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旅游的?

乐坛外星哥


3年前去了一趟厦门,那是我第一次的旅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也许是厦门的海滨风光,又或者是鼓浪屿的小清新风格,使我觉得很舒服,工作上的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那次以后,每年我都抽出时间,一次或两次,带着家人出去旅游。

如果觉得工作太累,生活压力太大,不妨出去玩几天,让大自然荡涤一下你的心灵,适当放空自己,给自己充充电,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linyi旅游


有人说,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我的骨子里就是有流浪四方的基因,从第一次旅行到现在经常远行,同事都认为我是内心放荡不羁的人……

首次旅行,学业圈与同学出游。那是刚入大学的92年左右,就是我和班团支书两个小男人夜半的突发奇想的出走……大家周末有时聚餐喝酒,打双升……我们两个人另类聊天……说到了庐山,革命圣地,诗词名胜……半夜10点多去坐轮渡到九江,转客车到庐山……住了很差的民房,没有钱在景区照相,第一次爬了三叠泉……下山时下雨过节人多,车票不小心涨了5元,一天没吃没喝……还得抢着买票,下山买了船票,只剩5角钱,花1角钱买了杯开水……下船后真是没钱了,坐公交都是找司乘检票人员说情,"刷脸"上车问校的……无知者无畏,很囧的第一次出行……

再次旅行,事业圈与同事出行。教师暑假长,工资不高,奖金不多。当时流行用教师奖金和个人出资各半的方式,约人均1000元左右,每年走一条旅行线路。去过海南三亚、东山济南曲埠青岛、壶口瀑布西柏坡、山西乔家大院晋祠、北京、杭州、南京、宜昌三峡、广西北海围洲岛、福建武夷山厦门鼓浪屿……经费条件有限,但多半是陪小孩出门长见识。

然后旅行,专业圈与专家同行。这个阶段学校基本不再组织教师团队出游了,但是会有一些省市区校的高端异地培训项目,偶尔参加。去过教育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培训学习。如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深圳、重庆、成都、云南、台湾等地……短期学习为主,深度旅游少。

最后旅行,家业圈与家人同行。第一阶段是小孩小时候学过架子鼓,多次参加过上海、北京的夏令营。当时一家人住在组委会安排的酒店或学校宿舍里,经济实惠,一住上十天,学习旅行都很充分。第二阶段是小孩高中夏令营和自招考试。去过北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郑州……每个地方住了3一5天,清华大学近春园快住了1个月了,荷塘月色真不错……在孩子备考复习期间,夫妻两人去过五台山、普陀山……第三阶段是一家人自驾游, 孩子高中一毕业,2015年与大学同学及家人去了北疆15天,喀纳斯、赛里木湖、天池、果子沟、霍尔果斯、怪石峪、八卦城、伊昭公路、那拉提草原、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交河故城等……还有封路没有走过的独库公路和南疆,都是我们再去的理由……2016年一车一家三口去了西藏24天……走318南线转滇藏走青藏线……回想路上的各种险情,现在都后怕,真是无知者无畏,现在让我一车一司机一家人走西藏,我都有些怕了……但西藏是一种药,去了治病,不去有瘾……2017年一车一家人走了川西甘南大环线,雅安、夹金山、丹巴甲居藏寨、色达佛学院和天葬台、青海年宝玉则、红原、若尔盖、花湖、唐克九曲十八弯……可惜刚到九寨沟的当天晚上刚入住,就发地震了……传说中的黄龙和九寨沟的人间仙境都没有看到就崩踏损毁了……那一夜和第二天下山从绵阳返回成都……一路见证了四川人民救灾的伟大与坚强……2018年大学同学三家人相约走了西北大环线,去了西安、兰州、西宁、青海,游了青海湖、茶卡盐湖、敦煌等……其间还与家人就近周边自驾游,去过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罗天薄刀峰、天堂寨等……2019年计划走云贵线……还有丙察察和新藏线,南疆,东三省边境线……计划近几年,越身体允许,能带上老人,天南海北走一圈……

旅行,已经是我们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心在路上,人在旅途……(喜欢的请关注,不喜勿喷,谢谢)


都市放牛VS文心雕龙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旅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如果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那应该是儿时。对于小孩子来说,旅行的概念和玩是一致的,记得小时候父母带着去郊游就会兴奋得睡不着。

如果要是出远门旅行那更是一件大事,即开眼界,长知识更可以不用做功课开心的玩。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是逐渐喜欢上旅游的,上大学之后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很不适应,在大学里显得有些“高冷”。开学一段时间刚好有短假期。

