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文章才能避免文章枯燥無味像流水賬?

千年尺度


記敘文寫成流水賬,議論文寫成“四不像”,這是學生寫作文時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初中的作文主要是以記敘文為主,高中的作文主要是以議論文為主,雖然不同的文體在考試時要求是不同的,但是不論何種文體,要想寫好作文,都要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用力。

結構方面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掌握,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也會著重強調。比較常見的結構,比如像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結構。

除了常見的結構之外,還可以適當運用一些表達技巧,會讓文章更加出彩。比較常見的,比如說開門見山,卒章顯志,鋪墊,點面結合等。

結構方面的技巧在理解的基礎上,只要稍加練習一般都能夠熟練的掌握,而真正影響寫作的還是在內容方面。

初中的作文主要是以記敘文為主,並且記敘文也非常容易寫成流水賬,就藉助這個題目重點說一下,如何避免把記敘文寫成流水賬。

什麼是記敘文?

記敘文的定義在課本上或者是在網上都可以查,在這裡不再詳細的贅述。

對於寫作來說,記敘文重點要把握住兩個字,一個是記,另外一個是敘。記就是記述,敘就是敘述。

如果用水來做比喻,記述文就相當於是靜止的水,敘述文就相當於水流動的水。而流動,對應的就是變化、變遷、經過,任何的變化都離不開時間,所以記敘文最為核心的要素是時間。

記敘文的寫作肯定是離不開時間,如果不按照時間的順序來進行敘述,東扯一下西扯一下,作文肯定顯得比較混亂。

比如像我的一天肯定先要寫早晨,後寫中午,午後以及臨睡前。再比如寫旅行,肯定要先寫自己是從哪裡出發的?到了什麼地方?見到了什麼?然後見到了什麼,或者中途遇到了什麼事情?

而時間這種東西又是無始無終、連綿不斷的,如果嚴密起來看,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件事情的起因。

那麼到底應該寫什麼?不應該寫什麼?哪個地方應該重點些?哪些地方應該一筆帶過?如果這些處理的不當,就會讓文章成為流水賬。

記敘文內容上的三對關係。

1.取與舍

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就相當於跟別人談話一樣,如果我們經常說一些別人早就知道的或者是老生常談的東西,別人肯定會感到厭煩。

要想讓作文有那種可寫,就需要去尋找源頭活水,對於記敘文寫作來說,最重要的一種途徑就是觀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觀察角度,看到的內容肯定是不同,感受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大部分人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是一些平凡的事情,但是一些平凡的事情,如果細緻的觀察,也會有一些不平凡的發現,甚至對於平凡的事情會有一種新的體會。

有了可以的內容以後,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在一篇作文中寫出來,那些內容應該寫,那些內容應該捨棄,就涉及到材料的判別和取捨。

材料的判別和取捨,完全要看文章本身“目的”。

就拿熟悉的月亮來說,在不同的時刻中月亮是不同的,有些時候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而有的時候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快與慢。

正如前面說的,敘述文時寫一件事情的變化、經過,一件事情原先是什麼樣的,後來是什麼樣的,結果又是怎樣?這本身就是一種變化。

而是事物的變化是有快有慢的,不可能說是均勻的變化。同一件事情敘述的快慢,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也是不同的。

快點敘述一筆帶過,只是交代事情的大概經過;慢的敘述,有利於還原當時的狀況,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如,某人因用功過度,久患肺病,醫藥無效,於×日午後死在××病院裡”。這就是快敘述。

如果把其中的一段——假定是臨死的一段來詳寫,病人苦痛的光景,家人絕望的神情,醫生和看護婦的忙碌,以及那時候特有的病室裡的空氣,諸如此類,一一寫述無遺,這就是慢的敘述。

3.前與後

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事件是作為普通的方式,但是為了增強表達的效果,可以對於事件的順序做一些顛倒,比如常見的有倒敘和插敘。

