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藝術和生活,像一對情侶。他們互相吸引,他們也會互相碰撞。如果我們一廂情願地相信藝術讓生活更美好,那就低估了藝術和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

任何深刻的情感,從來不會只有單向的奉獻和索取。

藝術和生活,有時形同陌路。對於很多人而言,生活中充滿了壓力和瑣事,哪裡有什麼時間去照顧精神追求。藝術對於麻木而匆忙的生活而言,就是陽春白雪,就是永遠的陌路人。他們就算擦肩而過,也不會互相抬頭相望。就算真的彼此看了一眼,但之後也永不相見。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藝術和生活,有時彼此念念不忘。就像萍水相逢的美好際遇,就像在威尼斯無數次迷路後突然迎面而來的日落,因為只此一次,因為這是生命中的驚喜景象,就像在夜空中突然盛放的煙花。

每每讓人想起,覺得尤為浪漫,雖然念念不忘,卻也知道此去經年,江湖再見。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很多人的藝術體驗,都是這樣的突如其來,他們不勝歡喜地擁抱藝術,心中充滿新的能量。比如偶爾去一次美術館,發現原來名畫可以如此體驗,比如偶爾外出旅行,感受的是大地藝術節帶來的靜默與溫柔。藝術讓生活更美好,這是其中的一種。

若進一步,或許藝術和生活可以談一場彼此沒有負擔的戀愛。想起時就相聚,忙碌時先顧好自己。這多麼符合現代人的快節奏啊。我們需要時不時的驚喜,也需要時不時地孤獨,這個任務目前可能只有藝術和文藝生活可以擔當,單純的消費無法給人如此深刻的慰藉。藝術讓生活和生命更豐富,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藝術和生活,最深刻的關係,是有時相愛相殺。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大部分真正的藝術家,絕無可能獲得幸福。他們永遠都不滿意自己的作品,同時他們堅信自己是舉世無雙的天才。畫下驚人的向日葵的梵高,他知道自己不得不畫,那是他內心的熱望和人生的意義,但是當時的市場和藝術圈對他毫無興趣,他只能在孤獨和痛苦中離開人世。

他的知音們在百年後才姍姍來遲——一次破紀錄的作品拍賣價格,以及梵高博物館外永遠在排隊的人群。對於藝術家梵高而言,藝術是他所有的精神支柱,是他生命的唯一意義,藝術向他不斷索取熱情和創造,他不斷給予不斷奉獻,最後成就的是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而他自己的生活,早就被藝術侵佔了全部,也早已千瘡百孔了。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藝術並不能讓藝術家的生活更美好,真正的藝術家都必須燃燒自己。這簡直是一個悖論——若一個藝術家不能因為藝術燃燒,那他根本就是個冒充的藝術家,若他因為藝術而燃燒了生命,那他的生活也就成為了比較次要的事物了。

墨西哥國寶級的藝術家 弗裡達·卡羅,少女時代曾遭車禍,從此一生做了無數手術。她才華驚人,情感強烈,她的丈夫里維拉,墨西哥壁畫三傑之一,儘管愛她,卻沒法保持忠誠。身心的極度痛苦讓弗裡達·卡羅在畫布上升華了自己的人生。若沒有藝術,她只會是丈夫的影子。正是她的繪畫,讓她成為了真正的傳奇。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我們今日所能仰望並享受的最好的作品,都來自於藝術家們當年最痛苦的掙扎和因此而迸發的才華。就像我們鍾愛的電影作品,主角們越是大悲大喜,情節越是離奇感人,作為觀眾的我們越是滿足。最好的作品,皆由生命和感受淬鍊而成,都經歷了悲欣交集,才能抵抗時間和歷史的銷蝕。

所以當我們面對藝術和生活時,我們擁有著充分的選擇權。我們想讓自己的生活和藝術產生怎樣的一份關係和感情呢?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家都不幸福?


一個人所獲得的,必然是他經歷的事物的回饋。美好的關係來自淺嘗輒止,深刻的關係來自不計代價全然投入。兩者都值得嘗試,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