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為什麼不恢復公族,至使三家分晉?

築夢江城


晉文公重耳為什麼不恢復公族,至使三家分晉?這個問題怎麼說呢?起碼晉文公在位期間,他還沒有看到卿大夫的危害,彼時晉國公族所產生的威害要遠甚於卿大夫。



說晉文公為什麼不恢復公族,就不得不說晉國公族凋零的根源“曲沃代翼”。晉昭侯即位後,將叔叔成師封在了比國都翼城還大的曲沃,史稱“曲沃桓叔”。有了實力,曲沃桓叔便惦記上了侄子的位子,欲取而代之。於是,曲沃不斷向大宗發起攻擊。歷經曲沃桓叔、曲沃莊伯、曲沃武公(晉武公)三代,曲沃武公終於一嘗所願,殺了大宗之後晉侯緡,並以珍寶賄賂周釐王,被正式封為諸侯,取代了大宗,這便是史上著名的“曲沃代翼”。



晉武公以武力奪權,幾乎殺光了原先的大宗一脈。晉武公去世後,晉獻公即位,這位晉獻公便是晉文公重耳的父親。晉獻公在位時又發生了兩件事:一、晉獻公採納士蒍的建議,將晉國長期內亂歸結於公室勢眾。除了少量流亡者,晉獻公幾乎殺絕了自己一脈之外的晉公族。二、發生了“驪姬之亂”,父子反目、兄弟相殘,最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晉文公)、夷吾(晉惠公)被迫流亡他國。等到晉文公返歸國執政時,晉公族已經所剩無幾……



換句話說,即便晉文公想恢復公族,那也得有得恢復啊!經過了他祖父和父親的屠戮,晉國公室凋零,早已無人可用。更何況,“曲沃代翼”“驪姬之亂”給晉文公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太大,從內心而言,晉文公也並不想重用自家人,引來新的麻煩。而這個時候,卿大夫便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們不具備公族血統,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缺乏篡位的號召力和“法理依據”。同時,晉文公重用的卿大夫(三家分晉那些人的祖宗)大多數跟隨自己流亡他國多年的親信,這些人在自己最為落魄之時依然不離不棄,對於晉文公而言,這些人要遠比自家人靠得住!更何況,晉文公何等人物?在他的領導下,卿大夫想自立,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或者可以這麼說,如果晉文公之後的國君都能像晉文公那樣,三家分晉基本上不太可能發生。因此,晉文公在位時,卿大夫掌權的弊端並沒有顯現出來,反而是利大於弊。



但是,晉文公自己再能幹,也架不住後世出幾個不肖子孫!加之跟隨晉文公流亡的卿大夫一代紛紛謝世之後,他們的後代與公族已然沒有什麼情分可言,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於是,在國君昏庸的前提下,卿大夫勢力迅速膨脹,國君與公族被架空。再之後,同樣是因為利益,卿大夫之間又開始了相互攻伐,並最終形成了智韓趙魏四家掌權的局面。再後來,四家中實力最強的智氏想要做大,結果被另外三家聯手給滅了。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韓趙魏三家索性瓜分了晉國的地盤,然後遣使請求周天子封自己為諸侯。早已成為擺設的周天子自知無力改變事實:“既然你們這麼抬舉我,我也不能不識抬舉啊!”於是,正式認可了韓趙魏三家的諸侯資格,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



晉國公室凋零的確是“三家分晉”根源所在,但晉文公重耳卻是晉公室相殘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這就最註定了他不可能、也不敢恢復公族的權力。因此,並不是晉文公不恢復公族,而是他壓根兒就不想恢復。除此之外,經過多次屠戮,晉公室人丁稀少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都沒有什麼人了,如何重用?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晉文公重耳的故事很傳奇,十九年逃亡,途中受過侮辱也受過禮遇,險陷溫柔鄉、受老農啟發懂得了土地的重要、娶侄媳婦得到被秦護送回國的機會、寒食節的由來、尊周王會盟諸侯、城濮之戰……他的故事太多太多,也很精彩,不過不是這個問題的重點。這裡的重點是重耳為什麼不恢復公族而用卿族,我以為可以分成以下幾點來分析:

一、晉國曆史讓重耳後怕

晉國的歷史在重耳執政之前就有不少有名的故事,桐葉封唐、曲沃代翼、驪姬之亂……比起重耳親身經歷的驪姬之亂,前幾代發生的“曲沃代翼”才是問題的根源。

這件事的過程很複雜,在這裡不詳述了,簡單說來就是晉國國君把比都城還大的曲沃分給了曲沃桓叔,而實力日漸強大的曲沃小宗膨脹了,祖孫三代不遺餘力,用盡能用的一切手段終於取代原本的晉國大宗成了晉國國君,同時基本殺盡了大宗子孫。

