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鄉村振興“一號工程”惠民

16日,啟東市呂四港鎮培根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埋設泵站管道,該項目屬於2018年結餘項目,今年夏收夏種前能完工。據該鎮高級農藝師張華介紹,全鎮已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6.9萬畝。

近年來,啟東把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推動“三農”工作的“一號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9日晚,央視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專題報道該市高標田建設情況。

項目成功融資成全省第一單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高產穩產的耕地,它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推進鄉村振興起著重要作用。2016年,啟東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全市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0萬畝以上、至“十三五”末新增高標準農田43.7萬畝的目標任務。

三年來,啟東通過把雜、亂、差的田塊建設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網、溝相連、渠通暢”的標準農田,解決了灌排設施配套,做到土地平整肥沃,有利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也為現代農業提供了全程化、系列化和機械化服務。

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按照建設標準,啟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為每畝2500元,資金主要來自三個渠道,即中央、省級專項撥款和該市自籌。自這一宏大工程形成決策並計劃實施以來,啟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新融資方式,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地方的融資和財力加起來超過資金總量的80%。其中,去年,省農發行下達信貸指標7億元,高標準農田建設融資項目成為全省成功融資第一單。

截至目前,啟東市新建高標準農田34.67萬畝。其中國家級項目10萬畝、省級項目0.4萬畝。今年,該市還將繼續實施9.03萬畝,建成後,高標準農田將達到全市基本農田的80%。

集約經營引發搶訂承包合同

農田連片,溝渠配套,麥苗青翠……走訪呂四港鎮錫康村、培根村、南星橋村的高標準示範連片農田,處處生機盎然。而幾年前,這裡的農田還是零星的旱作田塊,有的甚至是拋荒、半拋荒的土地。培根村種植大戶高浩然告訴記者:“去年看到呂四港鎮招標,我第一時間就流轉了800畝高標田。目前主要種植水稻、小麥,兼顧一些蔬果。”

高標準農田建成後,如果不推行適度規模經營,高效益很難體現。啟東市通過積極實施項目區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落實並實現新型經營主體的集約規模經營,不少鎮村由此呈現有識之士搶訂承包合同、搶種連片耕地、搶包寬泛水面的喜人場景。

惠萍鎮東興鎮村黨支部一班人率先試點,成功創辦啟東市隆升和穀物農地專業合作社。村幹部當上了“農老闆”,648個農戶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確定了“稻麥機械化輪作”的規模種植模式。去年夏收,1045畝小麥獲得平均單產830斤、總收益73.88萬元的良好收成,水稻畝單產達到1200斤,畝產出1600元,兩者相加總收益243萬元,去除土地租金和生產成本,實際盈利超過50萬元。

通過土地股份合作、聯耕聯種、“小田並大田”“全託管”等多種形式,啟東促使耕地經營權向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和涉農企業流轉。目前,該市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土地佔比60%左右。

規模種糧有利潤調動積極性

連日來,在呂四港鎮錫康村岑春輝家庭農場,農場主岑春輝正駕駛農機和操控無人機噴灑農藥防治蟲害。“就是看中了這裡的高標準農田,自己才從啟隆鎮過來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岑春輝說。

作為啟東市第一批高標準農田的受益者,2016年岑春輝在呂四港鎮錫康村流轉了1050畝耕地。他告訴記者,政府從泵站、機耕路到烘乾房,全部配備到位,自己只管種就行了。2017年每畝純利潤達到300元,2018年則賺得更多。

除了種植大戶賺到了錢,廣大流轉土地的村民也增加了土地租金。今年60多歲的徐學洪全家老小耕地面積2畝左右。“自己種植,沒什麼收入,而租給別人種植,每年租金也就200多元。”徐學洪介紹,2016年村裡推行高標田建設,他第一時間就響應,租金每畝一下子提升到了800多元。同時,在農忙時節,他還到岑春輝的農場幹活,收入增加了不少。

隆升和穀物農地專業合作社創辦僅一年,去年已有的效果讓全體股民非常興奮。一是入股農戶農田租金收益比零散流轉每畝淨增400元;二是合作社組織了以25個貧困農戶為主體的生產小分隊,留守勞動力務工年收益超6000元;三是全年股民分紅10萬元的同時,還為集體增收25萬元。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