除了倒敘和插敘之外,還可以將過去現在化,就是講過去的事用現在的說法來寫,有不少經典的小說和詩傳類的文章都是採用的這種方法。

比較典型的比如《水滸傳》中的一段文字:

……武松走了一程,酒方發作,焦熱起來,一隻手提著哨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林來;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只見發起一陣狂風。那一陣風過了,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

雖然寫的是過去的事情,但是讀起來猶如就發生在眼前。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我兒子,現在(2018年)讀小學二年級,暑假(2018年7月)在託管班。我要求每天寫日記。某天寫的日記,僅僅寫老師分飯的事情,就寫了近三百字,超出我預定的字數,就放到第二天繼續寫。雖然錯別字很多,但是寫得非常有意思。

我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如何編故事。很簡單,一個公式:一個怎麼樣的人,碰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如何努力的去解決這個困難,最終困難被打敗了或者被困難打敗了。

比如作文《第一次做飯》

一個怎麼樣的人?肯定是沒有做過飯的人,這樣才有第一次。肯定是幹家務活不熟練的人。這樣在做飯的過程中才會碰到各種困難。肯定是個堅持的人,這樣才會最終完成。肯定是個樂觀的人,這樣才能吃得下自己做的飯。

怎麼樣的困難?父母不在家。至於父母為什麼不在家,不是本篇重點,不用講出來。家裡沒錢。電話停機了。已經吃完了家裡的零食,餓得連筷子都能啃幾根。就是說只能自己做飯吃了。

如何解決困難?首先是做飯的勇氣。如何說服自己做飯。然後是做飯的步驟預想。打多少米的糾結。點煤氣灶時候的害怕。炒菜放油放鹽的步驟。菜的生熟……

每一個都是打敗你讓你做不成飯的阻礙。一個個阻礙戰勝了,最終你就吃上了飽飯。

故事就是這樣的平凡故事。在寫作過程中,你想表達什麼,就需要絞盡腦汁地去試驗各種手法,而不是說多用成語就好。如何表達餓?使用誇張,比喻等等修辭?所有這些手段都是為了你的主要情節服務的。都是為了主要故事服務的。

以上,只是編故事的技巧之一,讓你知道如何寫一件事情,從什麼方面考慮組織素材。

表達上,如何用懸念的方式表達,也有很多技巧。不需要太多的課外書籍。語文試卷上的閱讀理解的文章,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要吃透每篇文章的表達技巧,佈局技巧。

最簡單的懸念技巧,就是先說結果,後說原因。

“今天,小明的臉紅了三次。”

這是結果。為什麼紅了三次?什麼事情導致的?先說了結果,鉤住了讀者,然後再細說原因,第一次為什麼紅,第二次,第三次為什麼紅。

如何將平凡的事情寫的不平凡,比如爸爸送傘的事情。

爸爸給兒子送傘,表達的是爸爸對兒子的愛。這個愛實在是太過於普通了,因為父親愛孩子,送一把兩把傘,實在是太常見了。類似的扶老太太過馬路之類的,都無法給讀者以震動。

那麼如何將事情寫的不常見?給讀者留下印象?

要用對比的方式,讓讀者瞭解到,爸爸選擇送傘給你,是他做出的艱難的選擇,是心中在兩難的煎熬下才做出的艱難抉擇,不是考慮都不用考慮就可以做出的抉擇。

一邊是下班到家看電視的爸爸,一邊是需要送傘的兒子,爸爸選擇送傘給兒子,平淡!

