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刘备一生中升官最快的时候,五年内从局级干部升到副国级

小说:刘备一生中升官最快的时候,五年内从局级干部升到副国级

公元191年,刘备在高唐县令任上,被盗贼攻破,刘备不敌,逃奔青州,投靠青州刺史田楷。之后先任平原县令,后任平原国相。在平原国相任上,194年,时为兖州刺史的曹操进攻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向田楷求救,田楷和刘备一起救援陶谦。刘备自己这时候自有兵千余人,路上又收编饥民数千人。到徐州后,陶谦又拨给刘备四千丹杨兵,兵力约在一万人左右,驻屯在小沛。

之后,因为吕布从豫州进攻兖州,曹操后方的郡县在陈宫、张邈的带领下,多数转投吕布,曹操只剩下三城,后方形势危及,曹操不得不从徐州撤退,回头去平定老根据地兖州的叛乱。曹操退兵之后,田楷退回青州,刘备继续留在徐州。为了拉拢刘备,陶谦就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这是刘备第一次和豫州发生关系。但这时候豫州并不在陶谦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刘备也只是遥领而已。

陶谦死后,刘备在陈登、孔融等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就任徐州刺史。因为刘备和曹操是老交情了,现在又辖区相邻,所以刘备领徐州刺史之后,就派人送信给曹操,希望能和曹操和平相处。当然,刘备的理由也充分。曹操当初进攻陶谦,是以杀父之仇为名,现在陶谦已死,刘备的意思就是,你的杀父仇人已经死了,希望我们和平相处。

曹操此时正忙于和吕布争夺兖州、豫州的地盘,无暇顾及刘备,加上和刘备又有旧交,而且袁术进攻徐州,被刘备击退,而曹操和袁术是老对手,所以曹操就接受了刘备的示好,并表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加上刘备自领的徐州刺史,这样,刘备就既有镇东将军的军号,又封了侯,又有徐州刺史的行政职务,就真正成了一方诸侯,地位就比较高了。这之后,刘备再投靠其他人,都是客人,保留独立性,并不是完全做下属了,也就是后来的评书演义小说里所谓的“听调不听宣”。

曹操击败吕布后,吕布走投无路,只好继续向东南走,依附刘备。刘备正愁兵微将寡,所以就收留了吕布,让吕布驻屯在小沛。吕布趁刘备与袁术在前线相持,后方空虚,偷袭占据了徐州,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一开始还不愿意转而依附吕布,所以继续向东,在东海一带徘徊了一段时间,邀击并斩杀了在这里活动的韩暹杨奉,一度声势有所恢复。但很快就遇到饥荒,部队溃散,刘备走投无路,只好主动和吕布和解,吕布又让刘备暂屯小沛。刘备收集散兵,很快又有了一万多人,声势又起来了。吕布觉得刘备是个潜在的威胁,怕刘备像自己一样突然袭击自己,就先下手为强,派人进攻刘备。刘备不敌,只好主动向曹操求援,曹操派夏侯惇去救,也被吕布击败,刘备也再次被吕布击败,妻子儿女被俘虏,只能单骑逃奔许都,投靠曹操。

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表荐刘备为豫州牧,比豫州刺史更高了一级。随后,曹操带着刘备进攻徐州,生俘吕布,吕布表示愿意投降,刘备劝曹操杀了吕布以绝后患。之后,刘备和曹操一起回到许都。这时候是公元198年。回到许都后,曹操又推举刘备为左将军,军号也比之前的镇东将军又提高了。

从公元194年到198年,刘备从31岁到35岁,这个时期刘备的职务从平原国相一路高升,先是豫州刺史,后面自领徐州刺史,又晋升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到198年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级别相当高了。这之后,无论是刘备投奔袁绍,还是投奔刘表,都是以这个身份活动的。在荆州,刘表让刘备驻屯新野,刘备仍然在以这个名义活动,招贤纳士,开立军府。

赤壁之战时,孙权虽然地盘比刘备大得多了,但在朝廷的职务仍然是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比刘备的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要低。一直到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四年,周瑜已经攻占南郡之后,刘备才表荐孙权为行车骑将军、徐州牧,而刘备自己这时候也从孙权手里借来了公安,作为根据地,开始逐步占领荆州西部四郡。刘表的儿子刘琦死后,刘备又自领荆州牧。

也就是说,刘备用豫州牧的名义,活动了十年。但刘备此时的军府是以左将军名义开建的,而不是以州牧名义。刘备实际上也并未真正管理过豫州,不过这并不重要,他表荐孙权为徐州牧的时候,徐州实际上也在曹操控制之下,孙权也没有控制过。这之后,刘备一直到入川,才由刘璋推荐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而刘备则推刘璋为行镇西大将军、益州牧。

这样,刘备的名义就变成了宜城亭侯、左将军、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荆州牧。但刘备在占领荆州、攻取益州和汉中的时候,都是以左将军府的名义活动,作为主要的军队统帅机关。一直到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才把在许都时曹操以皇帝名义授予的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退还给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