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拟新增3万个学前学位

本报讯(记者 任洁)教育部4月18日发布,将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作为2019年教育“奋进之笔”攻坚行动,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将提高到168.5亿元。各地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其中北京市今年计划新增学前学位3万个。

据悉,中央财政今年将加大学前教育扶持力度,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安排150亿元,2019年在此基础上提高到168.5亿元,支持各地扩大普惠性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发改委、教育部启动实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工程,2019年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支持11个省(区、市)试点,引导激励地方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幼儿园园舍建设,有效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目前,已有30个省(区、市)和兵团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北京市有独立法人幼儿园1657所,在园幼儿45万,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28.32 万人,占比63%,民办园在园幼儿16.68万人,占比37%。北京市教委表示,随着人口高峰到来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外来人口压力等因素,未来几年,北京市幼儿园学位仍然存在缺口,特别是普惠性学位供给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

为此,北京市通过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办园、以租代建等多种方式,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2018年新增学前学位超过3万个,2019年拟再新增学位3万个。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央地合作举办了一所幼儿园,园所一期建设于去年10月完成,目前已正式开园。中国科学院一次性投入3100余万元,将一所闲置的办公楼改建成幼儿园,市区两级财政通过生均补助保障幼儿园持续运行。

同时,北京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于普惠性幼儿园无论公办、民办,政府的生均补助标准一样,家长缴纳的学费一样,实现了办园标准统一、财政补助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教师待遇统一,对于由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还给予一次性奖励。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由3%提高到10%。

教育部表示,将推动各地积极稳妥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全面摸清底数,建立信息报送系统和工作台账,推进分类进行整改。同时开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攻坚行动,推动各地完善布局规划,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

此外,教育部将加快制订学前教育法,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学前教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