一邊是正在交易毒品的爸爸,離開了這次交易,他將被黑社會追殺,一邊是需要送傘的兒子,爸爸選擇了取消毒品交易冒雨送傘給兒子。刺激!但是又實在過於刺激了,讀者反而變成了探究原因,為什麼爸爸堅持送傘給兒子。

一邊是答應了兒子下雨一定要送傘,而且希望以身作則給孩子榜樣的爸爸,同時正在被單位領導訓話,此時的離開是對領導的極大不尊重,爸爸選擇了說到做到以身作則給你送傘。

一邊是爸爸剛剛生病,一邊是下雨需要傘的兒子。

一邊是兒子早上把爸爸氣得暈倒,一邊是需要傘的兒子,爸爸選擇了送傘。

……

經過對比衡量,爸爸送傘就顯得你很重要,爸爸很愛你。

那如何將這件事情寫出感動來?

平時的時候,注意在閱讀別人的文章的時候,在感到受到感動的時候,好好總結規律,這篇文章為什麼感動你了。總結到手,就是你的本事了。

首先需要你誤會爸爸。你認為爸爸根本不在意你,比如什麼什麼情況下,爸爸不在意你。結果爸爸卻在兩難境地下,選擇了你。你在雨裡看到偉岸的爸爸身影的時候,在回到家聽到爸爸為了你所做出的犧牲的時候,你突然明白了你在爸爸心裡是什麼分量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讓人感動。

一個故事,讀者願意跟著讀下去,最重要的是調動了讀者的期待。

讀者期待什麼?

兒子誤會爸爸不愛自己,比如上次想要的輪滑鞋都不買。下雨天兒子認為爸爸不會來送傘。-----此時讀者沒有任何期待。

爸爸上班的時候在為兒子的成長焦慮,在貪婪的學習育兒知識;爸爸在為兒子購買輪滑鞋提交了購買之後,錢包裡沒錢了。——此時讀者知道了兒子所不知道的信息,爸爸其實很愛兒子。讀者期待爸爸能滿足兒子的希望解除誤會。

下雨了,放學的時間,爸爸拿起兩把傘準備接兒子;而領導卻留住了爸爸——此時讀者期待領導放爸爸走。

爸爸打斷了領導的訓話,領導目瞪口呆。——此時讀者為爸爸捏了一把汗,後來爸爸會受到領導怎麼樣的報復?

兒子收拾書包,自嘲的跟同桌打趣今天要成落湯雞,準備淋雨回家。——此時讀者期待兒子再等一會兒。因為等一會兒爸爸就來了。

如何安排事件的順序,如何調動讀者的情緒,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本領

讀者的期待,需要你總結。

誤會解除,是讀者的期待。因為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希望好人好報,壞人受懲罰。就算是毒梟看電影,感動的地方也和平常人一樣。

戀愛的人在一起,是讀者的期待。

找人的和被找的人碰頭,是讀者的期待。

要學相聲的學生,正在尋找這個學生的郭德綱,是讀者的期待。

這就是期待圓滿結局。

桌子底下有定時炸彈,主角離開桌子是讀者的期待。

前面是斷頭橋,開車的主角減速觀察是讀者的期待。

這是期待壞事不要發生。

壞蛋受懲罰也是讀者的期待。

……

一個故事,一定要有一個終極目標。這個終極目標,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目標,也將是讀者所期待的目標。寫事情,首先得需要在很短的字數里,確立起這個目標。

在雨中接你回家的過程中,如何寫?

你的目的是想寫什麼?

如果是寫雨中接你回家的這件事情。那就是故事公式:一個什麼樣的人,碰到什麼樣的困難,如何努力解決了它。

這個故事的目標是什麼?就是不淋雨乾乾淨淨的到家。

這個目標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溼透了到家又怎麼的?無非就是洗一個澡換一身乾淨衣服。再大不了就是生一場病。對於看慣了各種神奇故事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無病呻吟。怎麼辦?加重淋溼衣服的後果嚴重性。

就像賭博,兩個人在牌桌上賭博,輸給十幾百兒八十的,誰在乎?如果是一條腿呢?是不是就緊張了?

