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埋没在农村的人才吗?

吹泡泡的大马猴


我有一位同学白某,原来比我高一级,66年虽考上初中,但文化大革命冲击又停招后回校变复课闹革命,同学智商及高,各科成绩优异,竞一至读到高中毕业(那时大学停招)就回农村务农了。一女同学回农村后被招为教师,进而被公社(乡)调任书记,六十年代我们那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扩建,女同学以书记身份带队进入工地施工,同学相知相识,女同学自然‘对老同学有所好感,让白同学去工地当宣传员,(佈置标语什么的),结果白同学死脑筋,闲那工作才10个工分,我力气好,拉车土一天可挣十三丶四个工分\\,谢绝了女同学的好心邀请,这女同学后来说,你脑子好使就不明白我的意吗?白同学仍然拒绝。这就是人之智慧要活学活用,人生才有一个理想的港湾,女同学现在退休了,白同学现在仍然孓然一身!


卓清德1


肯定有的。容我介绍几个老人,你们评论一下是否是被埋没的人才。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认识一个门卫。他现在有八十多岁的样子,读过大学,专业是俄语。写着一手好字,曾经还送过我一幅字,现在我还珍藏着。按照他的年龄,读过那么多书,肯定是有个很好的正式工作,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了一个门卫。

第二位是我的大姑父。他的才就是他的嘴皮子。他没文凭嘴皮子却相当厉害。出口成章,特别逗乐。每次听他聊天都会被他逗得捧腹大笑。如果生在这个年代,赵本山肯定会收他当徒弟?

第三位是我大伯。和他同学历同年龄的一般都会当个老师或者有正式工作。是他自己的原因,一直在家务农。不过他的地种得不错,自己种的菜到集市上也能卖个好价钱。也有点存款。

第四位我想说说我的老爸。因为受我大伯影响,他的继母不让读书,一边干活一边读书,将就读了三年书。而且他一辈子没走出去过。就靠在家看报纸看新闻了解天下。他会经商,有远见。他是最早一批万元户。他从报纸上看到珠江三角洲要开放认为是个机遇,可惜老妈舍不得家乡,我们还小,不忍心我们受苦就放弃了。曾经有过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邀请他去做管理者,老爸习惯了无拘无束,只想做自己的生意。他靠自己的力量,从小做起,就在我们老家如今拥有15万蛋鸡场。我想说,如果他能走出去,或者读再多点书,可能会有更大的舞台。

以下就是市政府给老爸颁发的证书,拿几个代表分享一下










太阳雨吖


有一位叔,难得人才!1938年秘密任我村(敌占区)第一位党支部书记,与县委书记单线联系,同时担任伪保长。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团结各方力量的抗日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此人胆大心细,忠城,聪明,勇敢,不怕牺牲,工作能力极强。但解放后一直沒有恢复党藉,埋沒了后半生。我曾与他在农村劳动几年,他非常正直,正义,有极强的政策水平,极高的政治觉悟,敏锐的观察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辦別是非的能力,忍辱负重…家庭生活极其艰难。在1978年冬,在将要平反时病逝。为缅怀他,以他为原型,写了长篇小说《三山》一书。


山水之间69038120


我的家乡在农村,在八十年代末,在我隔壁村曾经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农村姑娘,身高一米六左右,穿着打扮普通,她家里只有她和父亲俩相依为命,她母亲早已去世,她父亲为了她能读书,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挑去街上卖换钱,当时的柴火每担一百斤才换一、两块钱,而她读高中的学费是一百多块,她父亲每集日就挑柴火去卖攒她的学费,她不负父亲所望,在班里成绩一直名列前矛,高考考考得全分数最高,当她在等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怎么等不到,她等得不耐烦了就查找她被录取的大学校,校方说她的录取通知书早己发下来,她就去镇上问录取通知书到没?可镇上没她的录取通知书,再去县城问录取通知书,县城的工作人员说不清楚,可是大学开学时间将近,她在忙着跑找录取通知书到底在哪里?都是无果而反乡,最后大学校已开学她也等不到录取通知书,经多方面查询知道有人冒名顶替了她的学位。在八九十年代考大学分数要求很严格,差零点五分都上不了大学的,而品学兼优的她唱歌,跳舞,样样精通在也没机会走进大学校门了,她每天出来村头唱歌跳舞久而久之,她真的被逼疯了,真可惜成绩这么优秀农村姑娘被埋没在农村没人发现了。


