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考察歷史時期我國的領土面積,每年確實是有所增加的,比如,我國的崇明島每年正在以4.87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張,而在3000年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縣城還未成陸,是一片海洋,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上海浦東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海洋,而如今這裡已是高樓林立,繁榮、富庶之地。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我國的崇明島

然而,東南沿海地區國土面積的擴張,卻是以上游的水土流失為代價的,這裡面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中國的主要河流都是自西向東流,中國的地形呈現出西北高、東南低的態勢,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土壤必然會隨著河流,進入到東南沿海地區,但是隨著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業文明的發展,水土流失現象則日趨嚴重,人類的活動加快了中西部地區的水土流失以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發育速度,長江、黃河、珠江帶著大量的泥沙滾滾東去,在河口附近淤積,今天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的很多地方,在歷史上其實還是海洋,而如今已經成為繁榮、富庶之地,真可謂是滄海桑田。

與此同時,中國的陸地面積其實每年還在“縮水”,這就是土地荒漠化現象,土地荒漠化其實就是土地縮水的結果,水資源遭到破壞以後“就地起沙”,最終變成了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荒漠,歷史時期,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土地沙漠化現象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大量的草原,甚至是森林成為了沙漠。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我國甘肅省酒泉市的戈壁灘

我國的沙漠主要集中於草原地區和荒漠地區,草原地區的沙漠主要有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荒漠地區的沙漠主要有塔克拉瑪干沙漠、河西走廊沙漠、騰格裡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等。

這些沙漠的面積仍然在擴張,現在我國的沙漠面積正在以每年2000至30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張,相當於3個新加坡的面積,並且這種擴張,主要是由人為因素導致的,土地一旦沙漠化以後,就意味著養分被人類榨乾,“土壤死亡”,意味著人類將無法在此居住和生活,因此,保護祖國的每一寸國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中國地形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有一首樂府詩非常的著名,描寫的是敕勒人的生活,“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川是當時的一條河流,位於陰山之下,這裡水草茂盛,牛羊被野,“風吹草低見牛羊”,如今我們到陰山山脈附近來旅遊,見到最多的恐怕是沙地,就算是草原,部分地區也露出了沙丘,“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已經消失了。

陰山山脈附近及其南部,現在有三大沙漠,分別是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但是,在歷史上,這些沙漠的面積要小很多,有些地方甚至是水草豐美之地,這裡長期以來是我國農牧業的交界地帶,秦漢時期的統治者修築長城,一般要將陰山、黃河、賀蘭山囊括在內,充分利用山河之險,然而,到了明朝,明長城則向南至少退卻了100多公里,甚至是數百公里,原因就是秦漢長城所經過的很多地方,已經變成沙漠了,人類無法在此定居,明長城被迫向南退卻,其實主要是土地沙漠化現象導致的。明長城未能將陰山、黃河、賀蘭山囊括在內,所以,蒙古諸部的騎兵經常從河套地區南下襲擊明軍,而在秦漢時期,匈奴的騎兵是無法從這裡越過長城的,因為秦漢長城是依陰山、賀蘭山山脈的走勢而建,匈奴人無所憑據,而漢朝軍隊可以以逸待勞,這對於騎兵來說十分的危險。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漢長城與明長城的位置

在漢代,烏蘭布和沙漠的北部地區是漢朝朔方郡的臨戎、三封、沃野等城,如今這些古城都淹沒在了風沙之下,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其都城統萬城則是在毛烏素沙地,直到唐代,這裡依然水草豐美,所謂“臨廣澤而帶清流”,《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夏州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有6132戶人口,唐憲宗元和年間,則有3100戶人口。唐代的夏州即位於統萬城附近,五代、北宋時期,夏州是西夏政權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到了公元10世紀之時,夏州開始沙漠化,明清時期,統萬城早已埋入風沙之中,成為了古城,統萬城遺址就是現在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北部的“白城子”,這裡距離靖邊縣縣城有58公里。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陰山、賀蘭山的位置,中間圓圈處即是毛烏素沙地