加大溼透的嚴重性。比如說已經計劃好了時間安排,你回到家就立即去飛機場上飛機到美國參加一個重要的比賽,關乎中國的名譽。如果溼透了就得換衣服,換衣服需要時間,沒有時間飛機就飛走了。

嗯這個胡編亂造痕跡明顯,不符合生活邏輯。生活邏輯裡,這麼重要的事情,不可能不預留充分的時間。

所以這裡提到了一個胡編亂造的問題。作為要寫真實,我覺得這個真實,是符合生活邏輯的真實。不是寫生活中的真實細節。生活的細節大部分不值得寫,寫了浪費紙張。

我一時沒有想到嚴重性。沒有想到嚴重性,就是說這個故事還不適合寫。

假設讀者已經瞭解到了,溼透了衣服將是一場災難。你身上不能有半點的雨滴。

此時你的困境就出來了。大雨瓢潑,雨傘被風吹的東倒西歪,如何確保雨滴不到你身上?你該如何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解決這個困難?

沒想到爸爸居然把自己的衣服褲子都脫了給你穿上,保護好你的衣服。

唉,實在想不到合適的方式,又胡編亂造了。

上面說的是準備寫雨中接你回家這件事情。如果你想寫的是爸爸在雨中接你回家所表現出來的愛。

那麼你需要了解,如何才能表達愛。一個人犧牲自己關懷對方,是不是愛?在什麼情況下會更加感動?

就留給你自己去總結研究吧。

如果你希望寫的是雨中接你回家過程中,爸爸的某種性格特點,那就要製造出能放大這種特徵的兩難境地,爸爸選擇了突出某種性格特徵的一邊。

多讀書,會借鑑。這個真的非常重要。

一件事情,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多少都可以和作文主題扯上點關係。你能扯圓了,就是你的本事。

借鑑不要全盤拿過來。可以通過映射的方式修改;可以改變模型中的一部分。

中國語文教育,我感覺邏輯搞反了。

倒敘,插敘,順序啥的,是先有了知識點,應試教育的目的,是識別出這個知識點,什麼文章裡哪部分是倒敘,哪部分是插敘。而這些寫作手段用在哪裡,為什麼用在這裡,卻成了這個知識點中的附加項目。

先後順序反過來教育呢?

我們寫文章,需要鉤住讀者,讓讀者欲罷不能,像看金庸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去。如果學生有這個能力,其自信心、滿足感肯定強得不得了。那麼學生就會經常問,怎麼做到?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到鉤住讀者的好奇心?

先說結果,後說原因,是方法之一。比如今天學習的課文《一件珍貴的襯衫》。

這就是倒敘。

是不是啥事情都可以這樣來?為什麼有的先說結果能鉤住有的鉤不住?是不是就更深入了一點。

語文教育教了我們很多東西。很可惜的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手段用在哪裡,怎麼用。因為每個手段都是知識點,而不是我們為達到目的急切想了解的手段。

都教育我們要觀察生活。怎麼觀察?

生活多姿多彩,人的性格也多姿多彩。

同樣地是走路,有的人低著頭,腳尖找石頭;有的人大步流星;有的人一步三顫……

走路有多少種走法?每種走法說明什麼樣的人物特徵?

哎呀走路太平淡了。平淡中,你能總結出所有可能的走路方式嗎?不能的話,你就在走路這行動上,無法為人物特點寫出彩來。因為在你的經驗裡,走路就是你自己的那種方式,還想象不到有其他方式。

吃飯呢?說話呢?眨眼睛呢?

表現人物性格是我們寫作的一個重點。如何表達,就是人物的行為動作在所有可能裡的某中選擇。

啥意思?A這個人物,走路是所有走路可能裡的那種選擇?吃飯是那種選擇?