我一个学姐邀请我出去旅游,心想反正没事做,出去吃点好吃的。那次去的是庐山,从长沙坐火车出发的,硬座,在火车上遇到很热情的同桌,大家聊天、分享生活趣事。

到了目的地后,遇到的民宿老板也很善聊。一路上真的遇到了很多热情的人,也感染我变得热情,那个时候才开始慢慢知道,离开父母,才是成长。

以上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荒野求声


我是逐渐喜欢上旅游的,上大学之后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很不适应,在大学里显得有些“高冷”。开学一段时间刚好有短假期,我一个学姐邀请我出去旅游,心想反正没事做,出去吃点好吃的。那次去的是庐山,从长沙坐火车出发的,硬座,在火车上遇到很热情的同桌,大家聊天、分享生活趣事。到了目的地后,遇到的民宿老板也很善聊。一路上真的遇到了很多热情的人,也感染我变得热情,那个时候才开始慢慢知道,离开父母,才是成长。

再之后印象深刻的旅游就是我失恋了,一个人去北海旅游。那个时候身上就只剩2000元了,啥也没想,说走就走,自己查攻略,订宾馆,为了省钱坐火车,还要在桂林倒车。到了之后自己带着自拍杆到处拍照,也敢主动去跟人聊天,还交了一个本地人朋友,大家一起吃宵夜聊梦想聊人生,那种感觉很奇妙。在出发之前,室友嘱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但是我安全回去了,带着不一样的自己。

旅行对于我来说,在慢慢改变我,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世界真的很大,不走出去看看,你不会了解到自己的可能性,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爱吃榴莲的王小姐


旅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如果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那应该是儿时。对于小孩子来说,旅行的概念和玩是一致的,记得小时候父母带着去郊游就会兴奋得睡不着。如果要是出远门旅行那更是一件大事,即开眼界,长知识更可以不用做功课开心的玩。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箕走南闯北了,但真正喜欢上旅行,爱上旅行是2009年的时候去北京,到了故宫博物馆,被展览的国宝震撼了,所以,直到现在不论到什么地方,我一定会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即可以说是兴趣爰好,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


风一吹牛


本人杨帆是十年前开始旅游的,当时用的不是苹果手机,所以很多照片没有留下来,自从2012年开始有了微信朋友圈以后,所有的出行都会在朋友圈记录下来。到目前为止八年里,出行过世界亚欧南美北美等几大洲数十个国家,因为工作原因在这几大洲邮轮出行,在加勒比海、土耳其亚得里亚海、马尔代夫印度洋、泰国普吉岛和国内帆船航海,在世界各地汽车自驾超过两万五千英里。现在开始会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对本人来说也是人生中一份美好的回忆。文中所有文字照片视频都是本人亲自拍摄,个别也有别人用本人手机给本人拍摄。

通过朋友圈查找功能,找到了2012年十月一日在巴黎参观巴黎圣母院拍的照片,一幕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感谢有个微信朋友圈这么个最好的日记本。当时用的不是苹果手机,不然拍过的照片用地点查找也就几秒钟的事情,这就是苹果ios最强大的地方。











SailingCruising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以为这就是世界,一句话,确实撩动了很多人,也让更多的人慢慢习惯旅行。

自打什么时候喜欢出行旅游,可能从小就形成了吧。比如说,小学课本上有一编课文桂林山水,文中的段落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等这些段落,感觉桂林肯定是很美很好看的,还有配上了图片。确实感觉桂林山水甲天下,感觉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从小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吧!

在学校读书期间,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春游,旅行活动,到了另外的地方去看游览,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人物,才感觉到,原来这里的人生活可以这样的,也可以这样生活,说话跟我们不一样的,风俗也不一样,渐渐地眼界慢慢开阔了,从此慢慢喜欢上旅行吧。

还有家人的携带,从小就跑遍了,整个广东,那个时候虽然很小,但是感觉一个省居然这么大,坐车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居然要这么久,车窗外的风景一轮变着一轮。这种感觉太美妙了,而且现在回想起来以前的风景,楼房,跟现在也不一样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交通也变得更快,更完善了。

至于什么时候喜欢旅行了。可能是你从小种在心里的一颗种子吧,它会发芽,生根长大。

亲爱的朋友,你又是什么时候喜欢旅行的呢?最后付上出去旅行的照片给大家欣赏,喜欢可以点赞评论。






江山看世界


我是天生爱自由,骨子里就有流浪的基因!




垃圾粉碎机


海拔4600-心理的洗礼,高原地区的走路真的比跑马拉松还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d4a5cd0301dd4004c218ae2d9ee2f0b7\

千年老妖1788


大学时期,主修专业就是旅游。如今也去了好些地方~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

正如: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遇见什么人,看了多少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下一个机遇,重新认识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