我國最東部的規模較大的沙地應該是呼倫貝爾沙地和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位於內蒙古東部,在歷史上,屬於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呼倫貝爾沙地在新石器時代,草木繁盛,大量的野生動物分佈於此,東漢、三國、魏晉時期,隨著鮮卑人的崛起,呼倫貝爾沙地開始了農業墾殖,大量的草場、森林遭到破壞,到了元代,沙漠化現象進一步加劇,最後,在晚清民國時期,形成了呼倫貝爾沙地。現在,在呼倫貝爾沙地附近還有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的一個天然草場,也是我國牧草資源最好的一個草場之一,如果不加以保護,也會受到沙漠化的威脅。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這些綠色植物在守護著土地不被沙漠化

在內蒙古的東南部地區,還有一個規模較大的沙漠,那就是科爾沁沙地,科爾沁沙地在內蒙古東南部,還有一部分則位於吉林和遼寧,這裡,在遼、金之前,還是一片水草豐美之地,科爾沁沙地的沙漠化始於遼代,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大規模墾荒,最終使得這裡的草原變成了沙漠,科爾沁沙地原來是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現在成為了我國最大的沙地之一,面積達5萬多平方公里。

科爾沁沙地的年降水量一般在300至500毫米之間,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沙漠區與非沙漠區分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草原與森林的分界線,因此,如果我們保護好科爾沁沙地,在這裡植樹造林,科爾沁沙地是可以恢復為草原和森林區的,科爾沁沙地的面積一方面在擴大,另一方面也在被綠化,並且綠化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沙漠擴張的速度。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我國沙漠綠洲上的良田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地質時期形成的沙漠,很多地方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無法變成綠洲,也沒有必要植樹造林,但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實際上也在擴張,在歷史時期擴張的沙漠,絕大部分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的中部,西漢時期,絲綢之路穿越了現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上分佈有大量的綠洲,樓蘭、且末、精絕等古城皆位於這些綠洲之上,然而,唐代以後,這些古城都被沙漠掩埋了,西漢時期,漢朝軍隊曾在樓蘭古城屯田,而到了唐代,玄奘經過這裡之時,樓蘭古城已經被廢棄了,到了明清時期,很多人甚至已經不知道漢代文獻中所提到的樓蘭在哪裡了,直到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遺址,才揭開了樓蘭神秘的面紗。

我國的河西走廊地區同樣分佈有大量的沙漠,河西走廊在漢唐時期,自然環境還比較良好,漢代在這裡設置了河西四郡,即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和敦煌郡。唐代則在這裡設置了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等州縣,甘肅省的省名“甘肅”二字即來源於甘州和肅州,甘州就是今天的張掖市,肅州就是今天的酒泉市,元代始置甘肅行省,明清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的很多綠洲則變成了沙地,現在,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一部分沙地已經重新變為綠洲了,但是,河西走廊沙漠的擴張形勢依然較為嚴峻,這裡的植被需要人類的保護。

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每年都在“縮水”,一年廢棄3個新加坡

沙漠中的唐代古城

沙漠化的形成不僅僅是沙漠擴張導致的,還有一種沙化的形式叫做“就地起沙”,隨著水資源的破壞,土壤養分的喪失,植被逐漸稀少,當植被全部死亡之後,土壤自身就慢慢沙化,這就是“就地起沙”,所以在草原和森林的交界地帶,保護耕地資源,不僅要遏制沙漠的擴張,而且還要保護好植被和水資源,防止“就地起沙”。

土地一旦沙漠化,重新恢復為草原或者森林,難度很大,雖然不是不可逆轉,但是,要逆轉起來,就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所以,我們要保護好中國的草原和森林,防止沙漠吞噬我國寶貴的土地資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植樹造林、節約水資源,其實就是在保護我們的每一寸國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