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野生動物保護—豺、黑熊、石貂

豺(學名:Cuon alpinus):有11個亞種,大小似犬而小於狼,體長85-130釐米,尾長45-50釐米,體重15-32千克。吻較狼短而頭較寬,耳短而圓,身軀較狼為短。四肢較短,尾比狼略長,但不超過體長的一半,其毛長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紅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較淺淡。下臼齒每側僅2枚。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棲息環境

豺喜群居,但在各個地區的密度均較為稀疏,數量遠不如狐、狼等那樣多。棲息的環境也十分複雜,無論是熱帶森林、叢林、丘陵、山地,還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亞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帶,都能發現它的蹤跡。它居住岩石縫隙、天然洞穴,或隱匿在灌木叢藪之中,但不會自己挖掘洞穴。

生活習性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性喜群居,多由較為強壯而狡猾的“頭領”帶領一個或幾個家族臨時聚集而成,少則2-3只,多時達10-30只,也能見到單獨活動的個體。當群體成員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也會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鮮血淋漓,有時甚至連耳朵也被咬掉。聽覺和嗅覺極發達,行動快速而詭秘。稍有異常情況立即逃避。豺以群體圍捕的方式獵食。食物主要是鹿、麂、麝、山羊等偶蹄目動物,有時亦襲擊水牛。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分佈範圍

中國:黑龍江、吉林、新疆、陝西、甘肅、青海、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江西、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西藏。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黑熊

亞洲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個亞種。體長150~170釐米,體重150千克左右。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5趾,爪尖銳不能伸縮。身體粗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棲息環境

黑熊是一種森林性動物,活動範圍廣泛,棲息地的選擇除了受到食物資源豐富度的影響之外,人為干擾更是關鍵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離村落遠近、遊憩壓力等。亞洲黑熊從低海拔600米的熱帶雨林到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亞熱帶乾旱河谷灌叢;溫帶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溫帶暗針葉林,都有棲息。有垂直遷徙的習慣,夏季棲息在高山,入冬前從高地逐漸轉移到海拔較低處,甚至到乾旱河谷灌叢地區。

生活習性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亞洲黑熊的嗅覺和聽覺很靈敏,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但視覺差,故有“黑瞎子”之稱。亞洲黑熊可以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也能像人一樣坐著,但行動謹慎又緩慢,很少攻擊人類。一般在夜晚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巖洞中睡覺。其善於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樹上去取果子和蜂蜜;並善游泳。

亞洲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不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分佈範圍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甘肅、青海、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內蒙古。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石貂

石貂(學名:Martes foina),是食肉目、鼬科、貂屬的一種中小型哺乳動物,在它的近親中個體相對較小,通常體長在50釐米以下,棕褐色毛帶有白色的大喉斑,尾長約等於頭體長之半,壽命最高可達18年。石貂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入漸危物種。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棲息環境

石貂經常出沒於森林、(歐洲)栓皮櫟林地、岩石區、田野、牧場、花園和樹木繁茂的農田,以及鄉村和城鎮。

生活習性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石貂多晝伏夜出,夜間或黃昏時活動頻繁;在飼養條件下仍然保持這種活動規律,遇大風、大雪等天氣時,很少出來活動和採食 。石貂是捕食鳥、鼠為主的食肉獸,食性很廣,主要以各種小型獸類(野鼠、野兔、松鼠等)以及鳥類(野鴨、野鴿、麻雀等)為食,也會掠食蛇、蛙、鳥卵、昆蟲,除動物性食物外,有時還採食一些野漿果等 。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豺、黑熊、石貂

分佈範圍

在中國主要分佈於中西部的山西、河北、內蒙古、四川、寧夏、陝西、甘肅、青海、雲南、新疆、西藏等地。

1998年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Ⅱ級保護動物,經國務院批准生效 ;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易危(V)”種;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2008年,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中保護級別(全球)為無危(L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