應用到作文裡,比如第一次做飯這件事情。如果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那麼做飯過程將會呈現哪些錯漏?可能油倒鍋裡,煤氣灶沒點;可能菜盛出來了鹽沒放……如果是一個有強迫症的人做,會怎麼樣?可能每一根蘿蔔條都得切一樣長,每次下刀都得比著切……

也許你都沒想過世界上有這麼多各色各樣的人吧?這就是生活經歷,都是靠觀察的來的。

這些都是細節觀察。真的很考驗人。

其實也有討巧的方法。就是讓人在極端環境下做出選擇來表達人物性格。不展開說了。


小學成長記錄


用心。

從小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然後隨手記一記,我一直夢想自己的文章寫得“高級”一些、“高深”一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被周圍人認可的最多的文章反倒是寫起來最用心,深得自己感觸、有感而發的那種。

寫最有感觸的地方。

有次領導讓我寫一篇演出用的稿子,他給我聊有關的話題,傳遞一些信息,這樣的信息,可能是他自己都沒有在意的,而後,我在這個過程中會一直放空自己的大腦,開始接受,他給我的信息,完成信息的初步收集,寫文章的時候,我會思考,這樣的信息觸動了我們哪個最敏感的部分,然後把這個敏感的觸動寫出來,這樣的描寫會產生共鳴,因為我們都是人,人就會有共通的地方。最後的結果是領導對稿件很滿意,演出的效果也很棒!

寫文章的時候,要有屬於自己的語言

你對這件事情,是怎麼想的,要有自己的具體的意見,更要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比如,你想描繪“冬天,天很冷”。這很平淡,我們修飾一下,“冬天,一呼吸,鼻子底下就會一股‘白煙’路上的行人都穿著厚厚的衣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兩個眼睛。”這樣的描繪,來源於自己對生活的觀察?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其實寫文章也是如此,寫文章要寫想寫得好,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


韓七公子呀


如何避免把靈動的文章寫得乾巴巴的,像流水賬一樣索然無味呢?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改善方法:

一、多講故事,少說大道理

我們都是更愛聽故事,卻不愛聽說教的,寫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整篇堆砌著各種各樣的大道理,只會使讀者覺得枯燥無味,看不下去。

寫文章的時候,當你要給讀者傳達某種觀點時,不要一上來就說教,先給讀者舉例子,講故事。

比如你要講女人在婚姻中應該學會溫柔一點,不要硬邦邦的,也不要當一個女強人,這樣才能激發男人的保護欲,讓男人更疼愛你,讓婚姻更有溫度,更加和諧。

講道理之前,你可以先說最近上熱搜的大S剝蝦論。

大S在真人秀節目中談到,她吃蝦都是讓男人剝的,出嫁前是爸爸剝給她,結婚了老公剝,男人給她剝蝦她就吃,否則就不吃。



也許你會說這種行為太作了,但是不可否認,這樣的女人更受老公疼愛,汪小菲也在網上霸氣護妻,因為這就是他們幸福婚姻的相處之道,你為我做點事,我也為你付出。

從這個故事中,讀者就知道到底該怎麼做了,對觀點也有更高的認可度,比較能夠接受你的觀點,同時文章變得更有可讀性,豐富了文章的元素。

二、多說具體,少說總結

我們寫文章最容易犯的大忌就是,該仔細描述的內容,總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了,使得內容不夠具體,沒有血肉。

不但沒有說服力,也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文章所打動。

舉個例子,如果你要形容一個人寫作很高產,寫作能力很強悍的話,不要這麼直白去評價,這樣太假大空了!

要結合具體的數據和事例來說明,她一年寫作2000多篇文章,而且多次被大號轉載,單篇閱讀量最高的,全網高達400萬,一年受到200多家出版社的出版邀請!

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數據,讀者就很清晰地瞭解到,這是一個非常高產,非常厲害的作家了。

具體的表達,比你用總結性語言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也更能讓讀者心服口服地認可你的觀點。

三、多用動詞,少用名詞和形容詞

寫作要多用動詞,少用名詞和形容詞,才能達到“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種跌宕起伏的效果。

這樣做,可以使句子更有畫面感,故事更加有渲染力和感染力,從而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傳神,活靈活現。

“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後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還問我一兩句。”

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他的動作,神態都被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來了,側面體現了他做筆記時候的認真,專注,讓故事變得充滿趣味性,可讀性也大大提高了,也讓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豐滿。

這就是運用動詞的無限魅力!



