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三国演义三国鼎立,魏蜀吴只有蜀国是汉室遗珠,刘皇叔自从汉中称王之后,没少折腾。我们熟读三国演义的都应该清楚,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蜀汉对于北伐有一种迷之执着。内部有矛盾怎么办?北伐啊!豆腐脑甜咸之争怎么办?北伐啊!一切矛盾都可以用北伐解决。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正因为蜀国数十次的北伐劳民伤财,有人就提出质疑了,是不是诸葛亮为了抓紧手中仅有的权利,故意劳师动众,显示自己的能力,甚至挥泪斩马谡都被说成排除异己,其实有这种声音也不是没有原因,就是北伐的次数太多了,蜀国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一直在北伐从未放弃。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我觉得蜀国一直在北伐,和诸葛亮、姜维的关系是不大的,我相信他们不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搞得国内劳民伤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知道我所说的不一定被大家信服,一点浅见。

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国土最小,人口最少,其经济实力也最弱。但是蜀国拥有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这个保证了蜀国的北伐物质基础,解决钱粮问题。除此之后蜀国还拥有四川的栈道控制权,我们都是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保证北伐过程中自身的安全,凭借地利魏国很难攻入蜀国核心。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但是吴国和蜀国的情况截然不同,魏吴两国仅仅一江之隔,隔江对峙。吴国虽然拥有广袤的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土地,但是吴国的人口和魏国没法比,两个国家彼此之间都是平原地区,没有任何天险,如果打起来魏国很快就可以攻入吴国,吴国强大的是水军陆军没办法和魏国抗衡。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三国初期,魏蜀吴都是将星云集,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三国的人才储备都出了问题。蜀国虽然五虎将陆续陨落,但是蜀国还有诸葛亮、魏延、张苞、关平、廖化等猛将,对外战争除了打的后勤,还有拼的是指挥的将领和策划的谋臣。蜀国这两项都不是太差。

反观吴国,自从吴国失去了周瑜、鲁肃、陆逊等统兵将帅,开启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国内几乎没有了可用的将军和谋臣,这个从孙权多次御驾亲征就能看出吴国是有多缺人才,这也影响了吴国的对完活动,只能被动防守。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蜀国北伐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蜀汉是东汉仅存的火苗,刘备希望可以达到祖辈的辉煌,可以得到汉室的承认。这个也是蜀国的立国方针,蜀国的文臣武将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个理由聚集一起,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可能蜀国就变成一盘散沙。

吴国因为太子的多次立废,国内政治不稳定,全部都在争权夺利谁还关注对外的战争,朝堂的事情肯定会影响军队的团结,武将不以开疆扩土为己任了,开始插手朝堂。这些内部原因也是吴国对于北伐不热衷。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到灭国还在北伐而东吴却闭国自守?

多次的北伐也耗干了蜀国的战争潜力,国内民生凋敝,劳民伤财,虚弱的蜀国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魏国的进攻,导致灭国,吴国也很快步蜀国的后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