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一、中國人成為“世界勞模”

2018年剛剛翻篇,36歲的華為駐肯尼亞工程師齊智勇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家人痛不欲生,同事哀嘆惋惜。

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華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這不是個案。

勤勞是中國人天性!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激發了民營企業的活力,再加上普遍奔小康的致富決心,於是,中國人成為“世界勞模”。

國家統計局網站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8月份,每個中國人工作平均時間為46小時。中國公司裡最狠的加班冠軍是京東,據說京東員工每天晚上10點半下班,都會覺得“今天下班好早啊!”

隨著我們成為“世界勞模”,我們意外地從日本手中搶過來“過勞死”世界排名冠軍。

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IT行業是加班的重災區

有消息說,每年我國過勞死60萬人,已經超過日本多年。據我考證,這則消息並不準確,所謂60萬人的數字,實際上是衛生部統計“心源性猝死”的數據,且官方已經闢謠,稱“從未發佈過勞死數據”。

但60萬這個數據也能看出來“過勞死”的嚴重程度,因為大多數“過勞死”與“心源性猝死”有關。

二、如果有選擇,那肯定是“活下去”

我敬佩那些為了祖國建設、為了企業發展、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的漢子們。但是,如果有選擇,我更願意選擇“活下去”。

因為,“活下去”也許是更加智慧的選擇。舉個例子:

論智商,司馬懿比不過諸葛亮;論出身和背景,司馬懿比不過魏文帝曹丕,比不過魏明帝曹睿。

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論智商,司馬懿永遠輸給諸葛亮

司馬懿選擇了“活下去”,成為最後的贏家——司馬懿在熬死了對手,熬死了兩代東家後,成功地把曹操的江山打包給了兒子司馬昭,自己還落個沒有篡權的好名聲。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臨死前的司馬懿對他的子孫說道:我這輩子沒有篡權,也算是對得起魏武帝曹操了。但我死後,就管不著你們了!

著名免疫學專家、全國政協委員馮理達在2007年6月10日 “首屆健康健美長壽促進大會”上指出“健康是1,事業、財富、婚姻、名利等等都是後面的0。”

沒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零再多都沒有用。

三、為了健康地“活下去”

齊伯力,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主任、美國醫學會會員、保健專家、“中國健康萬里行”組委會科普專家。

齊老爺子把健康總結為三條:第一個叫平衡飲食,第二個叫有氧運動,第三個叫心理狀態。

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健康飲食

飲食方面,給出六種保健品,分別是:綠茶、紅葡萄酒、酸奶、蘑菇、骨頭湯、粗糧。(註釋1:網上還流傳著不同的版本,包括“素食”、“豆漿”。個人認為,骨頭湯和粗糧更靠譜。)

有氧運動方面,最好的運動是游泳,但是一般人沒有條件。所以,現在普遍提倡“健步走”,而且明確給出了指標,每天一萬步。“健步走”要求相對集中,要求有一定強度。比如,每次走10分鐘,每天走10多次,肯定沒效果。比如,走到了一萬步,但都走得很慢,根本不出汗,肯定沒用!記住,

要連續走,要出汗。

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親近大自然的“健步走”

心態方面,就是不要最牛角尖,什麼都看開些,知足常樂。這個比較難把握,放得下很好,但完全放下,卻只有和尚、高僧們做得到!祖國需要我們建設,家庭需要我們維護。所以,愛拼是對的,愛拼才會贏。但不要拼的無所顧忌,不要拼的放棄健康。特別注意,我們的身體是會發出警告的,比如瞌睡了,就是身體細胞需要修復了,大腦發出的信號。我們偶爾因為重要的事情耽誤一兩次休息沒問題,但如果長期對抗身體自我調節的機制,身體不再發出信號,等待你的就是猝死。

做到這三條難嗎?

不是很難!

但你想堅持下來,形成習慣,卻不容易。

四、結束語

最後引用東漢文學家、政治家曹操的《龜雖壽》作為結尾。詩篇寫出了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也倡導“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我們可以看出,在拼搏與健康之間的平衡,曹操拿捏的很準!

原創:咱啥都不比,就比誰活的時間長

河南許昌:曹操雕像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