做到以上三點,能夠讓我們的文章顯得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而且更加細膩,豐滿,寫到讀者的心坎裡去,從而吸引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忠實粉絲!

我是蘇樂,喜歡分享寫作乾貨和變現方法,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一起交流學習~


蘇樂愛寫作


本人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對於中小學生作文最常見的毛病就是文章枯燥無味,像流水賬,當中小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增加文章的文采、有意識地把人物刻畫生動、把事件寫得具體細緻,以巧妙的構思使文章讀起來不再平鋪直敘,此時,才算真正入了寫作的門。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寫的文章枯燥無味,像流水賬呢?本人憑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簡單總結如下:

一、情節安排上的技巧

1、倒敘法:

倒敘法,是指把文章所敘事件的結果或者某一後敘重要情節提至文章開頭或前部來寫,使讀者讀來產生疑問,從而引發閱讀興趣。

例如寫《友誼,天長地久》開頭寫道:

我本以為,王倩再也不會理我了,我們的友情在昨天那一刻就永遠畫上休止符,然而今天我們又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我們相視一笑,自今天起,我們默默發誓:友誼,天長地久。

2、抑揚法:

抑揚法也是常見的一種使文章情節富有波瀾的寫作方法。常用的有“欲揚先抑法”和“欲抑先揚”兩種方式。

例如楊朔的《荔枝蜜》先寫小時候因被蜜蜂蜇過,極討厭這種小東西,後面再寫他被蜜蜂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折服,由此想到千千萬萬個像蜜蜂一樣“要求人的極少,給予人的卻極多”的無私奉獻的勞動人民。這就叫“欲揚先抑”法,可以使文章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伏,極大的了滿足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要求。

在中小學生作文寫作中,要善於運用這種寫法,比如寫《他,令我感動》一文,開頭可以這樣寫:

真沒想到,開頭第一天,就遇到了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情,我,堂堂一班之長,竟然被安排到班上最後一桌,更糟糕的是和班上有名的“搗蛋鬼”——王小萌同桌。

3、點面結合、有詳有略法

大家都知道情節的安排和推進,需要選擇和剪裁,哪些該詳寫,哪些該略寫,哪些不惜筆墨,哪些惜墨如金,這些安排既突出了中心,又避免了文章無波無瀾、讀來枯燥無味。

例如魯迅在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百草園的描寫就運用了點面結合,有詳有略的寫法,讀來非常有層次感:

不必說碧綠的萊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嗚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嶺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役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接下來當寫到冬天的百草園時,先用“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欲揚先抑,然後筆鋒一轉,寫“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接下來的“拍雪人”“塑雪羅漢”一筆帶過,詳寫“雪地補鳥”,讓人讀來情感隨著作者的筆鋒起伏跌宕。

原文如下所示: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鑑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商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西撒些秋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詳略得當的寫法最適合用於寫景的記敘文或場面描寫中,只有點面結合,安排好詳略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

例如寫“拔河比賽”,要想好哪些人詳寫,哪些人略寫,這樣寫起來才能避免平鋪直敘。

如圖所示:

另外還有開頭設懸法,結尾昇華法也可以使文章讓人讀來眼前一亮,思緒萬千,避免文章枯燥無味。

二、多種表達方式的合理運用,特別是描寫、抒情和議論適時穿插在文章的敘述中,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促使讀者產生共鳴。

文章的文采源自精彩的細節描寫,讀來讓讀者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精彩的描寫就像文章中鑲嵌的寶石,給文章增光添彩,而抒情議論的句子則閃爍著思想和情感的光輝,令人感懷悱惻,心潮隨著作者的情感波動而澎湃。

