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社區幹部】記古縣岳陽鎮龍崗社區主任徐水玲

在平凡崗位閃耀動人光輝

——記古縣岳陽鎮龍崗社區主任徐水玲


“社區工作沒有終點,居民滿意只是起點。”這是古縣岳陽鎮龍崗社區主任徐水玲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在社區工作14年間,她懷揣一顆為民之心,在社區充分發揮德治,幫助解決矛盾,共建鄰里和諧,走出一條進取之路,不僅擔任社區發展的智囊,而且帶頭幹、樹榜樣,帶動居民齊心協力共建低碳、綠色的美麗宜居新社區。她用自己的真心實意,換來了居民的交口稱讚。

“社區居民身份多樣,需求和問題也就比較複雜。開展工作就需要經常與居民直接接觸,居民作息時間不同,我們上門時間也要有講究。”徐水玲充分利用下班後、週末和節假日等居民居家時間,探索開展“上門式”“錯時式”服務,對待特殊困難群眾,積極上門服務,對於上班族或者做生意的居民,則採取下班時間開展工作。誰家有人生病住院了、誰家裡發生重大變故了,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去了解情況,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工作14年來,她從來沒有完整的度過一個週末和節假日。

凝聚民心,構建和睦社區的黏合劑

一輛車堵住20多戶人的心。

“一說到這事我都想哭,真是特別難做!”徐水玲打開了話匣子。原來,社區一條巷子內住著三十戶人家,巷子就2.5米寬,頂頭第三戶居民把自己的車停在門外不說,還在巷子裡搭了車棚,安了監控,本就不寬的巷子就剩下一條“縫”,給巷內的20多戶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巷內居民有事需要騰車,車主高興還好辦,要是心情不好,吃閉門羹或者被轟出來那是常事,居民矛盾衝突不斷,紛紛來社區求助。徐水玲每次都耐心傾聽,誠心安慰,最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死纏爛打”,總算是成功解決了問題。現在巷子通暢了,鄰里之間也重歸於好。

團結居民,共建宜居社區的領頭人

現在的龍崗社區裡乾淨整潔,洩洪渠裡也無雜物,渠邊的幾棵國槐抽出了嫩葉,走幾步就能看到球場、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居民公共活動空間,到處都充滿閒適韻味。

這條洩洪渠也有不堪回首的過去。以前,河道兩邊的居民習慣在旱季時往乾涸的河道傾倒垃圾,而到了雨季,洪水夾雜著各種生活垃圾,讓這條河臭氣熏天,還招來很多蒼蠅蚊蟲。為此,徐水玲帶頭下河清理淤泥、雜草和垃圾,之後沿河道挨家挨戶進行環境衛生宣傳。“第一次清理,特別費勁,我們將近40個人用了四天時間才清理完。現在,居民都不往河裡扔垃圾了,我們定期去清掃一些落葉就可以了。”徐水玲說道,能讓居民有一個衛生舒適的居住環境,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剛開始在社區工作沒有經費,沒有固定辦公地點,茶杯、笤帚就連筆記本和筆都要自己帶不說,還經常搬家。”為把龍崗社區打造成高標準、多功能社區,徐水玲多方協調溝通,最終落實1100平方米的二層樓作為社區服務場所。讓居民有地方可去、有事可做。“去年社區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了鼓樂隊,成員全是年輕人。不僅年輕人有變化,大媽們也從麻將牌桌上下來,走進廣場舞隊列中。”徐水玲說,去年社區舉辦廣場舞大賽、籃球賽、象棋賽等各類文藝體育活動,居民都踴躍參與,不僅活躍了社區文化生活,還給小區居民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

扶弱助困,搭建溫暖社區的守護者

社區有一戶特殊的家庭,爺爺、奶奶、孫子支撐著一個看似和睦卻支離破碎的家。小偉(化名)八個月時母親去世,父親入獄。小偉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本以為在爺爺奶奶的呵護下,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然而,敏感脆弱的他在高二那年患上“精神分裂症”。徐水玲得知這一情況後,給小偉推薦了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進行治療。“孩子爺爺得了腦溢血,行動不便,孩子爸爸出獄後,一家三代擠在一間兩居室裡,生活確實挺困難,我覺得這孩子特別可憐,能幫一點是一點。”徐水玲說,為了減輕這個家庭的負擔,她主動幫助小偉和父親申請了社區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房,還經常上門給老人寬心。

龍崗社區讓“免費晚餐”不再是一個夢想。社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配備老年服務志願者,併為社區老人提供免費的晚餐和休閒娛樂的場地。同時,針對學校孩子們的作息時間和學習需求,在社區設立四點半學校,開放圖書閱覽室,購置桌椅板凳,配備100餘冊青少年圖書,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免費提供安全、健康的寫作業和閱讀場所。目前,徐水玲開展的一老一少兩個群體的服務模式廣受認可。

記者手記

在社區工作14年來,徐水玲始終用心用情服務社區居民,為社區的大事小情操勞,為居民提供心貼心的服務,現在“知民意、解民憂、幫民難、促民富、得民心”的社區宗旨,已銘記于徐水玲的心裡,並投身在社區建設、為民辦事之中。徐水玲覺得自己乾的就是社區的工作,再平常不過了。然而平凡中往往孕育著偉大,像徐水玲這樣“普通”的社區幹部,正在運用所學所知努力探索、創新工作,為社區美好的明天不斷努力奮鬥!


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閆晏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