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牆鐵網內 十八載堅守

“我要感謝自己當年的浪漫與執著。”14歲的那一眼,讓少女的她“一見鍾情”,從此堅定地踏上了從警之路,女子監獄高牆內也因此多了一束光。

歲月淬鍊,初心未改。從普通民警,到中隊長、副教導員,再到如今的科室領導。18年,5個崗位,福建女子監獄生活衛生裝備科副科長廖文靜,始終堅守在教育改造第一線,面對形形色色服刑人員,她用心幫她們洗滌罪惡、淨化心靈,完成自我救贖,讓她們完成從“監獄人”到“社會人”的重生。

十四歲的際遇

那年,14歲的她初中畢業,按照父母設想的軌跡是讀高中考大學。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樣的設想,被一張突如其來的招生海報給改變了。

1997年,福建警官職業學院首次面向初中招收一批學生。知悉消息後,廖文靜躍躍欲試,但心裡還在打鼓,直到一張招生宣傳海報上出現在她面前——整齊的隊列、筆挺的警服,男女警察,英姿颯爽、堅韌剛毅,廖文靜瞬間怦然心動,欲罷不能。從小就有警察夢,幻想穿上一身帥氣警服的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原本已經錄取的順昌一中。懷著浪漫的情懷、美好的理想,廖文靜堅定地踏上了警察之路。

高墙铁网内 十八载坚守

轉眼之間,四年的校園生活臨近結束,到了就業選擇的路口:要考男子監獄還是女子監獄?到男子監獄,基本只能到機關科室,工作相對輕鬆;到女子監獄,要到監區做改造工作,事務繁雜強度大。沒經過多少遲疑,對改造工作充滿熱情與執著的廖文靜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女子監獄——“要做監獄民警,就要下監區,在一線做實際的改造工作。”

溫暖而有力的光

2001年,18歲的廖文靜,如願進入到福建女子監獄,穿上藏青色警服,正式成為一名獄警。

然而,上崗半個月,廖文靜就碰了個釘子:有個“刺頭”的服刑毒販,經常會藉機挑起事端,給新獄警“下馬威”。有次在生產車間,她故意製造小摩擦,其他人跟風起鬨,擾亂車間秩序。面對教育時,故意挑戰威嚴,當場對廖文靜進行挑釁,還不時冷嘲熱諷、含沙射影地侮辱,態度極為囂張。這讓又氣又憤的廖文靜,一時手足無措。平息事端後,回到宿舍的她,埋在床上大哭了一場。最初的受挫,也帶來了現在的成長。“把每一名服刑人員改造好,是我們的責任。”這個深植在心底的信念,不僅讓她沒有絲毫退縮,還重新激發了鬥志,堅定了信心。

廖文靜堅守教育改造一線,積極踐行五大改造。綜合監區承擔著入監教育、出監教育、未成年犯教育等各項工作,點多面廣,教育難度大。廖文靜從入監談話中就瞭解服刑人員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性格特點等信息,形成“檔案庫”,然後“一把鑰匙開把鎖”,進而有針對性地管理。

特別在未成年犯管理中,廖文靜深知,要改造好她們,一定要建立信任感和認同感。她給她們上課,跟她們談心,還成為了知心姐姐。未成年犯王某從小父母離異,由奶奶照顧長大,對父母深埋怨恨,在獄中不服管教,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發現王某很有音樂天賦,會譜曲寫歌,廖文靜就讓她當學習組長,幫助其他服刑人員學習,還鼓勵她給奶奶寫歌。廖文靜還主動做家長工作,成功說服王某父親在親情規勸會上,上臺與彈唱的王某互動,父女間的堅冰得以慢慢融化。出獄後的王某,仍會時不時打電話、寫信到監獄問候民警。

她引入了閩繡、油紙傘等非遺項目,探索“非遺”技藝產業化;總結出一套入監教育六步走的“陽光課程”,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她嚴格執法,精準辦案,經手的1000餘件減刑假釋案件無一差錯,成功轉化重點罪犯15人。

18年的堅守,廖文靜讓自己變成了一束溫暖而有力的光,多少人因此燃起了新希望。每年春節,未成年犯們總是會為她精心準備四塊糖,不正是對她鍥而不捨用愛心、耐心去喚醒一顆顆迷途的心靈的肯定?

被“嫌棄”的 “管家”

“廖警官,我們吃的會不會太葷了?”沒過一陣子,就有服刑人員“嫌棄”。這與其說是意見,倒不如說是“幸福的煩惱”——翻開食譜一看,每天的伙食都是葷素搭配,而且幾乎不重樣,營養搭配均衡。

如今,廖文靜是生活衛生裝備科的科長,負責服刑人員的日常生活物資採購供應,生活設施、環保衛生管理,以及衛生管理和疾病預防與控制等工作。小到茶米油鹽,大到疾病疫情、採購招標,廖文靜都得緊緊盯管著,她儼然是個大管家,事無鉅細地保障服刑人員生活。

“要深入監區,準確把握服刑人員需求;要有預見性,工作走在前,以免臨陣手忙腳亂……”雖然生衛科的工作繁瑣、壓力大,但經過一年多的兢兢業業,廖文靜已漸漸摸索出門道,工作也變得輕車熟路。她表示,生衛科的工作有兩個重點:一是協調,對上對下、對內對外都得耐心協調;二是計劃,要科學、規範、效率最大化、有條不紊地展開工作,就需要有清晰的計劃、成竹在胸。

(本報記者 楊少華 謝偉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