例如:

文章中有了抒情、議論等閃爍著真情和思想光輝的點睛之筆,讀來才令人扼腕感嘆,心潮澎湃,文章也不再枯燥乏味,中心思想也會集中表達出來,不會讓讀者讀來像記“流水賬”一樣不知道重點表達的是什麼。

以上寫作技巧略談一二,希望對孩子寫作文有所啟發。


指尖教育帝國



寫文章本來就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再加上如題主所說的枯燥無味,流水賬一樣的文章,誰也不願意看,包括作者本人。

文章怎麼寫,其實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和法則,所謂的“文無定法”就是此意。

我們總在強調有感而發。就是指寫文章不能“跑馬圈地”,設置多少條約桎梏和圈閉條件,而是要憑藉真情實感,全力營造,有的放矢,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那種命題式、限時式作文形式,很難有好文章脫穎而出、鋒芒畢露,也會極大制約作者的創作熱情和即情發揮。

既要為文,那就要掌握必須的寫作技巧,起碼的起、承、轉、合是必備要件,幾大要素不可忽略無視,還要合理剪裁,用典精當,語句通順,詞意暢達,既要保證說得清楚明白,又要激盪漣漪,成功造浪,使文章看起來跌宕起伏、高潮不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似看山不喜平”。


寫一篇文章,首先要保證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情表白,而不是故作呻吟、隔靴搔癢——要培植作者對即將動筆的文章懷有極大的興趣,並盡力蒐羅和掌握文章所需要的典故、數據、證明等相關要點,冥坐構思,打好腹稿,然後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以期達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奇妙文字組合。

要想避免文章的枯燥無味,就要學會製造懸念,用烘雲托月來營造寫作氛圍,用層巒疊嶂來啟動創作靈感,從而給讀者送去帶有濃厚人文情懷的、有深情、有溫度的精巧文章,而不是一部稀湯寡水的流水賬。

祝筆健。



龍吟148119260


抓住細節,用細節去傳神,真實自有萬鈞力。

文章如流水賬,這是學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比如寫日記,寫早上吃什麼了,中午做什麼了,晚上又幹什麼了。實際上,他這就是為了湊字而已。寫作文要圍繞一個主題,對你欲表達的這個主題有用的就寫上,沒用的就乾脆不要寫,比如早上中午發生的事都無關緊要,你要表達的是晚上在跟同學玩發生的事,那早上中午就不用寫,或是有些東西需要交代的,一筆帶過即可。流水賬,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細節描寫,什麼都寫了,但是沒有哪一塊是他花氣力寫上一番的。這主要是沒有東西可寫,無感而發,平均發力,重點不突出。寫文章,要有所側重,哪塊是需要詳細寫的,哪塊是需要略寫的,自己要有所規劃。詳寫的部分必須要有細節,什麼是細節呢?比如一顰一笑,一個看似無意的動作,一個幽怨的眼神,等等。

用電視劇來打比方吧,電視劇裡經常有人物的近距離特寫吧?它的攝像頭不能總是保持中景,該給特寫時就要給特寫,比如主角陷入悲傷哭泣時,這時不僅有人物的近距離特寫,而且電視劇的節奏還會放緩,並加上配樂。通過一系列手段來表達出一段苦悶之境,令觀者動容。再比如對於漂亮的女主角,是要不時地給臉部特寫的,觀眾都等著看呢!如果你還是一直保持中距離拍攝,就是不讓你看仔細了,那觀眾還買你的帳嗎?