小喜木子


见过,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个修鞋的光棍,大约四十岁左右,听父亲说是讨荒到我们这里的,已经在我们村里生活了十几年,具体哪里人也不得而知,平时靠修鞋和农忙时帮人干活为生,因是外地来的,也没有土地,就住在我们村上2间无人住的草房里,这2间草房的主人一家搬走了,反正草房也不值钱,就留下来,修鞋人来之前房子已经空了有一年多,村上人就叫修鞋人住在那里。

平时我们小孩很喜欢到修鞋人家里去玩,因为修鞋人人很好,看到村里任何人都很客气,特别是我们小孩,有时还给我们一点糖果吃,那个年代能吃到糖果也不容易,因是八十年代初。我们小孩喜欢到修鞋人家里去的另一个原因是修鞋人很会讲故事,而且讲的非常精彩,每次都能听的入迷。

通过一件事情,我们才知道修鞋人那么厉害!

那时村里放电影一般会在村部的一块平地上,一年很难得看几场电影,知道今晚放电影了,我们几个小孩早早吃过晚饭,带着小板橙坐在最前面,那晚看的电影记得是刘三姐,正放到对歌的时候,听到有吵闹声,因小孩都有好奇心,我们也去看看什么原因,是几个外村的混子和修鞋人吵起来了,因为每次放电影,修鞋人都会摆摊修鞋,而且生意很好,几个外村地痞想找修鞋人要点钱买烟抽,修鞋人不给,一开始还只是吵吗,修鞋人一声不响,渐渐地对方有一个地痞把修鞋人的摊子踢翻,修鞋人还是一句不响,但已经站了起来,接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地痞上来要掐修鞋人的脖子,修鞋人闪开了,这时几人地痞围上了修鞋人,其中一人说:我们向你要几个小钱是看的起你,一个修鞋的,给脸不要脸,今晚叫你知道怎样做人,这时修鞋人说话了,你们真要动手,那行吧,好些年没活动了,活动一下也好,几个地痞首先冲向修鞋人,也没见修鞋人怎么样,就是闪了几下,几个地痞都不动了,我们小孩最好奇,为什么修鞋人只闪了几下,那几个地痞都不动了呢?最后修鞋人说,你们就在站几个小时吧,算是给你们一个教训。说完收起鞋摊走了。

自从这件事以后,村里人再也没见过修鞋人,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我回村和几个儿时伙伴谈论最多的还是修鞋人,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想找到的一个人!


皖侠漂泊


说说我三姐夫吧,这货小学年级就不上学在家里呆着了,典型的没文化,我姐可是高中毕业,当时就纠结这货文化太低,差点都不把我姐嫁给他,但不能不说我姐夫这货动手能力特强,在农村也算个能人。

我姐夫二十岁出头那会,农村才有手扶拖拉机,在那时手扶拖拉机在农村可是个高技术,一般人想碰是没门的。但这手扶拖拉机有时候有个头痛脑热,维修起来也不容易,这不,他们村拖拉机趴窝了,七整八整修不好,没办法在我们县上找了个修农机的来帮忙,可邪了门了,整个大半天还没眉目。我姐夫就是个闲人,蹲在边上看人家修车,几个人都没办法,我姐夫就给人家动手修了,你还别说竟然修好了,村里的车把式还不得不佩服他,后来手扶拖拉机→小拖拉机→大拖拉机,那里有毛病了都来找他修。

