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提起經濟特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深圳,一個從地方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的典範城市。其實我國一共設立了7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霍爾果斯、喀什,最為熟知的是第一批的四大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很多人都說汕頭是四大經濟特區中最失敗的一個,那麼事實是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汕頭。


  • 01 最沒存在感的經濟特區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汕頭市區龍湖片區試辦經濟特區,初始面積1.6平方公里,1984年擴大為52.6 平方公里,分為龍湖片區和廣澳片區,1991年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面積234平方公里,2011年擴大至整個汕頭市域。

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汕頭市範圍

中央設立經濟特區是希望利用港澳臺以及華僑的資金和技術,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的發展。深圳面向港商,珠海面向澳商,廈門面向臺商,汕頭面向華僑,其本質是開放,所以想要知道四大經濟特區是否合格,最直接可以看兩個指標,一個是進出口貿易,一個是外商直接投資(FDI)。

先來看看進出口貿易。1981年,汕頭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68億美元,廈門1.51億美元,珠海0.31億美元,深圳0.28億美元,汕頭還遠遠領先,這個曾被稱為“中國唯一具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的城市並非徒有虛名,本身就有很好的商貿基礎。2017年,汕頭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8.10億美元,廈門858.41億美元,珠海442.49億美元,深圳4141.46億美元,汕頭已遠遠落後,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數據皆來源於統計年鑑)

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四大經濟特區進出口貿易比較

再來看看外商直接投資。1981年,汕頭FDI為0.0287億美元,珠海0.1308億美元,深圳0.86億美元,廈門的暫無數據,估計跟汕頭差不多。2017年,汕頭FDI為3.55億美元,廈門23.78億美元,珠海24.33億美元,深圳74.01億美元,汕頭與其他三市同樣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數據皆來源於統計年鑑)

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四大經濟特區FDI比較

所以,

單從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方面看,汕頭就沒能完成好國家交給經濟特區最基本的開放任務,說是不合格也不過分。而且,汕頭的經濟發展成績也很難看,2017年GDP為2350.97億元,是珠海的88%,廈門的54%,深圳的10%,在廣東省21個地市中排第11位;人均GDP為4.2萬元,是珠海的27%,廈門的38%,深圳的23%,在廣東省21個地市中排第12位。而1981年汕頭GDP為12.62億元,還遠高於其他三市,是珠海的4倍,廈門的1.7倍,深圳的2.5倍,這三十幾年汕頭究竟是怎麼了?

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四大經濟特區2017年GDP和人均GDP比較


  • 02 自甘墮落,夢魘的二十年

縱觀汕頭經濟特區三十多年的歷程,可謂道路曲折,前面十多年黃金髮展,中間十多年自甘墮落,最近幾年則重塑信心,其中有兩個時間節點不得不談,一個是1991年的行政區劃調整,汕頭一分為三;另一個是2001的騙稅大案,汕頭誠信崩盤。

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汕頭經濟特區1981-2017年GDP增長情況

1981-1998年間,在經濟特區政策推動下,汕頭總體保持高速增長,這是汕頭髮展的黃金時期,可惜並沒有維持多久。期間的1991年,為了實現經濟特區全域化,原汕頭市地域調整成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出現了三個互不統屬的省次一級行政區,導致日後三市為爭奪資源而惡性競爭,潮汕地區始終無法形成合力

本來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市區應該是很好的發展動力,可惜權利擴大反而讓汕頭經濟走入歧途,優惠政策被利用來“掙快錢”,倒賣進出口批文、搞變相走私、騙取出口退稅、製假販假、官商勾結等等,以至於整個社會人心浮躁。

終於,2001年“騙稅案”爆發,虛開增值稅金額達323億元,騙稅42億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金額最大、作案最為瘋狂、涉案人員最多的世紀稅案,導致30人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19人被處極刑。這給正處於經濟上升勢頭的汕頭給予沉重打擊,城市信用土崩瓦解,全國共18個地區向所屬企業發出不和汕頭、潮陽做生意的通知,不少企業外遷,外來資本撤離,直至今日也沒完全恢復過來。

