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基本概況

贛州市,江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巖市,南至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江西省吉安市和撫州市,介於北緯24°29′~27°09′、東經113°54′~116°38′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下轄3區14縣1縣級市,戶籍人口974.25萬人(2017年末)

[1]

贛州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有著千里贛江第一城、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堪輿文化發源地等美譽。

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稱“客家搖籃”[2]

2012年,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3年,贛州成為中部首個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的城市。

2018年12月21日,贛州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贛州市位於中國華東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贛州市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佔江西省總面積的23.6%。經緯度位於北緯24°29′~27°09′、東經113°54′~116°38′之間。贛州距江西省會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臺灣海峽360千米。

贛州市位於中國華東江西省南部,地處贛江上游,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贛州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巖市,南至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江西省吉安市和撫州市,介於北緯24°29′~27°09′、東經113°54′~116°38′之間,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佔江西省總面積的23.6%。

地形

群山環繞,斷陷盆地貫穿於贛州市,以山地、丘陵為主,佔總面積的80.98%。其中丘陵面積24053平方千米,佔贛州市土地總面積61%;贛州市山地總面積8620平方千米,佔贛州市土地總面積21.89%;兼有50個大小不等的紅壤盆地,面積6706平方千米,佔贛州市土地總面積的17%。海拔高度,贛州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間,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義、上猶與湖南省桂東3縣交界處的齊雲山鼎鍋寨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贛縣湖江鎮張屋村海拔82米為最低處。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

水系

贛州市四周山巒起伏,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章貢區彙集。贛南山區成為贛江發源地,也成為珠江之東江的源頭之一。千餘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古稱河水,也稱寧都江、梅川)、琴江、綿江(又稱瑞金河)、湘江(湘水,又稱雁門水)、濂江(濂水,又稱梅林江、安遠江)、平江(又稱興國江、平固江)、桃江(又名信豐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古稱豫章水)匯成章江;由其餘7條支流匯成貢江(貢水,古稱湖漢水,又稱雩江、會昌江);章貢兩江在章貢區相會而成贛江,北入鄱陽湖,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另有百條支流分別從尋烏、安遠、定南、信豐流入珠江流域東江、北江水系和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區內各河支流,上游分佈在西、南、東邊緣的山區,河道縱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進入丘陵地帶,河道縱坡較平坦,河流兩岸分佈有寬窄不同的沖積平原。

區內各河支流,上游分佈在西、南、東邊緣的山區,河道縱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進入丘陵地帶,河道縱坡較平坦,河流兩岸分佈有寬窄不同的沖積平原。

贛江:贛江以章、貢二水在章貢區匯合而得名,古代傳說以“贛巨人”而名水。主源為貢水,發源於石城縣橫江鎮洋地石寮崬,為江西省最大河流。贛州市境內贛江長度45千米,流向是自南向北。河流落差11米。贛州市全境18縣(市)基本屬於贛江上游區。

章江(章水):章江古稱豫章水,章貢區俗稱境內章水為西河。發源於崇義縣聶都山張柴洞,在章貢區八境臺匯入贛江。章水主河長199千米,由西向東流,落差861米。章水流域形狀近似四方形,地勢西南面高,東北面低。

貢江(貢水):貢江古稱湖漢水,又稱雩江、會昌江,章貢區俗稱境內貢水為東河。發源於石城橫江鎮洋地石寮崬(贛源崬),於章貢區八境臺匯入贛江。貢水主河長278千米,落差309米,自東向西流。

水文

贛州市位於贛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的地區。每年4~9月為汛期,5~6月為洪水多發季節,春汛和秋汛也時有發生。 2012年, 贛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年實測徑流量431.33億立方米,贛州市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實測徑流量為275.94億立方米,佔全年徑流量的64%,非汛期徑流量為155。39 億立方米,佔全年徑流量的36.0%。各河川徑流量補給主要是降水,屬雨水補給型。

據對域內贛江、貢水、章水、上猶江、桃江、梅川、桂壩河、湞水、綿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義水、九曲水、尋烏水等17條重要大中河流及18個縣(市、區) 的53處水質監測斷面,贛州市5個省1個市界河斷面和16個“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屬化合物、非金屬化合物和有機物等26個項目進行監測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質狀況為:質地優良的Ⅰ、Ⅱ類別水質全年比例為64.1%,豐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 Ⅲ類水全年為22.2%,豐水期14.2%,枯水期31.4%;輕度汙染的Ⅳ類水質全年為7.9%,豐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汙染的Ⅴ類水質全年為0.8%,豐水期0.1%,枯水期8.1%;嚴重汙染的超Ⅴ類水質全年為5.0%,豐水期3.1%,枯水期5.8%。

