步築成。

所向披靡,絲路再起

公元646年,薛延陀被唐朝與回紇聯手攻殺,多彌可汗兵敗身亡。隨後薛廷陀的咄摩支部落歸順唐朝。同樣是這一年,日本大化改新,開啟了效仿唐朝使用年號的歷史,並沿襲至今。唐軍對絲路北側草原勢力的蕩平,刺激了東西方商貿往來。而到了657年,始終不服唐朝的西突厥被唐軍徹底擊潰。隨即唐朝在西突厥故地設置了蒙池都護府和昆陵都護府,各領都督府、州若干,並於次年,將原先設立的安西都護府升為安西大都護府,總覽中亞全局事務。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就在唐軍先後掃蕩薛延陀和西突厥的時候,阿拉伯也沒閒著,公元651年終於滅亡薩珊波斯的阿拉伯正式開始同唐朝接觸和交往了。然而此刻的阿拉伯由於擴張太快,內部各勢力不穩,出現了一系列連鎖反應。655年的船桅之役雖然沉重打擊了拜占庭帝國的海軍力量,使其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但這已經是阿拉伯最後的統一對外戰爭了。661年,曾為穆罕默德敵人的倭馬亞家族成功登頂,並將哈里發改為世襲,成為帝國實質上的君主。倭馬亞王朝的建立標誌著阿拉伯統一信仰時代的完結,此後的帝國由於民族文化、宗教派別和政治勢力的分歧,不斷陷入爭鬥之中。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帝國成就絲路,絲路成就帝國

阿拉伯帝國此後雖然陷入不停的內鬥之中,但形式上的統一卻長期維繫了下去,大唐帝國同阿拉伯帝國一道成為中古時代絲綢之路的維護者。然而與唐朝繼承秦漢帝國不同,阿拉伯帝國的疆域遠超曾經的波斯、薩珊、安息等時代,卻和馬其頓創立的亞歷山大帝國的疆域高度吻合。亞歷山大人死地分,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帝國內部地緣結構太過支離破碎,僅憑超強武力將其強行整合為一體的行為並不能持久。然而阿拉伯帝國雖幾經改朝換代,卻維持將帝國維繫了整整六百年,尤其是最初與唐朝並立的二百年,中樞的號令尚可有效傳達廣袤的領土絕大多數板塊。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絲綢之路成就了大唐盛世,同樣亦是確保阿拉伯版圖穩定的關鍵因素。商業的交流高度依賴商路,而絲路所到之處必會形成巨大的商業利益。通過絲綢之路的串聯,中亞乃至於西亞的各個族群和板塊區域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需要一個統一的政治權力中樞去保障他們共同的利益,打破不同區域之間的政治藩籬,將商稅關稅降到最低水平。換言之,這是一種利益上的置換,地方商業利益集團將部分政治自主權拱手交付中樞,以此換取更多的商業回報。阿拉伯帝國由此解決了亞歷山大帝國的困境,構建出一套獨特的內部平衡體系。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公元751元,在絲綢之路重新構築百年之歡,唐朝和阿拉伯爆發了怛羅斯之戰。此時的唐朝因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原因,面臨草原人口南附壓力和吐蕃持續崛起的雙重壓力,不久便爆發了安史之亂。雖然唐朝並未因此走向覆滅,但其國力也由此轉入衰落。大唐帝國內部更是藩鎮割據、四分五裂。

7世紀絲綢之路重現繁榮,源自大唐帝國與阿拉伯的刀劍守護!

中原的長期戰亂,加速了唐朝經濟中心向巴蜀和江南轉移的步伐。而中原的長期混亂和幽燕十六州的淪喪更嚴重影響了西域商人同中原的採購。宋朝雖然重新統一了中原腹地,但河西走廊已經被西夏佔據,商道阻隔的宋朝不得不開始加大南方海上貿易通道的發展。絲路的荒廢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其影響最終波及阿拉伯帝國,沒了共同利益驅使的各個板塊因此離心力驟增,分崩離析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