在改革開放最好時期,汕頭卻自甘墮落,選擇了夢一場,錯失了最佳發展的二十年。有人說汕頭成也潮汕人,敗也潮汕人,刻苦耐勞、勇於拼搏的精神成就了“百載商埠”,潮商更是遍佈全球,但宗族情結、關係文化也讓汕頭成了傳統民間社會,而非現代市民社會,不按市場規矩辦事,講究人情關係,最終就是排外風氣。當然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責任肯定是地方政府,作為地方經濟主導者,竟然未能形成基本開放、包容的市場經濟環境,經濟特區的開放何在?而且經濟特區本身就有地方立法權,規範市場、整肅環境本就不難。


  • 03 奮力甦醒,是時候該起來了

往事不可追,錯過就錯過了,汕頭依然潛力無限。潮汕華僑總數達1100多萬(包括僑裔在內接近1700萬),而且潮汕富豪眾多,僅僅統計內地富豪,能夠登上胡潤富豪榜的潮汕富豪就多達112人,如果算上東南亞跟香港的潮汕富豪,他們總計控制的財富一定超過了3萬億。

華僑資本仍然是汕頭可利用的重要資源,但需要一個開放、包容的市場經濟環境,要有足夠好的營商環境,這應該是汕頭市政府盡全力要達到的目標,否則單靠家鄉情懷基本挽救不了汕頭經濟

可喜的是近幾年汕頭營商環境有了提升,特別是2017年汕頭市委書記陳良賢推動的創文強管活動,使汕頭營商環境、政務環境、生態環境、城市環境等方面有了明顯改變。而且,廣東省也有意要喚醒這一沉睡多年的經濟特區。2017年底,廣東省發佈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把汕頭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帶動粵東地區發展;2018年,廣東省省委改革辦發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8年改革工作安排》,將汕頭列入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之一,率先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城市。所以,要對汕頭的發展有信心,當然了,還要有耐心。

改善營商環境只是汕頭甦醒的前提,真正能讓汕頭經濟起來的,還是產業。汕頭有著不錯的工業基礎,2017年工業總產值4606億元,工業增加值1073億元,佔GDP的4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有農副產品加工業(109億),紡織業(266億),紡織服裝、服飾業(712億),傢俱製造業(129億),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137億),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539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186億),橡膠和塑料製品業(431億),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131億),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220億)。

可以看出,紡織服裝產業總產值已經超過1000億元,這也是汕頭市外貿的傳統支柱產業

但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發展瓶頸。近幾年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已經是越南、孟加拉、緬甸等國家的3-6倍,加之廠房租賃費用的不斷上漲,紡織製造加工環節已出現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未來汕頭紡織服務產業將面臨更多出口的競爭,必須儘快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目前國內部分地區的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已取得一定成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裝備和技術為代表的製造過程高端化,以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集成為代表的服務過程高端化,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方法創新、原創設計、品牌營運為代表的產品價值高端化,這也是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的方向,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或許還能在出口競爭中獲得領先。另外,汕頭紡織服裝產業佈局較為分散,有必要提升空間集聚度,重點圍繞潮陽和潮南做大做強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汕頭另外一個接近五百億規模的是玩具製造產業,產值482.57億元,主要集中在澄海區,目前已形成從設計、原料、模具、零件、裝配、包裝到運輸、銷售、會展的完整產業鏈,並逐步轉型升級為傳統玩具生產與文化動漫創意相結合的產業,這個未來也還值得期待。

當然了,單靠以上兩大輕工業很難讓汕頭實現振興,汕頭的未來應該在裝備製造產業。目前汕頭有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汕頭超聲研究所兩大超聲檢測儀器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還有汕頭市天河機械有限公司、廣東輕工機械二廠有限公司兩家機械裝備製造企業,有一定產業基礎,但還遠遠不夠,需要政府花更大力氣更長時間做大做強,這才是僑資真正的用武之地,或許等到汕頭裝備製造產業的規模以上產值超過千億的時候,汕頭經濟特區的帽子才算是實至名歸了

至於潮汕一體化,那也只是時間問題,三市本是同根生,不存在任何文化阻隔,目前只礙於各市政府自己的小算盤而已。隨著城市戰爭日益激烈,三市應該跳出潮汕地區,用更高視野看問題,潮汕人和潮汕人爭來爭去有什麼價值呢,抱團發展才有未來

汕頭,廣東叫你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