“曲沃代翼”後,大宗子弟基本沒了,即使有也逃沒影了。可是原本的小宗子孫繁盛,重耳的父親晉獻公即位,聽了士蒍的建議,默許士蒍用先離間,後逐個剪除的的方法,終於把晉獻公的叔伯兄弟等小宗子弟基本一網打盡,個別逃走的找虢國來報仇,但沒成,以這事為根源又弄出了“唇完齒寒”的故事。到這裡,大宗、小宗的子孫差不多就剩下晉獻公自己的兒子了。

然後發生了“驪姬之亂”,重耳出逃,流亡十九年,歷盡苦難,終於回國即位,先於他回國的晉惠公夷吾子孫的下場也沒什麼懸念了。

晉國來了這麼幾回宗室屠殺,重耳自己當然後怕,如果把還逃亡在外的晉國公族找回來給他們權利,自己的子孫又遭了毒手怎麼辦?晉國前面的歷史歷歷在目,自己的子孫有樣學樣相互掐起來怎麼辦?安全起見,還是不要恢復公族了吧,重耳肯定這麼想過。

二、卿族功勞大,不可不賞

晉文公之後六卿輪流執政,這確實是後世三家分晉的起因。六卿的祖先大多跟隨重耳逃亡十九年,而且不離不棄,重耳即位後,他們也忠心輔佐。春秋時諸侯很注重德行,這也是他們稱霸的資本,這就決定了重耳不可能像後世劉邦、朱元璋那樣大殺功臣。對忠心耿耿的臣子,重耳唯有委以重任才能報答一二。

“反正公族沒有了,十九年的考驗,這些人對我是真的忠誠,就用他們吧。況且同時提拔他們這麼多人,相互牽制,應該不會出太大的問題。”雖是我的猜想,但晉文公如果這麼想也是很合理的。

要說晉文公重用卿族導致三家分晉,其實並不十分確切。晉文公的子孫在能力上比不上他本人,控制不住卿族發展,所以才導致六卿相攻伐,智伯做大想滅趙,韓趙魏滅智,三家分晉。試想,要是重耳子孫都如重耳本人一樣,君強,臣自然就弱了,三家分晉會不會發生就是未知數了。

三、晉國公族沒幾個了

經過“曲沃代翼”、“勸殺諸公”、“驪姬之亂”,晉國國君的旁支基本不存在了,國君本支,重耳有六個兒子,為避免歷史重演,除太子外,其餘的送到別國,還因為“趙盾背秦”的事死了一個公子雍,在國內的就只有時任國君本支了。晉成公黑臀能登上君位還是因為“趙盾桃園弒君”,晉靈公無後才輪到他的。所以,就算後續的晉國國君有心恢復公族,也得有人讓他恢復啊,前期都殺的差不多了,後期僅有的幾個還送出去了,哪還有什麼公族可恢復啊?

我是卷舒風雲潤天地,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卷舒風雲潤天地


歷史上國君制訂的很多策略都是一把雙刃劍,在解決了當前困難的同時,也難免留下隱患,晉國無公族就是這麼一項策略。

晉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它的首任國君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之所以會出現晉國無公族的現象,源於一次重大的小宗代替大宗的事情“曲沃代翼”。晉國是公元前1033年建立,到了公元前746年晉文侯逝世後,他的兒子晉召侯即位。晉召侯把曲沃這塊地方封給了他的叔叔成師,這就是曲沃桓叔。由於曲沃這塊地方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大,這讓曲沃桓叔和他的後代們有了代替晉國國君的野心。曲沃桓叔和他的後代幾次要滅晉國君而代之,無奈周朝的宗族制度深入人心,人們只認正宗不認小宗,一心保著都城翼城,至使他們次次失敗。經過幾代人的爭奪直到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一舉將晉國滅亡,成為了晉國國君。自此曲沃桓叔一脈才奪得了晉國正統,這就是晉國著名的“曲沃代冀”。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周代的各諸侯國通常都將公室子孫封為代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緣關係做為公室的屏衛。曲沃桓叔一脈由於自己是以小宗取代了大宗,怕這種事情再次重演,公元前669年,時任的晉國國君晉獻公就把晉國的諸公子全族誅殺,以“絳”為都城,自此便出現了晉國無公族的現在。

後來由於晉獻公寵愛驪姬,發生了驪姬亂晉,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636年,才回到了晉國繼位,是為晉文公。這就回到了題主的提問,晉文公重耳為什麼沒有恢復公族呢?