氣候

贛州市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冬夏季風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酷暑和嚴寒流時間短、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贛州市總降水量平均為1318.9毫米,比歷年同期少1.8成,屬偏少年份(其中上猶、大餘、興國為正常年份,全南為特少年份,其他縣市為偏少年份)。以大餘1554.9毫米為最多,龍南1152.2毫米最少。贛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9.8℃,比歷年同期高0.9℃,各縣市年平均氣溫在19.1~20.8℃之間。贛州市年平均氣溫以于都20.8℃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貢區為20.2℃。

春季

陰雨連綿。3-5月,冷暖氣流在贛南頻繁交匯,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常現。一旦冷暖氣流對抗劇烈,雷雨大風、冰雹、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均可發生。

夏季

先澇後旱少酷暑。初夏贛州市正處於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氣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氣,降雨大且易集中。6月贛州市平均雨量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達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該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贛州市最易發生洪澇災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

秋季

風和日麗天氣爽。10-11月中旬約一週時間,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壓控制,大氣層結穩定,天氣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氣溫14-21℃,月平均相對溼度70-80%,是全年陰雨日數最少、溫和氣爽最宜人的季節。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贛南緯度較低,北面有高山阻攔冷空氣直驅南下,入冬較遲,凍害較輕;又常受北方乾冷空氣團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陽照射,氣溫較高;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

贛南地處中亞熱帶,位置優越。因距海洋較近,可受海洋氣候調節,又因環列四周的高山,相對減緩東南臺風和西北寒潮的侵襲,因此氣候溫暖,熱量充沛,溼潤多雨,兼有天時、地利,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具有較大的經濟優勢,堪稱寶地。[9]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由於地質構造關係和受成土諸因素影響,形成土地類型地域性強,土地利用差異明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小、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地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2016年,全市土地總面積3936295.5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7309.21公頃,園地129178.01公頃,林地2917838.28公頃,草地56409.6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9755.5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5984.6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1809.97公頃,其他土地48226.16公頃。[9]

至2012年底,由於地質構造關係和受成土等多種因素影響,贛州形成了土地類型地域性強、土地利用差異明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小、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地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2012年,贛州市土地總面積3936295.5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8136.5公頃,園地130888.70公頃,林地2921302.46,草地61467.0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1206.6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2757.50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2801.66公頃,其他土地47735.05公頃。除林地高於全國人均佔有數外,餘均低於中國人均佔有量。

水資源

贛州市四周山巒重疊、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佈,河流縱橫。地勢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輻輳狀向中心章貢區彙集。贛南山區為贛江發源地,也為珠江之東江的源頭之一。千餘條支流匯成上猶江、章水、梅江、琴江、綿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條較大支流。其中由上猶江、章水匯成章江;由其餘7條支流匯成貢江;章貢兩江在章貢區相會而成贛江,北入鄱陽湖,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另有百條支流分別從尋烏、安遠、定南、信豐流入珠江流域東江、北江水系和韓江流域梅江水系。境內大小河流1270條,河流面積14.49萬公頃,總長度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資源量為335.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3900立方米,比全國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贛州市基本屬富水區。在水資源中,地表水資源為327.5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動量為79.13億立方米,佔河川總流量的24.46%。境內溫泉53處,除章貢區、南康區、贛縣外,其餘15縣(市)均有分佈,以尋烏14處為最多。水溫最高79℃的1處,出水量最大的為崇義縣分水坳溫泉50升 / 秒。部分溫泉水開發用來旅遊、養殖、洗滌等。

[9]

森林資源

贛州是中國商品林基地和重點開發的林區之一。植物區系具有種類繁多、成分複雜、起源古老等特點。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紀植物區系,是古老植物種屬的“避難所”,是東亞植物區系的發源地之一,還是中國特有植物珍貴樹種較多的地區。在動物地理區劃上,贛南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有較多森林野生動物(昆蟲)種類分佈在境內各地。西南部的九連山,是中國中亞熱帶南緣東端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動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貴樹種。

據歷年多次森林植物調查資料估算,境內森林野生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主要有3類220科2298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74種,裸子植物9科29種,被子植物180科2195種。在這些植物中,有喬、灌、藤本樹種1600~1800多種,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種,採集有標本的126科384屬1170餘種,其中:喬木樹種500餘種,灌木(含藤本)樹種650餘種,竹類20餘種;有珍稀瀕危樹種124種,屬於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40餘種;引進樹種200多種。贛南樹木園採種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樹種保存1300多種,其中珍稀樹種131種。

