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兄弟中最弱的李治,为何可以继承皇位?

幽草Vic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共有14个儿子,其中嫡子有三人,分别为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其余皇子中也不乏人中龙凤,三子吴王李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众皇子之中,最受唐太宗青睐的是嫡次子魏王李泰,他曾在朝臣面前夸耀此子最像自己,那为什么唐太宗没有立李泰为储,反而是选择了嫡子中最为软弱的李治呢?难道是太宗不清楚李治的性格吗?

▲玄武门数字复原

其实李世民很清楚李治的懦弱性格,之所以选择李治也正是这一原因。晚年时,唐太宗身体不好,而且经常做噩梦,时常梦到大哥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前来向其索命,加上心底对当年杀兄囚父一事颇为内疚,因此对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之类的行为很是厌恶。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唐太宗想尽一切办法来杜绝——对于那些争强好胜又有能力的皇子,他一向采取打击态度,因为这些人继位以后必然会通过打击异己的方式稳固统治,很有可能对昔日兄弟痛下杀手。思来想去,李世民不打算让有能力又有心机的皇子继承皇位。

▲魏王李泰剧照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储君之位出现空缺。或许是因为父皇宠爱,魏王李泰逐渐生出了谋储之心,为争夺太子之位,他不断示意身边的官员为其上表进书。然而李世民似乎并没有立李泰为储君的意思,他不仅将百官诏书驳回,还将李泰王爵降封,转而立九子李治为储。对于晚年的李世民而言,嫡次子李泰的野心太大,要是他当上了皇帝,指不定李家又会上演“玄武门之变”,所以他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无忌

为了不让儿子们自相残杀,他最终决定将最软弱胆怯的李治立为太子。由于李治乃是长孙皇后嫡出,即使他只是九皇子,也不违反“立嫡”的传统,而李泰得知是同胞兄弟抢了自己的储君之位后也不便发怒,朝中大臣对此决议的阻力也比较小。为了让身体不好、能力较差的李治顺利继承皇位,李世民临终前特意委派了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人为托孤大臣。

▲唐高宗李治晚年剧照

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果然对自己的兄弟们很是照顾,不仅加封他们,而且从来没有对以前参与夺嫡的兄弟们进行清算,护住了李氏皇族的安全。李治晚年时,身体虚弱还患有眼疾,根本无力处理国政,所以只能将大唐帝国的所有政事交于武则天处理,这为其日后篡唐称帝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称帝后,李氏皇族纷纷起兵反抗,为巩固自己得之不易的皇位,武则天对他们痛下杀手,李氏皇族凋零殆尽。这一结果,想必是唐太宗当初所没有料到的。

参考文献:

《旧唐书》《资治通鉴·唐纪》


趣观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有“玄武门之变”,更有“贞观之治”,开启了真正的盛唐景象。而在他去世后,继位的唐高宗李治,继续推行老爹的基本政策,延续了唐王朝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可以说,如果不是老婆武则天出来闹腾,李治这个皇帝当的,即便算不得优秀,可也是合格的。

      可是,李治并不是唐太宗的嫡长子,为何能成为太子,继承大统呢?在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难道没意见?

      其实,李治的大哥李承乾,本应该是铁定的储君人选,但这哥们忒着急,天天就想着上位,想着帮老爹分担国政。你想啊,唐太宗好不容易杀兄灭弟夺来皇位,还没坐够呢,你小子就天天惦记,这不是找死嘛。不得已,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只能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身份。

        李治的另一个老哥李泰 ,本来对于皇位没啥觊觎之心,毕竟大哥李承乾太牛逼了,自己轮不上。可看到大哥被废,而且老爹又特别宠信自己,逐渐对皇位产生了想法。可是,这个李泰,心思太重,性情太狠,完全是遗传了老爹李世民的基因。李世民年纪大了,当然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反目成仇,甚至是刀兵相见。于是,他选择了看起来并不机敏且生性敦厚的李治作为唐王朝的接班人。

       当然了!李治并不只是完全因为自己的两个哥哥不中用,才混上皇帝宝座的。当初,为了得到太宗老爹的信任,他也做出过积极努力的。据记载,李治从小就特别喜欢《孝经》这本书,或者说,李治从小就看起来非常喜欢《孝经》。有一次,老爹太宗问他:“你认为这本书里面什么最重要?”

       李治斩钉截铁地回答:“孝道。”之后,他还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把早就背好的台词一股脑儿说给老爹听。李世民听完以后,很是欣慰,很是高兴,夸奖了他一番,并说:“如果你真的能够如此行事,那以后一定能够孝顺父皇,和睦兄弟。”

     后来,李治被正式任命为皇太子,帝国正儿八经的储君。李世民开始让他上朝,听取国务和政事,并让他观摩自己是如何处理国家大事的,此举无疑是培养李治的治国能力。但是,李治却并没有像自己两位哥哥那样变得张扬,变得嚣张,相反他还更加的保守和低调。

       在唐太宗亲征高丽时,李治被留守监国。等到李世民确定发兵时期之后,李治却终日悲伤戚戚的神色,不舍得父亲上阵。而且,李治安排驿站用飞马及时传递国家大政和事务给李世民知晓,并及时获知老爹李世民的军事战况和身体状况。李治的这一手,高明!不仅完全打消了李世民的顾虑,还让自己的太子地位更加稳固,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智慧。