那是因為重耳之所以會流亡在外二十幾年,也是父親和驪姬不尊從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給鬧的。晉獻公的太子本是公子申生,由於他非常寵愛驪姬,就想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他便讓太子申生居住在曲沃,公子重耳居住在蒲城,公子夷吾居住在屈城,讓他們遠離權力的中心,而把奚齊留在了身邊大力培養。後來在申生和兩個弟弟回都城朝見的時候驪姬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他的兩個弟弟重耳和夷吾害怕自己也被害,就偷偷逃回了封地。晉獻公便以他們不辭而別為由率兵攻打他們,重耳城破逃亡。



後來的晉國發生了晉獻公逝世,公子奚齊、公子悼先後被殺,夷吾繼位為晉惠公等一系列的事情,重耳一直都是流亡在外的。直到夷吾的兒子太子圉繼位為晉懷公,他怕重耳回來跟他爭奪位子,便殺了重耳的外祖父狐突,這惹惱了重耳。再加上晉惠公和懷公父子得罪了秦國,秦國便幫著重耳回來奪位,於公元前636年正月在絳繼位,晉懷公逃走,不久被殺。

由此可知,重耳因為公族的內鬥在外流亡了二十幾年,他繼位後又怎會再恢復公族呢?不僅不會,他還做三軍設六卿,任用六卿來管理國家軍政,這為以後六卿做大埋下了禍根。

由於晉文公以後都是六卿掌握軍政大權,六卿的勢力日系壯大。到了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互相傾軋,彼此爭鬥不斷。

後來範和中行被滅,晉國就只剩下了韓、趙、魏和智四家。本來是智最大,但智伯瑤以強欺弱,品行太差。在綁架魏、韓攻打趙時,居然使用水淹的辦法,至使本來就對他不滿的韓、魏更加忌憚他。於是魏、韓倒戈聯合趙滅了智,這就是有名的晉陽之戰,智滅後,三家瓜分了智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三家為諸侯,公元前375年,晉國僅剩的土地也被三家瓜分,曾經稱霸春秋的晉國滅亡。



三家分晉以後,齊、楚、秦、韓、魏、趙、燕齊雄並立,所以說三家分晉也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孔六十三


造成三家分晉的結果,並不是重耳一手促成的,這點需要題主,明辨清楚。

首先晉國外戚的強大是由根源追溯的,早在春秋中葉時,晉國發生了小宗吃大宗的事情,也就是後來十分有名的典故“曲沃代翼”的來源。

正因為此事的發生,致使了“小宗吃大宗”的先例,在後來,小宗成為正統後,小宗一脈的支脈因為有戰功的加持,獲得了很大的賞賜,尤其是土地的分封,儼然壯大一批宗族的支脈,後來嚴重威脅到了王宗一脈的傳承,不得不採取措施來杜絕後患,這才有了晉獻公大殺宗族的一幕。

由於晉獻公的大肆屠戮,殺死了不少自己的宗族子弟,致使王室貴族的實力嚴重被削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變得日益嚴重,因為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使用,在無法信任自家人的基礎上,那麼只能重用外族,這就成了三家分晉的根源所在。

到了晉文公時期,由於自己的王位來之不易,且一路上都是由外族心腹的幫助,才走到了今天,所以在繼承王位後,對曾經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都十分的信任,且都給予了重用。

而後的君主,均都在晉文公的基礎上,得以延續重用了這批外戚老臣一脈的人才,這才能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強盛大國的威勢,但久而久之,在隱形之中,君臣之間的那道平衡就消失了,發生了嚴重的變化,直到後來君弱臣強的局面發生,就早已無回天乏術了。


森蟻聊史


春秋末期,諸侯國君主的權威越來越收到大姓宦臣的挑戰而致使大權旁落!晉國國君的權利一樣被當時實力最大的智氏家族所掌握,後來由於智虎的貪得無厭而導致了韓趙魏三家聯合打敗了智氏家族,史稱三家分晉,春秋以此為標誌進去了戰國時代!


虎賁中郎將001


晉無公族源於晉國立國三次內亂,為了防止再次由宗族引起內亂,晉國就不再恢復公族。這和宋朝重文輕武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