贛南地形複雜,地域差異大,森林樹種垂直分佈比較明顯,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崗地的林木樹種多為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黃竹、茅慄、白慄、樟樹、苦櫧、銀木荷、南嶺栲、紅楠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為殼鬥科的麻櫟、錐慄、絲慄栲等,黃檀、擬赤楊、馬尾松、毛竹、杉木、泡桐、漆樹、深山含笑、烏桕、觀光木、茶梨、猴喜歡、天料木、苦梓、杜英屬、小山竹、黃樟、大葉楠、厚皮樹、楓香等樹種;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為甜櫧栲、鉤慄、山合歡、椴樹、冬青、光皮樺、化香、竹柏、黃楊、楓香等樹種;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為天然灌木類,如杜鵑、鳥飯、檵木、小葉石楠、馬銀花、猴頭杜鵑、野山茶、吊鐘花、冷劍竹等樹種。儘管贛南林地緯度相差2~3度,但林木樹種水平分佈上差異不大,樹種分界線不明顯。境內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31種,其中Ⅰ級4種,Ⅱ級27種;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植物78種。

礦產資源

贛南是全國重點有色金屬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美譽。已發現礦產62種,其中有色金屬10種(鎢、錫、鉬、鉍、銅、鉛、鋅、銻、鎳、鈷),稀有金屬10種(鈮、鉭、稀土、鋰、鈹、鋯、鉿、鉫、銫、鈧),貴重金屬4種(金、銀、鉑、鈀),黑色金屬4種(鐵、錳、鈦、釩)、放射性金屬2種(鈾、釷),非金屬25種(鹽、螢石、滑石、透閃石、硅石、高嶺土、黏土、瓷土、膨潤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芒硝、重晶石、雲母、冰洲石、鉀長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雲岩),燃料5種(煤、石煤、泥炭、油頁岩、石油)。以上礦產中經勘查探明有工業儲量的為鎢、錫、稀土、鈮、鉭、鈹、鉬、鉍等20餘種。全市有大小礦床80餘處,礦點1060餘處,礦化點80餘處。全市保有礦產儲量的潛在經濟價值達3000多億元。境內發現的砷釔礦、黃釔鉭礦為中國首次發現的礦物。1983年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與礦物命名委員會審查通過並正式確認的贛南礦,為世界首次發現的新礦物。[9]

動物資源

至2012年底,贛州境內有森林昆蟲18目130科912種,並發現有全國新種、江西新種69種外,贛南有陸生野生保護動物125種,其中:國家級保護的有48種,省級保護的77種。這些野生動物,既有南北廣泛分佈的種類;也有分佈於華南亞區的種類;還有與西南亞區相似的部分動物種類。有經濟價值較高的和稀有的華南虎

(20世紀60年代前有,80年代後銷聲匿跡)、金錢豹、獼猴、水鹿、水獺、蘇門羚、平胸龜、黃腹角雉、白鷳、穿山甲、棘胸蛙、蟒蛇等,也有中國名產雲豹和金貓;還有新近發現的江西新種花姬蛙、三葉蹄蝠。

贛州2003年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現已形成了“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生態家園、世界橙鄉、堪輿聖地”六大旅遊品牌。贛州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贛州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是宋明理學的奠基地,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宋城”;贛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譽為“客家搖籃”;贛州是風景秀美的“生態家園”,是名揚海外的“世界橙鄉”,是享譽世界的“堪輿聖地”。

2017年,贛州市共接待旅遊總人數8306.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2%。

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區:贛州通天巖風景名勝區、贛州寶葫蘆農莊、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三僚風水文化景區、大餘丫山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瑞金革命遺址、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岩石窟、贛州城牆、關西新圍、燕翼圍、大寶光塔、贛州佛塔、梅關和古驛道、興國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七里鎮窯址、羊角水堡、太平橋、永鎮橋、玉帶橋、贛州文廟、東生圍、羅田巖、尋烏調查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瑞金中央工農紅軍學校舊址。

國家森林公園: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梅關國家森林公園、陽嶺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

紅色旅遊

江西省“贛州市”基本概況

贛州紅色旅遊(2)

共和國的搖籃 — 瑞金

瑞金市以及周邊幾個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市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全年都有大批的遊客來到瑞金觀光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紅軍長征出發地 — 于都

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就是從於都、瑞金等地出發的。

全國三大將軍縣 — 興國

新中國在1955—1965年授銜的人民解放軍將軍,贛州籍的有133名,其中上將3名、中將10名、少將120名。其中在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籍將軍就有56名,興國縣因此被譽為全國聞名的“將軍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