    等到李世民凯旋归来后,李治跟从他前往自家的发源地并州。当时,李世民身上生了毒疮,李治为了帮父亲疗伤,亲自用嘴去吸出毒脓,使得老爹大为感动。

        别的不说,单就这几件事来看,李治真的要比他那两个哥哥强太多了。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对李世民,即便是表演,单就这些个举动来看,绝对能让李世民放心地把帝位传给他。至少,李世民觉得他是个既孝顺又善良的儿子,让他当皇帝,最起码可以保证其他的儿子们性命无忧。

       在李世民去世后,李治最终顺利的继承皇位,成为大唐帝国的新一代国君。期间,他继续推行李世民的政策,使得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延续了一代盛世的辉煌。






文史不假


细读唐朝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号称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为什么最终把皇位传给了窝囊又懦弱的李治?那怕李治稍微强悍一点点,也不会给武则天篡位的机会,中国的历史恐怕又要改写了。其实李治能够成为皇帝,真的是运气使然。纵观中国历史,没有比他运气更好的皇帝了,他这个皇位完全是捡来的。

唐太宗李世民总共有14个儿子,其中嫡子有三人,分别是太子承乾、魏王泰和晋王治,李治按排行是第老九。庶出有蜀王李恪、纪王李慎、曹王李明等,但是按照立嫡不立庶的原则,这些庶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已经基本上和皇位无缘了。唐太宗李世民需要做的就是从太子承乾、魏王泰和晋王治三人中挑选继任者。

这三人当中,李治的希望最小,因为他最软弱,而太子承乾和魏王泰则为了夺取皇位,各自纠集了一批大臣,相互之间斗得你死我活。这一切让李世民不仅感到厌恶,而且让他想起了当初的“玄武门之变”。他不希望在自己的儿子们当中也出现兄弟相残的情况。贞观十六年(642年),急于夺取皇位的李承乾联合了大将侯君集等人,意图效仿当年父亲逼宫一样,逼迫李世民退位,但事情败露。

李世民十分震怒,彻查之后,将李承乾赐死,又因为魏王泰长久以来跟李承乾不清不楚的关系,最后李泰无缘继承皇位。这两人一倒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班老臣害怕了,他们担心李世民如果再弄出个新太子来,就会收拾掉他们这班老臣。因此原来支持太子承乾和魏王泰的大臣们一致向李世民推举了唯一的嫡子晋王治。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垂垂老矣,继承人的选择问题迫在眉睫,他已经没有时间去进行考察了。晋王治的选择对于各方来说都是最合适的,他的能力不够,但是有一班能臣辅助也还是过得去的。于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李治登基做了皇帝,是为唐高宗,而在他的后面,就是武则天的大周盛世。


动如脱缰兔


李治之所以能继位,其实和另外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皇子继位情况颇为类似,就是清朝雍正皇帝。

一、都有合法太子在位,太子本身又不争气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后来因为忌惮深得父亲宠爱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事情败露被废。



康熙的太子胤礽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结党营私,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所以两次被废。

二、都有其他皇子争儲。

这个不用赘述,李世民对魏王李泰宠爱过甚,康熙则有一大堆儿子夺嫡。



三、都依靠忍耐的智慧笑到了最后。

在诸皇子忙着争夺皇位时,李治在干什么呢?他什么都没干,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不争无人与之争”。尤其身在帝王之家,众多皇子为了皇位相互残杀,拼命地培植势力,殊不知这是帝王最反感的,特别像李世民这样通过杀死两位兄弟坐上皇位的,就更加不希望儿子学自己那样自相残杀。所以表现得对皇位没有兴趣的李治被李世民认为这是友爱兄弟,孝顺父亲的表现。


海军史研究会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首先中国自古便是嫡长子继承制。

所以真正能当皇帝的只有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李承乾大李治9岁,李泰大李治7岁,这哥俩斗得是昏天暗地。

明面上兄友弟恭,暗地里真的是拿刀互砍了,李承乾还谋划过暗杀李泰的行动,可惜失败了,最后谋划逼宫被废。

太子固然是不行,可是李泰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趁着太子被废,使劲往朝堂里安插自己的亲信。

“自今太子失徳,藩王窥视者,皆俩弃之。”——《资治通鉴》

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李治性格不错。“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的污点和遗憾。他实在是不想让兄弟相残的人间惨剧再发生了。

无论是李泰还是李承乾都会为了皇位杀掉亲兄弟,唯独宽仁孝友的李治不会,当然事实也确如李世民预料的那样。


飞鹰走马大谁何


李治懦弱无能,是影视剧中的误导。李治做皇帝时,灭国无数。还开创永徽之治。

中国历史上的华夏政权中,李治在位时,国力和疆域都达到鼎盛。

李治为什么为什么能当储君?最终成为皇帝?

一是李恪不是长孙皇后所生。

二是李恪是长孙皇后所生。

三是他运气好。

四是有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支持。


杨朱学派


一是运气好。

废太子承乾谋反被处置,最后向李世民揭发李泰谋储的行为,李世民因此将李泰废黜。此后李世民嫡子就只有李治一人,法理上,李治获得继承人地位无法逆转。

二是有娘舅

长孙无忌不喜欢李泰。相对来说,年轻而且看似懦弱的李治就是长孙无忌的最佳选择。所以长孙无忌劝说李世民放弃立李恪的想法,而当时也只有长孙无忌才有这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