為寫好細節,在生活中,要多觀察多思考,在閱讀中,要多品味名著是如何處理的。

文章似山不喜平。寫文章,要有所起伏,不能一馬平川地去寫。就像故事講究一波三折,用波折來抓住讀者。但是“先抑後揚”等做法,我不建議用,要是學生在寫作文用用還尚可。為何不主張用呢?因為人們用的太多了,一看就是套路。就像經常有人這樣寫父愛:先寫對父親沒感覺,因為父親對自己滿不在乎,後來通過幾件小事,終於讀懂深沉的父愛了。還有在言情電視劇裡,先是說兩個人誰也看不上誰,後來兩個人竟然愛的死去活來。這樣的電視,看了開頭,就大致猜出它要怎麼講故事了,觀眾還願意看嗎?

創作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之豐富多彩,有時會令人的想象力相形見絀。好的文章,是從生活中流淌出來的,細心生活,用心寫作吧!真實自有萬鈞力!


把書讀薄


至於寫作,本人不是專業,回答頭條問答,也有些收穫。如果沒有頭條的出現,恐怕此生就沒有寫的機會了。我是怎麼寫的,也就是怎麼回答的,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也就是任水自流。用心寫的,有時卻無人閱覽,隨便寫的,讀者卻很多。本人也沒往心裡擱這些。

不要平鋪直敘。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要挨著板兒地寫,那些該寫的,要著力筆墨,不該寫的一帶而過。這就是有詳有略。比如今天老闆派我幹什麼活,在勞動當中發生了什麼枝節,這要詳寫,而那休息,吃飯,:就不要多寫了,甚至不寫。

要集中一條事寫,願意寫其它事下篇文章再說。我讀過三國演義,你看作者寫到赤壁之戰章節,作者就下了苦心,來:圍繞赤壁之戰寫,前後附近章節,大大小小的事件,都和赤壁,火燒戰船有關,為了寫此戰役,甚至埋下伏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祖國的文學藝術,不管寫事或寫人讀來流暢,有頭有尾,但一定要首尾照顧,不要寫著寫著離開了題目,當我回答悟空問題時,總是寫著寫著再從屏幕倒回再看看題目,是否離了主題,回答的問題緊貼題目,不要牽強附會。而外國文學;就不同,覺得還沒結束,可是下邊沒有了,但這時回味整篇作者已經寫完。這是藝術手法不同。

至於推敲字句,倒是其次,一定在寫的那事件非常典型的情況裡,再去細節描寫,象西方文學一樣非常細緻地寫,這時再推敲字句,這樣寫出來,讀者願閱覽。覺得有味可尋,沒白費時間。

寫一篇文,能把小說縮寫成散文的就不要長篇小說了,儘量縮短,讀者是忙人,沒有閒時間,看那些很長但沒有意義的長篇。舉一例,是一篇古文,《苛政猛於虎》,這篇裡句句不空洞,我讀書時老師也是這樣講的,共九十九個字,觀點鮮明,內容充實。

毛主席有一篇文章,《在延安文藝坐談會講話》,那裡邊有關於文藝寫作:的知識,大家有時間,可翻開來讀一讀,很有借鑑。

關於悟空回答,雖不是創作,但也屬於創作。這和小學生作文不一樣,小學生作文那叫習作,因為孩子們歲數小,沒有社會經歷,又處於學習階段,也就只有習作了。

就談到這裡,再往下說,還有很多,但顯得羅索,沒有意義,讀者會厭煩的。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寫文章如何避免枯燥乏味,不要象流水帳一樣平淡無奇,沒有吸引力。從回答量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好象是學生的份內事,跟頭條粉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不然,只要你打開頭條,所見之處都是文章,你所發的點評,微頭條都是文章,文章不分長短,而精彩度卻各不相同,所謂暴評暴文便是好文,儘管它有正反兩面。說實話,現在文章有點難寫,既要迎合大眾口味,又必須有新意,避免雷同,既要把事件有頭有尾的說清楚,又必須避免文章太長,適合現代高節奏的快餐文化。就算滿足了前面這些要素,還有一個重中之重的便是文章比須正能量,以達到勵志,和諧,進步的目的……



海棠sy


我兒子中考時數學滿分,語文就是辣雞,作文一直寫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