大概过了几年吧,农村也有电视了,慢慢的电视多了,坏了要修电视的也多了。我姐夫家对门有个老兄,这家伙据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二年级肆业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前叫西军电(柳传志可是西军电毕业的),要知道当年能考上西军电是可牛B的,也不知道那货怎么了,二年级就肆业了,那货在家里干起了修电视的营生。对门呀,我姐夫就经常到他家去看他修电视。时间长了,有一次一台坏电视那货也没办法修好,于是我姐夫竟然帮忙动手修了,又竟然给修好了。要知道小学三年级都不知道电容和电阻是啥,晶体管和电子管怎么区别吧,然而匪夷所思的是我姐夫竟然给把电视修好了。消息不胫而走,修电视那老兄很没面子,竟然不让我姐夫到他家去了。全村人都说我姐夫是“逼能鬼鬼子”。

唉,只可惜文化层次太低,要是受了正规训练,保不准咱们火箭卫星有点毛病他都能修。现在快成小老头了,还要在农村混生活呀!


顺其自燃


我曾见过在皖北农村埋没过人才之一。他便是宿州市蒿沟乡一名工作人员,他的名字在当地众所周知,张明文,91年高中毕业后到乡政府工作十余年,曾撰写文章多年在《安徽日报》、《拂晓报》省、市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及单位发表作品。先后多年被市、县(区)等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却在2002年因户口不在编制被列为清退之列。清退返乡后,长期在工地打工致今!











百味人生127435669


我们家乡有一位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因家庭成份不好,是地主,毕业后屡屡受人批判,直到后来被开除工作,送回老家农村劳动改造,那时,村小学教师奇缺,大队领导见他有知识,推荐他到小学教书,我曾是他的学生,他待人宽厚,教书育人,尽力尽职,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相当不错,默默地送出了很多优秀学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乐趣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学生出成绩,他笑得象小孩子一样快乐,有幸遇上他,他给我人生的影响深远!以他学识才华和责任心,如赶上好时代,他应该走得更高更远!他的一生,虽坷坎,但他从不怨天忧人,平淡生活,默默奉献,我认为他应是被埋没的人才!


大头老爸1


见过!可惜!从来我只要回老家,必去拜访他。八十年代初,我正在上初中。村子里有位大哥长我几岁,他父亲早逝,留母亲和姊妹五人生活,他为兄长,因家境所迫他考上高中只读半年就废学务农了。那时他显得异乎寻常,在村子里,他棋艺精湛少有对手,高音歌曲唱的很好,田间地头,他口哨吹得更是响亮动听。更可贵的是,在那个年代,人们法制观念普遍淡薄,他已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与法制建设同行,他自学法律,渴望成为一个律师。到了婚龄,又由于残酷现实,他娶一个左腿稍有残疾的姑娘为妻。然后,生儿育女,拖家带口,难于外出。岁月无情,世事谁料,他被消磨成了一个永远的庄稼汉……


手机用户风雨虹


我家乡衡阳茶山坳,在我12岁那年,家隔壁有个小哥哥刘少俊,当时应该是17岁,家穷没有上学,在家务农。快过年的某天,俊哆和我爸还有我一起去市里卖鸡和鸡蛋。我们家一筐蛋三只鸡,他家一筐半蛋两只鸡,菜场人多,但是也不是太好卖,他就对我爸说:叔我到前面一点吧,放一起不好卖呢。这一走就是到第二天才看到他回来。当然把我家和他家人急得啊,我爸非常自责,都急疯了,找不到人也等不到人,天黑了只能回家。等他回来经过好多人分析和猜测,估计他是把蛋带到长沙卖了。衡阳到长沙有多远,高铁半个小时。但是由于他自己说不清楚,这事变成了一个传说,都说他一天一夜从长沙走了个来回。这是真人真事,虽然这事到现在还是个迷。他本人在19岁那年英年早世了。一个传说直到现在还有人偶尔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